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胆囊炎大部分是由于胆囊结石导致,少部分是非结石性胆囊炎。因此,该问题其实可以变成什么是胰腺炎:胆囊结石与胰腺炎有什么联系?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烧和血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主要症状特征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疽等;严重者可出现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通常1-2周内即可完全恢复,病死率极低。少数严重者病情凶险,表现为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总体病死率为35-50%。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有胆石症、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其中胆石症最为常见。国内占50%以上,称为胆源性胰腺炎,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的50-60%。
胆汁由肝脏产生以后,一部分直接经过肝总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一部分经过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浓缩储存,待到机体需要时再经过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此外,胰腺所分泌的胰液,是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总管和胰管在注入十二指肠的地方汇合在一起,形成十二指肠壶腹部,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所以说,十二指肠乳头就是胆汁和胰液(两种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从肝脏和胰腺流入肠管的必经之路。
十二指肠乳头的结构非常精细,乳头开口非常细小,而且周围有括约肌控制其关闭和开放。人类进化出这种结构,可以只允许胆总管中的胆汁和胰管中的胰液从上往下流入十二指肠,而不允许十二指肠中的食物自下而上反流入胆管和胰管中。
急性胰腺炎与胆石关系密切,由于上述解剖结构,当胆囊结石掉落入胆总管,一旦结石嵌顿于壶腹部,阻塞胆总管末端,此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将会导致胰腺炎与胆管炎,此类胰腺炎即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那么,哪类胆囊结石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呢?
首先,我们了解下胆囊结石的分类:
1、胆固醇类结石:80%以上属于此类,呈白黄、灰黄或黄色,形状和大小不一。X线或CT检查多不显影。
2、胆色素类结石:呈棕色或褐色,形状大小不一,呈粒状、长条状。X线检查常可显影。
3、混合性结石:前两者的混合,较少见。
其次,我们了解下胆道的直径。胆囊呈梨形,位于右上腹肝脏的胆囊窝内。通常长5-8cm,宽3-5cm,容积40-60ml。可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三部分。而胆囊颈延伸后形成胆囊管,长2-3cm,直径0.2-0.4cm。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其长约7-9cm,直径0.4-0.8cm。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胆囊内的结石必须通过胆囊管后,才能进入胆总管。在胆囊结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或胆囊管管径较为粗大,较大的结石也可先后进入胆总管。
因此,越接近胆囊管直径大小的结石,越容易掉落入胆总管。一般来说,<0.5cm的小结石就容易掉入胆总管,从而诱发胰腺炎。而>0.8cm的胆囊结石不容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当然,由于胆囊管处胆囊内壁粘膜可形成螺旋状皱襞,一定程度阻止胆囊结石掉落入胆总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胆囊小结石都会掉落入胆总管。此外,有些胆囊管由于反复炎症刺激,结石梗阻,导致胆囊管逐渐增粗,直径可扩张至1cm,甚至与胆囊直径相同,胆囊和胆囊管即成圆筒形。此时,胆囊内的大结石也容易掉落入胆总管,最终诱发急性胰腺炎。
此外,有研究分析表明,胆囊结石数目较多、形状呈球状、质地软碎、小结石或微结石等等因素,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小的胆结石对健康影响不大,所以不愿意手术,其实,引起胰腺炎的胆结石通常是那种泥沙样的小结石,因为小的结石容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如果结石不能及时排入十二指肠,嵌于胆总管下端引起梗阻,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而危及生命。
总之,患了胆结石,建议到肝胆胰外科的专业医生处就诊,结合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有手术的必要性,则建议早期手术,特别是以往曾有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史的胆囊结石患者,更应尽早手术,以免胰腺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