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自传简介(关于乔布斯自传简介说法)

原标题:乔布斯自传简介(关于乔布斯自传简介说法)

  乔布斯自传简介(关于乔布斯自传简介说法)

  在所有关于乔布斯的传记中,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无疑是知名度最大、影响最大,可能也是销量最大的一本。这是一本天生的畅销书:它的诞生之日,正是乔布斯的死期来临之际,甚至中文版都是在2011年10月——乔布斯离开地球的那个月份——第一时间上市的。

  当时微信上线还不到一年,微博依然是最好的装逼利器,创投圈互送、传阅《乔布斯传》,是装逼利器中的战斗机。

  《乔布斯传》满足了你对名人传记的所有期待:

  应景:发行于天才人生落幕之际,没有时间差,好像乔布斯为这本书而去,而不是这本书为乔布斯而来。

  作者牛逼:沃尔特·艾萨克森不仅仅是《时代》周刊总编、CNN董事长,而且曾经写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伟人的传记,说他是传记界的老炮一点也不为过。

  充足的采访:沃尔特·艾萨克森为了写这本书,不仅多次采访了乔布斯本人,还对其成长过程中的诸多亲朋好友、同事同僚做了大量采访。要知道,沃尔特·艾萨克森是没有采访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的。

  官方授权:从出版之前到出版之后,此书的一大噱头就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沃尔特·艾萨克森拿到了相当于中央编译局出版「马恩列思毛」文选的权利(页码厚度上已经相当于《乔布斯文选》了)。

  乔布斯自传简介(关于乔布斯自传简介说法)

  但是,《乔布斯传》给你呈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乔布斯?天才、独裁、暴躁、缺少人情味……这些几十年来贴到乔布斯身上的标签,依然是《乔布斯传》的关键词,只不过佐证这些标签的故事更丰富、素材更详实,但它们服务的主题没变。你看到的依然是杂志、报纸、互联网上千篇一律的乔布斯。菜没变,盐放多了。

  据说乔布斯的遗孀劳伦·鲍威尔对《乔布斯传》很多内容并不认同,蒂姆·库克等一众苹果高干也不买账。气氛有点像1976年初秋的北京~

  我甚至怀疑,《成为乔布斯》一书就是乔布斯走后苹果弟兄们的一次联合声明,他们想告诉世人:江山是老大打下的,但我们也有份!是的,尽管有邀功之嫌,但这本书确实呈现了另一个乔布斯。

  与《乔布斯传》以及绝大多数媒体报道的不同,《成为乔布斯》其实把乔布斯的人生化为两端,这个连接点就是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在此之前,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天才暴君、放逐者、失败者;而在1997年之后,当乔布斯王者归来,他变了,苹果也变了。

  《成为乔布斯》的作者叫布伦特·施兰德,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采访苹果和科技产业,真的算是“专注报道乔布斯30年“。既懂公司,又有私交,这是布伦特·施兰德与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最大不同。

  乔布斯自传简介(关于乔布斯自传简介说法)

  媒体(书籍、电影、报纸、杂志、网络)在习惯性地把乔布斯描述为暴君的同时,都会不经意地得出一个结论:苹果能有今天,全靠乔大爷。

  这个结论当然没错。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老大)当然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但在布伦特·施兰德看来,苹果不仅仅属于乔布斯。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iTunes、iPod、iPhone、iPad这些史诗级的明星产品,最初几乎每个产品都是苹果成百上千个项目当中的普通一员,甚至是被乔布斯完全忽略的项目。

  以iTunes为例,在这个产品之前,乔布斯最为看重的其实是一款叫做iMovie的视频剪辑软件(现在还有),乔布斯的本意是把他打造成苹果2C类产品的爆款,但消费环境的变化,以及团队的坚持,让乔布斯暂时放弃了iMovie,选择了iTunes;而iTunes又成了iPod的铺垫、iPod成了iPhone的铺垫……

  而涉及到上述产品的很多团队和项目,甚至是在乔布斯回归之前就存在的。乔布斯最早是想通过与摩托罗拉的合作来生产一部主打音乐功能的手机(史前版OPPO~),但正是来自相关硬件团队的反对(这帮家伙360°无死角鄙视MOTO的产品),才有了后来的iPhone。

  布伦特·施兰德在书中写道:乔布斯逐渐了解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唯我独尊之间的区别。创业初期,「直觉」意味着对自己才华的盲目自信,他固执己见,拒绝听从别人的意见。到了2005年,直觉则意味着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后再采取行动,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听取团队的意见……

  愿意倾听、不急不缓、相信直觉,是乔布斯回归苹果,特别是2004年查出癌症之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大变化。或者是他与生俱来的某些特质,这个时候才开始显现出来。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那次著名演讲中,乔布斯说到:你一定要相信那些点点滴滴在将来一定会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你一定要相信一些事情—你的直觉、命运、生命、因缘,无论是什么。这一方法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它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被逐出苹果前,还是创建NeXT后,史蒂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比手下更加出色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当他重回苹果后,不得不相信点点滴滴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

  iMac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被史蒂夫亲手扼杀的eMate项目,iPod和iTunes的灵感来源于失败的视频编辑软件,iPhone的灵感则来源于5个不同的团队,在史蒂夫的支持下,这5个团队从不同角度对手机进行探索,最终让史蒂夫暂缓了他真正想要打造的平板电脑项目(iPad)。

  「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形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史蒂夫的日渐成熟和他一手打造的才华横溢的团队让这一切变成可能。」

  布伦特·施兰德回忆说,当年自己第一次采访乔布斯时,正值这位年轻天才的第一个人生巅峰,聊了没两句,乔布斯便直接了当地问布伦特:你是新来的吧?

  而20多年以后,当身患癌症的乔布斯最后一次与布伦特通电话,告诉他无法出席布伦特组织的一个硅谷大佬聚会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

  显然,这是另一个「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