一级建造师、注册消防工程师、法律职业资格证,目前正在学习注会中,去年过了两科考试一般都会考什么。
2015年7月份由于工作变动不再像原来那么辛苦,时间也相对富裕了,闲下来开始琢磨怎么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个人能力,媳妇建议考个一级建造师,通过了解都说挺难考的,特别是没有实务经验的,自己想着可以试试,大不了多考两次,十月份通过网校报名,花了一千左右(后来才知道)某宝上也就几十块钱,要啥有啥。。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之旅,第一次考证准备的相当充分,四门课准备了一年,每天基本保持两个小时,考试成绩技术实务差一分(考了95),其他三科都是高分通过。
2017年考试相对有了经验,当年准备考一级消防工程师,因为网上宣传的太动听了,也是准备了一年时间,当中抽了一个月,准备一建的技术实务,当年有了经验,一建和一消都通过了。
2018年领证后,休息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不学习很空虚,感觉法律挺好,试着看一下法律职业资格证吧,网上说的是中国第一大考,我是学工程的,学起来可能比较费劲,那我就打算两年通过,第一年打基础碰运气,法考课程太多,理解记忆的东西很多,就是听老师讲课,打基础,基本没做过题,直接去考试,第一阶段200分(合格线180),那年由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时间间隔相对长点,所以重点准备了一下,第二阶段成绩111分(合格线108),一次性通过。我们单位一同事的孩子学大学,大学毕业一年,在家准备了一年时间没过。自己也是比较幸运的。
去年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感觉注会是真难,去年报了三科只通过了两科(都是60分),剩下的四门压力还很大,今年继续努力。现在考证不是为了挂靠挣钱,主要是这几年考试养成了习惯,不学习总是感觉少了点东西。
法考都考什么题型?该怎么准备?
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
法考和以前的司考有了很大的变革。
1、改成两考,客观题(9月)和主观题(10月)分开考,客观题过了才有资格考主观题,主观题考过了才能领证,客观题成绩保留两年。
2、客观题压缩题量,从300题,压缩成200题。减少了三分之一,这对复习有很大影响,因为偏的知识点考的概率就更小了,必考点就更重要了。
3、改革成机考,计算机答题,一定要对机考系统熟悉,尤其主观题。
4、出题模式改革,题库大多来自于实践的案例,更侧重于实践,单独考理论的题基本没有了,题目更活【19年考生吐槽最多的就是“考的点我学过,可怎么这样考啊!和之前套路不一样,没见过!”】,这表明不是仅仅靠真题就能应对的,要多看一些案例,多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否则无法应对改革后的命题。
5、主观题开卷考,可以翻法条,这个就体现了法条的重要性,很多东西不用背了,直接翻,但要对法条熟悉,尤其可能考主观题的法条,要在前面阶段就熟悉,不然后面复习主观题来不及。
复习规划和建议法考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难考也在于此,有这么一个段子最能凸显法考的特点:“你知道法考有多难吗?就像你看100集的宫斗剧,坚持3个月,好不容易看完了,它问你,第一集皇后娘娘出来时,先出的是左脚还是右脚”。
法考每个知识点都不难,听课后一般都能理解,但就是科目太多,知识点数量太大。不管是课时量,复习周期都堪称所有考试里最长的,全部课程学一遍,速度快的都要2个月,还不算做题、复习、二轮这些,如果走2轮,复习充分,最快也要3个月,正常速度是5个月。
所以复习规划很重要,如果没规划好,没有时间节点意识,前面磨磨唧唧耽误时间或中间一个阶段懈怠了,基本也就废了。
尤其一些在职的、起步晚的、基础差的,如果没有规划好,看着还有3个月才考试,其实你可能勉强学完都不错了。
现在机构安排都不太合理,因为大多机构各科目都有自己的老师,要确保自己内部宣传和工作正常,所以课程顺序都是建立在机构的基础上。
例如三国法这些小法复习的轮数竟然和刑法、民法是一样的,先修也要学三国法,考过的考生都知道,考前多花时间在小法,前期多弄民法刑法。(但如果机构前期不安排三国法,集中在后期上课,会导致前期三国法老师闲着,后期各地分校课上不过来)。
还有学习包模式,这些教材都很厚,课时很长。法本在校生中,能完整的跟完学习包所有的阶段都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在职考生(或者说基本全部)都无法跟完。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各机构给自己高端收费班上课都是用内部讲义,不是用学习包,还以为是自己时间不够,配不上法考,殊不知是资料和模式选错了,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基本都复习不完两轮。
每年我都会针对到人群(在职、非法本、法本等)写详细的备考计划,今年也会根据新的法条修改,考试的改革方向等做调整,今年有民法典的制定和修改(20年3月出台),对复习影响很大,时间少的如果前面学了民法,后面基本要重新再学。详细可以到公众号【司考411】搜索对应人群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