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音乐先声(ID:nakedmusic)刷百度相关搜索,作者丨贰叁叁,编辑丨范志辉
距离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最严版权令”已有近6年,在这6年期间,关于数字音乐版权的结算方式逐渐从一揽子的版权授权演变成为按照收听次数刷百度相关搜索、使用次数进行结算,这种结算方式也逐渐被上游版权方所认可。
不过,当大众开始对平台间的版权战争刷百度相关搜索、版权侵权不再陌生时,音乐版权价值的回升也滋生了新的阴暗面,不少不法商家选择利用规则漏洞从中牟利。
评论、播放、榜单,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刷在互联网时代,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生意。在线音乐领域,评论、榜单、播放量也是如此。
比如,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一直是该平台一大特色,评论区达成“999+”就意味着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热度。因此,不少音乐人都把999+当作自己发歌后的目标。除了评论区有“999+”和“10w+”两项数据指标外,网易云音乐会对播放次数超过10万、100万和1000万的歌曲分别认证为白银单曲、黄金单曲、钻石单曲。
这些数据指标背后代表的价值,也引来了大量提供刷单曲荣誉服务的的商家。一些新人歌手发歌后无人关注,唱片公司为了一些面子工程,就会购买刷评论的服务。
一方面,刷播放量的服务可以向客户收取费用,另一方面,版权费的结算也被不法商家盯上。由于音乐平台的绝大多数入驻原创音乐人版税结算都是靠播放量计算,并且直接可以从后台提取,这就让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根据知情人士向音乐先声提供的线索,现在有一些厂牌利用后台刷量的软件来获取版税收益。据他提供的视频和截图显示,通过刷量音乐人后台账户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多元。
而另一张截图中,一家名为“星曦文化”的商家通过刷量,一个账号一个月的收益在10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除了日常播放分成,一些由音乐平台发起的原创音乐激励活动因为更高的分成比例,也成了不法之徒薅羊毛的重点。
在淘宝、闲鱼等渠道,通过搜索相关关键词可以发现,歌曲刷量的服务费在10元到几百元不等。音乐先声在闲鱼上找到了某商家,该商家报价提到刷白银单曲100、黄金单曲1400、钻石单曲1万元,并承诺说:“一般通过后台提现都能提出来”。
有些商家也会在贴吧引流,或者干脆开设一个单独的网站让买家下单。
据上述知情人士推测,这些刷量的商家目前正在大肆宣传,收费500元一人,并号称一周就可收益1000多元。而在调查过程中,闲鱼上有的卖家也可直接以3000元的价格售卖刷量软件。这种做法疑似在漏洞被查封前最后再敲用户一笔钱,迅速割韭菜。
除了刷量服务,音乐平台的榜单也自然在服务范围内,QQ音乐巅峰榜、由你音乐榜、网易云音乐飙升榜、腾讯视频YOUNG榜等都有相应报价单。
其中,一个淘宝商家称:“QQ音乐10万的播放量需要两天完成,我们都是团队操作,通过拉群派单人工切换账号。”
如果商家所言是真,那某种意义上,刷出来的播放量其实就是“真实的播放量”。通常来说,每周10万播放量可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后台提现数额在百元级别。这也意味着,刷播放量的成本是无法通过版权收益回收的。
其实早在2015年,就有外媒报道过一个名为Eternify的网站。按照Spotify的规则,播放30秒以上才算一次有效播放,并记入版税结算。Eternify最初由Ohm & Sport建立,因为当年音乐人通过流媒体获得的收益极为微薄,于是他们开发了这个网站。只要在该网站输入你喜欢的艺人的名字,它就会一直播放这位艺人的歌曲,并且每次只播放30秒。不过,该网站仅上线几天该功能就被查封。
如今,刷量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通过刷出来的播放量在音乐平台不仅可以获得一部分的版权收益,还会获得认证、榜单等宣传资源。在这个时代,刷量看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宣传手段,有不少提供刷量服务的商家还提供着各种平台的“数据维护”服务,这些网络黑产也像蛀虫一样蚕食着本应属于音乐人的版权收益。
打不尽的网络黑产,被花式薅羊毛的音乐平台早在2017年,音乐先声就曾在《Spotify被曝“监守自盗”,平台方和版权方的对决终难幸免?》一文中报道过,海外媒体曾经披露Spotify制造“虚假艺人”来分摊音乐版权的分成,减少对外支付的版税。但与之不同的是,国内的音乐平台一直都在被薅羊毛。
2019年,音乐先声曾经在《孟美岐数据站暴雷,受伤害的除了粉丝还有谁?》一文中指出,粉丝为了花更少的钱给偶像的数字专辑冲销量而选择在第三方平台购买“乐币”,导致QQ音乐出现大笔坏账。虽然最终的损失是由音乐平台和粉丝一起承担,但QQ音乐因为第三方交易而构成的坏账数额一定远远超过粉丝们的支出。
如今,有不法商家利用给歌曲刷流量来薅音乐平台的羊毛,更深一步来说,这是在挤压其他依靠正当版权收益吃饭的音乐人的生存空间。
按照各大音乐平台的结算规则来说,一方面是广告结算的收益,还有就是基于歌曲播放量,按照播放比例和总版税池来进行分配的版权收益。当不法商家通过软件把自己的歌曲播放量刷上去,就意味着其他歌曲的播放占比降低了,进而影响其他音乐人的收益。
有版权方就向音乐先声表示:“音乐平台应该有机制可以防止这些漏洞。”但事实上,如果如上文所讲,一切都是人工操作,其实很难监测和控制。同时,国内音乐平台支付的版权费用中有七成流向了三大唱片公司,而一般来说,唱片公司也只需要向音乐人支付其歌曲版权收入的20%。
与此同时,一些个人开发者所开发的听歌软件实际上就是盗取正版音乐平台的后台链接,绕过付费渠道听歌,甚至还提供下载服务。而现在,还依旧存在着网站可以免费搜索几大音乐平台的歌曲,并提供试听、下载的服务。
当然,由于入驻音乐人的数量庞大,损失平摊到单个音乐人身上可能并不算什么,但除了因盗版软件和网站而蒙受着更大的财产损失,音乐平台的版权生态环境和公平性都实实在在遭到了破坏。
虽然音乐正版化的进程已有6年的时间,但是网络灰产一直没有“放过”在线音乐。无论是哪一种薅羊毛的方式,都在伤害着来之不易的正版化环境,损害着音乐人、版权方和音乐平台的切身利益。
结语前阵子,2019年因曾经帮助蔡徐坤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其创始人蔡坤苗也被判5年刑期。蔡坤苗提到,“2019年2月份查看后台数据,星援、应援宝共有微博‘大号’用户17余万个,这17余万用户大约绑定了3000余万个微博‘小号’。”
按照这个比例折算,1个真实粉丝平均拥有176个微博小号,着实惊人。而被数据污染的并不仅是微博,而在那些拥有巨大流量的平台存在的批量个小号,同样把大多数玩家都困在了系统里。
平台和国家也一直在整治数据造假的相关行为,无论是哪个领域,数据造假都有可能涉及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经营罪”和“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罪”。
星援APP创始人入狱已经为这条灰色的产业链敲响了警钟,音乐平台上的灰产也是时候该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