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指的是在原有知识老师不会引导学生、技能基础上,一般不依赖教师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第一、改变环境和习惯
父母要放松心态,接纳孩子的不足,告诉自己,现在帮助孩子改变一定还来得及改变。父母改变心态后,把问题和后果跟孩子做深谈,帮助孩子也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下定决心之后,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不要盯着考试成绩,而是根据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以孩子能轻松完成为标准。
父母不能只逼着孩子学习,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读书、写作业时,父母也在一旁工作或者学习。孩子是模仿式学习,当他看到全家都在学习时,慢慢地他会体会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孩子对看电视或者游戏上瘾,直接堵是越堵越上瘾,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想办法让他的时间过得更充实,比如户外运动。
第二、创造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教孩子学会坚持。
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意识?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意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了,经济上比较富裕,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孩子们身上却失传了。现在的学生比起父辈来,经济上宽松零花钱多,有的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正确的去花钱,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第一、盲目追求名牌,爱慕虚荣。
在一些孩子眼里流行时髦的就是好的,价格越贵的越是好的,穿鞋穿衣服要名牌,爸妈不给就发脾气。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中爱慕虚荣,攀比之风也就出来了。某个同学穿上一件衣服,没几天不少同学也都穿上了这种衣服。有些用品开始只有少数孩子拥有,后来的许多孩子都有了,他们认为,不管花多少钱,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我不能比别人低。
第二、消费观念不成熟。
初中生由于社会阅历,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反应在消费观上也不成熟。许多孩子的零花钱花在吃穿玩上的多,花在学习和其他有益的事情上的却很少,比如有的孩子打游戏,一次可以取十几元钱,但是不愿意捐出一元给经济困难的人。还有相当于部分孩子在购买东西时不会统筹安排,如内容结构差不多的书,一买就是好几本,等到需要新内容的书籍时又没钱买了,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浪费。
第三、奢侈现象严重,不知道爱惜物品。
现在很多孩子每天都有零花钱,口袋里的瓜子、口香糖等小零食不断。不合口的即使是刚买到的也毫不犹豫的扔掉,浪费本子纸张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失物招领处塞满了各种物品小至铅笔,大至衣帽、书包等等。孩子们不愿意认领这些东西,理由是本来就是旧的,丢了就丢了吧,该买新的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平日里手里没有零花钱,一旦得到就会铺张浪费,不会合理消费。
以上情况,做家长的应该引起注意,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呢?【1】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的品德教育,树立“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思想。
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辛勤劳动的结果。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家里注意,不要娇惯孩子,对他们吃穿用的要求,合理的满足,不合理的不能迁就。
【2】对孩子的零花钱,要适可而止,并教会孩子合理的使用零花钱。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一过春节就得到很多压岁钱,有的是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对于孩子已经拥有的较多的零花钱,也要注意加强指导,教育他们把零花钱积攒起来,有计划的购置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或者用于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家长们注意教育孩子,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乱花钱,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3】不要让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每个家庭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和所需花销情况不尽相同,各家的消费都很难处在一个档次上。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与自己的同龄人比思想品质、比学习进步,而不是比吃、比穿、比玩儿。家长要把艰苦创业,逆境成才的道理说给孩子听,培养他们勤奋朴实的品质。
【4】家长在勤俭朴素和消费方面,要给孩子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的勤俭意识,不能单纯是节约花钱,还包括有正确的消费手段,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去谋得报酬和利益。家长能勤俭持家,热心赞助公益事业,那么,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
【5】在支持孩子们的合理支出时,教会孩子掌握适当的消费意识和方法。
除了用于学习消费外,在与同学朋友间的交往中也需要花点钱,比如,过年、过节或生日时送一些笔记本、明信片什么的等等。这时候,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在这些有益的事情上适当消费,因为这些会给孩子人生道路上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