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录取;招生录取审批表

高考录取流程

招生录取;招生录取审批表

1、模拟投档: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招生录取。

招生录取;招生录取审批表

2、确定投档比例: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

3、正式投档: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

4、阅档: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

5、预录取: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

6、录取检查: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

7、打印录取名单: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8、填发录取通知书: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高校录取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提取档案

  高校录取人员进入录取现场后,首先通过招生办调出考生报考本校的信息,根据生源状况确定提取档案数。一般情况是,提前一批录取院校可以提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全部档案,第一批录取院校提取档案比例可以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第二批录取院校提取档案比例是招生计划的120%;专科院校按招生计划提取档案。院校确定提档名单以后,招办按名单提供考生档案,这一工作习惯上被称作“投档”。如按比例从高分至低分投出的第一志愿学生档案数已经足够,则最末一个学生的成绩即为该校的投档分数线;如生源不足,则该批次控制分数线可视为该校的投档分数线。

  2. 审阅档案

  高校提取档案后即开始阅档。阅档的目的在于按照学校要求排除不合格考生以及考察学生的个性优势,为确定专业做准备。阅档时,一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档案材料是否齐全;体检、政审是否合格;专业是否受限;会考成绩如何;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当然,军队、公安等院校还要重点看看考生的家庭社会关系,外语院校要看口试成绩等。审阅档案时,如发现档案不全或者有疑问,招生人员及时跟省招办、地市招办取得联系。

  3. 确定拟录取名单

  审阅档案如无问题,录取人员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全部考生档案,再按考生专业志愿分别排列。一般情况下,同一志愿顺序同一专业,将优先满足高分考生,如考分相当,总分低但相关科目分高或有其他优势的考生也可以被考虑。比如甲总分为650分,乙总分为639分,第一专业志愿都是物理系,这时甲将优先得到满足;若甲总分为650分,乙总分为649分,但乙物理成绩比甲高出许多,且乙获得过物理竞赛奖,这时乙可以优先于甲。由于各校、各专业的差异,招生时分专业标准不甚统一。比如甲总分588分,第二专业志愿报国际政治,乙考生总分580分,第一专业志愿报国际政治,究竟甲优先还是乙优先?在这一点上高校各有选择。排定完专业以后,录取各单可基本确定。分专业的过程也是择优录取的过程。一般高分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会被淘汰。而部分分数偏低、志愿报高、没有可照顾项的考生最容易被淘汰。至于如何体现照顾政策,各省、各校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地方,对有照顾项的考生按原始分提分投档,照顾分不计入总分,如原始分560分,另有照顾分10分,即按570分投档,录取与否由高校决定。有的地方直接将照顾分数计入总分,按总分投档;有的学校考虑照顾分,有的学校不考虑照顾分。

  4. 退出多余档案

  高校分好专业,确定了初步录取名单以后,就开始退掉不予录取学生的档案。如经招办审查,发现存在不合理退档现象,则招办与院校协商,重新考虑录取名单。如院校坚持退档,则地方招办予以记录,若考生投诉,由院校负责。

  5. 确定录取名单

  经地方招办审查同意,未录取学生档案退出后,余下的学生即被确认为正式录取。

  6. 录取后工作

  工作录取后名单经地方招办确认后,录取即基本结束,余下来则由高校录取人员做录取后期工作:填写新生名册,统计相关数据,填写、邮寄录取通知书,邮寄考生档案等。至此,高校录取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