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2019年高考,最“惨”的985高校有两所2021大学招生爆冷。这两所高校的“惨”都给我们以思考,高校的学科建设和高校的录取政策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最近火的有些特别。起因是今年在河南录取的管家专项学生中,一共有8个计划,而提档的第8名考生分数是538分,只超过一本线36分。北大以“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河南省招办不认可这种退档理由,请求北大再次审核考虑,北大招生组坚持自己的主张,三回个后该考生被退档。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北大这样拒绝学生合理吗?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北大“店大欺客”。整个投档过程完全符合高考招生政策,怎么能凭北大招生人员的主观臆断就退档呢?照这个逻辑,每个有点实力的高校看到自己在某个省的招生分数不理想,都可以以这种理由退档不接受学生 而将计划调往其他省份。那学生的利益谁来保护?政策的公平性怎样体现?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这件事也想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高考招生的双向选择问题。如何实现高校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能否向国外大学学习:学生报考多所学校,学校根据自己要求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可以获得多个高校录取通知,自己择优而定。这说明,我们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作为老牌985高校,实力雄厚。地处北京,位置优越。可就是这样一所高校,在今年陕西省高考招生中遭遇“滑铁卢”。

今年陕西的本科分数线是468分,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是468分,不仅如此,还没招满。有十几个计划剩余空缺。

究其原因,应该是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有关。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喜欢“农林牧副渔”,连带着不喜欢有“农业”、“林业”字样的大学。同时,这些大学虽然现在都发展为综合性大学,但是其优势专业一般和学校特色相关,虽然有其他专业但并不是优势专业,所以学生觉得以高分考这些大学“性价比不高”。

这虽然只是发生在一个省份,但是也给我们提出反思,那就是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现在高校为了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力求学科专业全面,都朝着综合性大学迈进,但是真正的师资力量和教科院水平是否达标合格呢?

明年很多省份实行新高考,学生志愿由现在的“学校+专业”变为“专业+学校”,这就使得原来一校一分数线的常规被打破,而变为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分数线不同,而且可能差距还会很大 。这就倒逼学校加强学科建设,突出自己优势专业,不再仅仅依赖学校名衔来招录学生。

今年这两所985高校出现的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是好事。他迫使我们去思考现有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案,做出更好的、更合理的改革。

如何看待今年高考财经类大学爆冷?

随着一本招生的完成,“两财一贸”等财经类大学被爆出在部分省份招生分数和位次呈现断崖式下降,典型例子为河南,山西、宁夏、河北等地,尤其是河南考生来说:“低分数也能上211的财校了”。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河南理科招生分数直让我们看不懂:2018年最低招生分数648分,今年仅仅超过本一批次25分,527分就能上,直接下降100多分;在河北招生更是一本线505分就能上。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2021大学招生爆冷:香港大学2021招生爆冷

真的是幸福了考生,苦了这些财经学校。在我看来,出现爆冷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外。

分数虚高随着财经类前些年的逐年升温,考生报考热情不断升高,就导致了此类院校的分数也一路攀升,最终达到了一个顶点。这里的典型代表为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在650分,这一分数直接和人大、中科大比肩,试问一句,既然我考了这么高分数,我是选人大还是选上财?答案不言而喻。

财经类就业供大于求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银行业可以说进入了寒冬,这对于广大的财经类毕业生不是一个好消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取代了一批财经就业者(像数据分析、一些会计业务等),而且在未来,这种趋势还不断加强,就像将来你去银行可能见的不是柜员,而是机器人,对于财经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就像一句俗话说的盛极必衰,既然专业不受青睐,出现考生报考爆冷是在情理之中的。

但是为什么我又说出乎意料呢?因为前文只提到部分院校招生分数的下降,查看招生位次,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2018年在河南招生位次为第2652,2019年招生位次为第76393,暴跌7万名,实在想不到。

警醒高校:跟上时代步伐才会不断发展有很多的网友可能会说,也许今年财经类招生爆冷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是结合目前社会、科技发展趋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要紧跟发展的步伐,毕竟就业才是硬道理。

“大数据”、“AI”等将是下一阶段的热点,各大高校是否能抓住,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