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皇女的痕迹!欢迎关注“灶物者”,阅读更多精彩有趣的考古、文物故事!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灶物者说1957年,一批工人正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附近的工地施工,一座墓葬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皇女的痕迹。随后而来的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墓葬进行清理,根据墓志可知此墓距今约1400年,属于隋墓。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墓中有同时期少见的棺椁,有大量的精美的珠宝首饰,还有不少进口货……满满当当,堆满整个墓葬皇女的痕迹。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这个奢华墓葬的主人是一个年仅9岁的女孩,她是谁?是谁为她添置陪葬?200多件随葬品中哪些价值最高?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本期,灶物者带您瞧瞧这个幸福却又不幸的小姑娘~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墓志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深受姥姥宠爱的小孩墓志写到:“隋左光禄大夫岐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女郎讳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这个去世的小姑娘,姓李,名静训,字小孩。所以“小孩”这两个字对她来说有特指的意思。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爸爸是隋朝左光禄大夫,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可见小孩出身不错。不止爸爸,她家里长辈全是1400年前历史舞台上的大人物。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家庭成员图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爸爸这边,太爷爷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被封郡公,这可是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爷爷李崇,曾随周武帝宇文邕征战,后来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武将最高的上柱国。但李静训的爷爷李崇在和突厥的战争中殉国,隋文帝杨坚感念他的功绩,就把他的儿子,李静训的爸爸李敏接到宫里抚养。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妈妈这边,姥姥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的天元皇后,她的爸爸名叫杨坚,就是后来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那位开国皇帝,所以杨丽华在北周是皇后、太后,到了隋朝一下又变成了公主了(隋乐平公主)。李静训妈妈是北周宣帝和皇后杨丽华的嫡出公主,名叫宇文娥英,当然也是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墓志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由墓志可知,李静训是李敏的第四个女儿,一出生就得到外祖母杨丽华的喜爱,养在宫中,常伴左右。李静训9岁的那个夏天,姥姥杨丽华带她去位于山西的汾阳宫(今山西省宁武县)避暑,不幸的是,她染上疾病,不治身亡。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从小带大的感情、白发人送黑发人哀思、自己没把外孙女照顾好的自责让杨丽华悲痛万分,只能用极其奢华的陪葬让她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并为此多有破例。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墓出土头饰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破例一——安葬地点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墓志记载,李小孩死后“瘗(yi)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之内”。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就是说李静训死后葬于长安城内的万善尼寺。这句话需要掰开看看。首先说葬于“长安城内”。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隋书·礼仪三》“在京师葬者,去城七里外”。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这是隋文帝杨坚继位后立下的规矩,京城去世的人,不论贫富,埋葬地至少距离长安城七里。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但我们看这张隋唐长安城的地图,可知安葬李小孩的万善尼寺不仅位于城内,这个西北角的位置,距离宫城、皇城还挺近。而且迄今经过探测、发掘的隋朝墓葬,除了李静训的,就只有位于兴宁坊的一座舍利墓,墓主人是得到皇室青睐的一位主持。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葬在长安城内绝对属于破例,那选择“万善尼寺”又是为何?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万善尼寺可不是一般的寺庙,它属于北周的皇家寺庙,除了为皇室祈福,供皇家人使用外,皇上去世后,没有子女的后宫女子也要来这里生活。隋取代北周,这座寺庙依然存在,住着不少北周的后宫女子,作为北周的皇后、太后,杨丽华将外孙女安葬于此,不仅平时有人为她上香祈福,还方便她前去探望。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破例二——墓葬形制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墓整体夯土长约55米,宽约22米,夯土下面的就是她的棺椁。石椁在外,长约2.6米,宽约1.1米,高约1.6米,是一个挺大个的长方体,打开石椁,一座雕刻精美的石棺映入眼帘。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李静训石棺

皇女的痕迹:李静训: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铺陈各国珍品、墓葬不按常规出牌

石棺长约1.9米,宽0. 9米,高1.2米,被做成一个微缩宫殿。“屋顶”是有九条屋脊的歇山顶,上面的瓦片、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层层分明,屋檐檐头的瓦当上还有隋朝流行的莲花纹。

“宫殿”有三间房,门板,门框,门槛、窗户都被雕刻了出来,甚至门上的门钉、门环也都清清楚楚。中间那间屋子,门的两侧雕刻出两名侍女,表情鲜活、动作生动。“宫殿”上的卷草等纹饰,在同时期的石窟等地方,也能见到,可见“宫殿”的精致。

石棺线图

这种房屋样子的石棺,即使在隋唐时期,也并不常见,杨丽华真是按照“家”的形态,为外孙女打造。而且在“宫殿”的一侧,上面还有“开棺即死”四个字。充分表现了杨丽华想保护外孙女的那种心情。

交流得来的金玉宝石石椁和石棺之间堆满随葬品,模仿生前生活的陶屋、陶灶、牛等动物;为来世准备的各类陶俑;不少的铜器、瓷器…..静静守护着李小孩。

打开石棺,李小孩的尸体平躺其中,双手抱在胸前,陪伴她的是比棺外更精美的随葬品,精美的程度,实属隋墓罕见。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李小孩身上戴的各种首饰。她脖子上有一串项链。

李静训项链

金项链整体周长差不多40厘米,重90克,属于那种可以直接套进脖子的项链。杨丽华给外孙女的这条项链,可是花费了心思。

先说黄金部分,作为皇室成员,戴个90克左右的金项链,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李小孩的这条项链,黄金加工工艺比较特殊。项链左右各有14个圆形的金球,上面焊有珍珠。

这种把好多黄金小球焊接、穿起来的工艺叫“多面金珠”。它最早在埃及、希腊、中东地区流行。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这种工艺传入中原,在我国新疆地区多有发现。

项链上的“多面金珠”

项链中间最大那颗红色的是有着中国“国石”之称的鸡血石,品相非常好,周围一圈镶嵌24个小珍珠;鸡血石下面那个蓝色的、还有项链上部分蓝色的宝石全部是青金石。

李静训项链上的鸡血石

中原人自古尚玉,彩宝在文化中所占比重很低,彩宝中使用追溯时间最早、最多的是绿松石。中原对宝石的使用,经历了三个时期。汉朝经典版的丝绸之路开通,各色宝石第一次从西边大量进入中国;辽宋时期,辽占据整个北方,打通草原丝路贸易,琥珀等西方宝石大量来到中国,装饰佩戴,更加普及(陈国公主:早逝的契丹公主,她和驸马的合葬墓装尽辽代繁华);明朝统治,以郑和为首,探索海上丝路,宝石交换成为贸易,精美的宝石已不再是皇家专属(明朝女子头面:金翠珠玉、簪插满冠,无数各色宝石从何而来?)。

明墓出土的镶嵌宝石的头面

青金石的核心产地在今天阿富汗东北部一带。李小孩项链上、墓中其它文物上使用的青金石和其它彩宝,享受的就是经典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红利。在这条项链上,和青金石一同来到中原的还有“宝石凹雕鹿纹”。

李静训项链上的青金石

凹雕其实和我们使用的阴雕工艺差不多,都是从一个平面往下挖出图案,背景部分不动。只不过我们中原古代用宝石少,就把这种宝石的阴雕特指为凹雕,西方盛产彩宝的地方,都出土过这种技艺雕刻的宝石。

圆形青金石上面的鹿纹非常生动,鹿角很大,还有分叉,这种鹿纹叫做花角鹿纹,放在圆圈中,是典型的粟特风格纹饰。

项链上的花角鹿纹

粟特人生活在距离长安“万二千里”的康居国,差不多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这一带。除了会跳胡旋舞的舞女,粟特商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名片。粟特人主要有“曹、安、史、康、石、罗、白、米、何”这九大姓氏,所以历史将这些人统称为“昭武九姓”。

丝绸之路连接长安和罗马,但那时候长安和罗马并不能直接对话,交流和联系,全靠粟特这样的“中间商”。尤其是隋唐时期,粟特人不仅买卖东西,还融入上层社会,参与中原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皇室丝织物纹饰设计师的何稠、为隋文帝奔走于各国间的外交家虞弘、终结大唐盛世的安禄山….都是粟特人。所以我喜欢用“丝绸之路第一中介”来形容隋唐时期粟特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李静训墓出土的玉兔

积极学习后好好利用顺着项链往下,可以看到对金手镯,重量108.75克,手镯整体成椭圆形,分成四节。这个手镯是开口的,开口处一端为是花瓣形扣环,可自由开合。

李静训墓出土手镯

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手镯出土,但李静训的这对手镯形制非常特殊,我们上一张图看看。

手镯和造像手印比较

这张图是一个佛教手印,手上戴着一个手镯,和李静训墓出土的这件特别像。而在很多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教造像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手镯。这种手镯叫做臂钏(chuan)。

《大唐西域记》对于天竺人的服饰有过这样的描述: “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鬘(man)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

通过这句话可知,佩戴臂钏在古印度人非常流行,因此,他们塑造的佛教造像,也有同样的装饰。

那身为皇室成员的李小孩和佛教有什么关系?

戴有臂钏的佛教造像

丝绸之路道路带来中原的不仅是异域货物,还有不同的文化,佛教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进入中原。东汉洛阳第一座佛寺,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各个石窟….佛教氛围日益浓厚。

隋朝皇室笃信佛教,杨丽华应该是尊崇并信仰佛教的,李小孩从小跟着她,说不定也有同样信仰。

墓志中的: “于是摄心八解,皈依六度” “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芳”、“法水成性,戒香增馥”这几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据。

明代臂钏

李静训这对手镯除了形制特殊,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装饰,放在现在,可能一文不值,但在1400年前,它的使用,大大拔高了这对手镯的价值。手镯分成四节,每个连接点都镶嵌了青绿色的小个玻璃珠,迄今为止镶嵌玻璃的手镯就只有这一对。

除了手镯上的玻璃珠,李小孩墓中还有一些玻璃器,其中八件, 完好无损、精美无比。

古代,玻璃制品的非常少,就这为数不多的玻璃,大多数还得从外进口,李小孩墓中能有这么多件玻璃器,可见她的受宠程度。

李静训墓出土玻璃盒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可以生产玻璃,但材质和西方的不同。他们是钠钙玻璃,我们是铅钡玻璃。那李静训墓中的玻璃是什么材质?

安家瑶先生的《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中分析了墓中的这几件玻璃材质,我用一张表总结一下。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八件玻璃器,钠钙玻璃、铅钡玻璃各占一半,四件铅钡玻璃,底下没有痕迹,属于那种直接出吹形状,没有任何打磨痕迹的;四件钠钙玻璃,虽然也是直接吹出形状,但底部有打磨的痕迹。

玻璃器底部有打磨的痕迹

一般说来,这种底部有疤痕,的玻璃器,和钠钙一样,属于西方玻璃制作工艺。那是不是可以说,这八件玻璃器中,四件是本土产品,其它四件是进口货呢?

李静训墓出土的扁瓶

答案没这么简单,四件钠钙玻璃的形制比较特殊,都是典型的中国风格。四件中名气最大的绿扁瓶来说。它的样子和隋唐开始流行起来的扁壶特别像,李静训墓出土一个白瓷瓶,和它特别像;两个玻璃小杯个头不大,外国没有这款式,李静训墓有一件金镶玉的小杯子和它一模一样。

李静训墓出土的金镶玉小杯子

而且这四件玻璃器下面和打磨痕迹,和西方同时期的工艺相比,有点粗糙。说明随着丝路开通,东西交流频繁,西方的玻璃加工工艺直接进入中国,这点在法门寺等隋唐文物中都有体现。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茶盏

灶物者再说隋大兴城,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隋在两百多年乱世后完成统一,颇有传承、包容精神。隋炀帝还举办过世界最早的“万国博览会”,促进东西交流,前代的审美、西方的工艺汇聚一堂,李静训墓中的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据。

李静训,一名早夭的贵族小孩,深得姥姥杨丽华宠爱。去世后,姥姥为她搜罗全世界的宝物,还为她多次破例。1500年时光流转,墓葬开启,200多件精美文物,折射隋唐风貌,也诉说这段亲情。

李静训墓出土的头饰

参考文献1.陈中慧. 隋唐时期玻璃器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熊存瑞.隋李静训墓出土金项链、金手镯的产地问题[J].文物,1987(10):77-79.

3.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J].考古学报,1984(04):413-448+531-540.

4.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J].考古,1959(09):471-472+506-507.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