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时,都说三伏是养胃黄金期,立秋也不例外,只要及时养胃,何时都是黄金期,秋天干燥,不仅要养胃还要补水润胃,这个秋天养好胃,剩下的日子就没有胃病的折磨和烦恼了,反反复复的慢性胃炎是最难搞的,但是,只要坚持调养,哪怕老胃病也不怕,下面就给大家推荐秋季养胃法,有效可靠立秋养生三大技巧。
“养阴防燥”立秋养胃,应该这样吃:记下4个方法,摆脱胃病
1、以“燥则润之”为原则,饮食上应以养阴、生津、润肺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雪梨、甘蔗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或是益胃生津的药粥,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2、秋季要多饮水,“秋燥”伤津,常出现咽痛,咳嗽,鼻敏感,皮肤干燥等情况。尤其是出门在外或是长期待空调房都需要时常记得喝喝水,不要等渴得受不了才喝。
3、立秋后应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以及少吃油腻厚味,否则容易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4、多吃蔬菜、水果,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某种角度上来说,吃应季的水果就是养生。而且多吃水果能很好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对身体有益,对肠胃健康更有好处。
小方法对胃部问题的恢复有一定的缓解,但是效果偏慢。想要有效彻底不反复的恢复,不妨用下在《走进健康》讲到的,九如胃安,采用,鸡内金、茯苓、砂仁、紫苏籽、昆布等强健脾胃,促进食物的消化,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的中药材,调配蜂蜜熬制成膏;主要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通过内调的方式,调理胃部环境,修复胃部粘膜、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有九城。早晚温水冲服方便饮用。
秋季如何避免胃病的发生?
1、讲究心理卫生
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卫生、情绪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胃病患者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态平衡,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使意志安逸,心境恬静;还要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2、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抗病能力。金秋季节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期,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要根据各自的爱好和兴趣,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的机会。
3、防止腹部受凉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导致胃病复发。
立秋将至,农村老人说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是啥呢?
今年立秋是8月7日下午14:37,根据我国民间的说法,今年属于晚立秋,也属于母球,还属于脱衣秋。这一切的说法都说明了,今年立秋以后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的,大家要注意防暑。立秋以后怎么做才最好?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第13个节气,太阳运行到黄静135度处的时令交接的时刻。立秋到来意味着秋天将到了,丰收在望。
立秋将至,在农村老人经常提醒众人:“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究竟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1、立秋三不睡。(1)不能开着空调睡。今年立秋在8月7日,中伏结束的倒数第3天,这说明了立秋还是比较炎热的。至少比现在要炎热,因为现在是烟花,台风刚刚过去,高温潮湿的天气将会到来。
立秋以后,太阳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早晚的辐射度减轻。也就是太阳,只是在中午炎热对于早晚温度降低。
立秋以后,如果晚上再开着空调睡觉,有可能感冒的现象发生,甚至会出现一些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2)不能在屋外睡觉。由于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好多人愿意在外面睡觉,这样是为了凉快。
记得小的时候,那个时候风扇也比较少,空调就更不用说了。父母一般领着孩子到河边的沙滩上去睡觉,有时在河边沙滩睡上一夜不回家。
但是立秋以后,空气中的露水比较多,潮湿现象增加。所以立秋以后不要在屋外面睡觉,因为潮湿的水气会使得人身体受寒现象增加。
(3)不能长睡午觉。在夏天人们经常进行午休,午休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一些,一般在1~2个小时。
比如现在正是中伏的天气,对于城里人上班的时间为下午的2:30,中午吃完饭至少有两个小时可以休息。
但立秋了以后,白天慢慢的变短,夜晚慢慢的变长。尽管今年立秋后还在三伏天气,可是晚上时间短了,也变得凉爽了。
一些上班的时间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中午没有必要再休息那么长的时间,否则午休时间太长,晚上就睡不着觉了。
2、立秋三不做。一是不要去洗冷水澡。尽管今年立秋以后再三伏天气,但是太阳已经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对北半球的热能辐射逐渐的减少,水温就大幅度的下降。
俗话说:“立秋当日,水冷三分!”可看出立秋以后,水温下降的速度。立秋以后不要像在三伏天那样,直接到水塘里去洗澡。
因为水温骤然下降,在里面洗澡有可能造成腿部抽筋等现象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造成悲剧发生。
二是不要吃冷凉的食物。尽管立秋以后有24天的秋老虎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但是不要吃那些冷冻的食物。
比如说冰箱里冷冻的西瓜、雪糕等之类的食物,这对于胃非常不好,甚至会造成胃伤害的现象增加。
三是不要提前加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尽管秋天来了,温度早晚出现下降,但也不要过快的加秋衣或者是棉衣。
尽管立秋以后,水温或者是地表的温度,早晚有所下降,可是这些温度还不会很快的消失掉。大气的温度相对还是比较的稳定的。
这个时候人不要穿过多的衣服,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能够锻炼身体,保障冬天的顺利越冬。
3、立秋三要吃。(1)要多吃高蛋白质的东西。在我国各地方有贴秋膘之说。也就是立秋了以后要多吃一些高蛋白质的东西,以补充三伏天人造成的能量损失。
贴秋膘市直的过去的习俗,因为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经过炎热的三伏天气,人的身体散发的能量较多。必须在立秋以后,秋高气爽,多吃一些高蛋白的东西,补贴身体的能量,以迎接秋收秋种的繁重的体力劳动。
(2)要多吃蔬菜、水果。立秋以后蔬菜水果多了起来,这是季节性的蔬菜水果。尤其在夏天,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一些,立秋以后这些东西就多了起来,对人补充一些维生素纤维素等等非常有好处,所以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
(3)多吃一些温性、热性的食物。立秋以后天气慢慢的变亮,而且长期不断的上升,人们要多吃一些温性或者热性的食物。
就像北方在立秋以后,开始吃一些牛羊肉比较多。特别是涮羊肉、涮牛肉、羊肉汤、牛肉汤、烤羊排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北方小名吃。主要是这些都是温性或者热性食物,能够补充更多的蛋白质能量。
写在最后:在我国农村有很多的谚语、俗语,或者是农村老话,这些都是祖祖辈辈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智力名言。
尽管有一些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换,以及人物的不同等等,原来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演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适合现在人参考或者采纳,至少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立秋,相对比较早一些天气冷热变化异常,一定在立秋以后要注意身体的健康,要多锻炼身体,要合理的膳食。只有健康存在了,人才有奋斗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要牢记立秋以后“三不做,三不睡,三要吃”得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