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宝宝刚出生,我们就可以从所有领域开始对宝宝的大脑进行刺激脑神经元多少钱。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大脑之所以聪明的原理。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突触是神经细胞间发挥连接作用的部位的总称。突触的数量越多,神经细胞间形成的回路也就越多,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也就越顺畅。换言之,人脑中的突触越多,大脑就越聪明。
科学家发现,孩子大脑内的突触密度会在1-3岁时急速增加,在3-5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呈逐渐减少趋势。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要对孩子所有的感官进行刺激,以更大地激发突触数量的增加。
那么从0-1岁,我们具体可以做哪些刺激大脑发育的工作呢?
1、听觉刺激。妈妈要跟宝宝大量地说话,首先做任何行动之前都告知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预测能力。比如:“宝贝,妈妈要给你喂奶了”,等等。接着,当孩子能发出咿呀之后,妈妈可以模仿孩子的话跟其对话。最后,还要将婴儿的话语变成正确的单词或语句。比如,婴儿发出“wai”的音,妈妈可以说:“宝贝是不是想出去散步啊。”这些都能够刺激婴儿语言的发展。
2、视觉刺激。在孩子1个月的时候,可以进行注视练习。妈妈在距离孩子30cm左右的地方,与婴儿对视,并告诉他“我是妈妈”。到了2-3个月之后,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或者黑白卡片在他面前移动,孩子的视线会随之移动,从“看到”变成“想看”,增强婴儿的观察欲望。之后,两边移动的范围可以加大,黑白卡可以换成彩色卡。还要带宝宝多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给宝宝指出不同事物的同时,打声说出他们的名称,让宝宝的视线随着你的手指而转变。
3、触觉刺激。把所有的运动都可以归为此类。在1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进行双手抓握练习(用类似铅笔的棒状物)。在2-3月的时候,可以进行左右翻转的抱团运动,即小宝宝啃脚趾时,妈妈左右轻轻摇晃宝宝。接下来要练习翻身,还有蜷缩运动:孩子面部朝上躺在床上,肩部不离开床,抬起、放下其双腿。稍大一些,爸爸妈妈可以两人手持毛巾,将孩子放在毛巾上,做成吊床的样子(一定不要太高,注意安全),轻轻摇动。手指运动:训练孩子用大拇指指尖依次与其他四指指尖碰触。当然还有常规的坐与爬的训练。
目前有模仿人类神经元的人工芯片吗?
近年来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医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惊人的飞跃,例如国内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了猴子;莱斯大学3D打印了呼吸器官。近日由明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创建了包含类似于人类大脑“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芯片。利用光的力量,这些人工神经元可以模拟人类真实神经元以及突触的基本行为。
Credit: WWU Muenster – Peter Leßmann
援引外媒Bioengineer报道,这个人造大脑可以使用4个人工神经元和60个突触来累积信息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或计算,而这与我们自己的大脑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关于芯片功能的完整解释非常技术性,但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家使用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来传输信息,通过“光脉冲”来触发这些神经元。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芯片的关键就是供电方式。它们并非依靠电力或者电子,而是使用光能和光子。由于存在这种差异,Bioengineer表示,与类似的基于电子的系统相比,该芯片能够“快速”处理数据。这项技术的突破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未知的,目前这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如果想要让这个“神经突触网络”接近人类大脑的全部能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