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用口罩,前几天我依据人民日报医用口罩的选择及标准、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内容,在“今日头条 · 微头条”编发了一篇短文,阅读量超过80万。转发于后,供各位参阅。
一、低风险 • 可不戴或戴普通口罩:
居家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通风良好场所的工作者、儿童和学生等。
二、较低风险 • 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YY/T 0969):
在人员密集场所滞留的公众;人员相当聚集的室内工作环境;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公众;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三、中等风险 • 推荐使用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选择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YY/T 0969):
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人员密集区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居家隔离及其共同生活人员。
四、较高风险 • 推荐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GB 2626):
急诊工作医护人员;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疫情相关样本进行检测人员。
五、高风险 • 推荐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GB 2626)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防护面具(加P100滤棉);选择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
疫区发热门诊——推荐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选择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面具。
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推荐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选择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面具。
插管、切开等高危医务工作者——推荐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
隔离区服务人员(清洁、尸体处置等)——推荐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选择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对确诊、疑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推荐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选择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
【说明】
对高风险暴露人员,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口罩佩戴和更换】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跟,口罩专人专用,不能交叉使用;
2.高风险人员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3.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4.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5.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
6.口罩佩戴前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
7.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昧时需及时更换。
【口罩保存】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2.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标识使用人员。
【口罩清洗和消毒】
1.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2.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3.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关于口罩标准,看这篇就明白?
目前市场上口罩分为工业用、医用和民用这三大类。据了解,市面上的工业口罩大多执行的是以N95、N90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FFP为开头的欧洲标准,我国的口罩国家标准为GB2626-2006,适用于工业口罩。与美国标准有些相似,分为适用于非油性颗粒物过滤的KN类,以及用于油性颗粒物防护的KP类。其中,KN90的过滤率要求大于或等于90%,而KN95的过滤率则要求大于或等于95%,KN100的过滤率要大于或等于99.97%。
事实上,工业口罩除了透气性较差之外,对于病毒和细菌的预防作用也不好。虽然工业口罩能够有效地过滤PM2.5甚至以下的细颗粒物。但另一方面,人的呼吸中所携带的水汽容易附着在工业口罩内壁,让PM2.5中附着的细菌和病毒获得滋养,使工业口罩成为细菌和病毒的培养皿,而消费者的健康也容易因工业口罩的二次污染而受到威胁。长期佩戴工业口罩容易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永久性伤害,尤其是对儿童和老人。
医用防护口罩的执行标准为GB19083-2003,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而呼吸防护的关键就是防细菌和细颗粒物。
民用口罩虽然在密闭性上不如工业口罩,但具有清洗方便、适宜长时间佩戴、多次使用、对身体损害小,而且一些品牌的口罩具有抗菌功能,可通过外层的康纶抗菌面料和内附的微滤滤片,对抗空气中的“两细”(即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和以N1N1、NDM-1为代表的细菌病毒),从而达到全面有效防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