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政府对商业在政策上有所放宽的时期,不但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还由此引发出了一个新的独特社会现象吾商:父亲从商,子孙从仕。父亲在商业上的成功,说明从商这条人生道路是可行且畅通的,但子孙却并未继续踏上这条道路,这不得令人心生疑惑。
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子承父业说法来看吾商,似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青年对封建传统文化和家庭束缚的反抗。但其实,若是细细探究当时宋朝的社会背景与主流思想,便会对这种身份的代际更替有所理解。
“父商子仕”执念深种之原因1、“不差钱”富商为政府分忧吾商,地位逐渐提高
虽然宋朝在历史上也被认定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其从疆域和军事两方面来说,却远远不及汉唐那般强盛。尤其是在赵光义经历雍熙北伐的失败之后,宋朝在对外军事上一直呈现出消极的被动防御姿态。澶渊之盟的签订看似是双方的和平协议,但从本质上来讲,却是宋朝对辽国的低头。而其每年需要给予辽国的绢布和银两,更是极大地加重了自身的财政负担。西夏建立后,由于宋朝并不承认其政权的合理性,于是同其展开了数年的战争,宋朝屡败屡战,最终又发生了重熙增币一事,再次加大了宋朝在财政上的负担。
由于这两大条约的签订,仅靠对农民的农田征税而得来的财政是远远不够的,无奈之下,宋朝只有在政策上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以增加财政税收。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大量出现,并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而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极大促进了宋朝的经济发展。因此,宋朝商人不仅是在政策上处于政府特殊照顾的一级,也是一个对国家和平做了突出贡献的群体,社会地位自然慢慢增加,其后人能够从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让这些富商们入仕的执念非常深重。
澶渊之盟
2、政策上国家对商人从仕的放宽
不同于以往对商人进行严格限制的朝代,宋朝政府对商人从仕这一事情在政策上有着十分大度的放宽。开国之初,宋朝就出现“国家广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的情况,而商人数量巨大,如果将他们的子嗣全部排除在外,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不满。到了英宗治平元年,宋朝颁布了这样一条法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形者,亦听取解,真正意义上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商人做官的合理性。
虽然对商人从仕仍然有着需要“奇才异形”的限制,但相比于以往的朝代,已经是做出了很大的进步。而随着工商业在宋朝愈发发达与重要,这种政策上的放宽也越来越多。
而宋朝的一些有识之士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范仲淹就曾在他的《四民诗》中说出“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的话语,从而表达出对传统思想中存在的鄙视商人风气的严厉批判。而他在担任朝廷要职后,是必定会将自己的思想代入具体的政策制定中的,而当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后,他的思想也就成了政府的意志,从而推动了商人从仕要求的放宽。
3、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经营中官商相护的必要
经历唐末战乱之后,儒学在宋朝终于完成了又一次的复兴,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理学”。但传统儒学的核心内涵却并未消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是深深渗透进每个人的思想当中。虽然经商为商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物质利益,但未能入朝做官的遗憾却始终伴随着他们。而在自已经失去参加科举能力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寄希望于自己的后代能够满足自己当初未尽的心愿,这也是家长望子成龙的真实表现。
唐末安史之乱
与此同时,如果自己的子孙能够成为朝廷官员,不仅能够让整个家族都变得荣耀起来,实现真正的“由富且贵”,也会使自己在进行商业活动时有所依仗,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行业垄断。由于商人可以利用其后代官员的特权对他的商业竞争对手进行多方面的打击与阻挠,因此,其他商家若无有效应对之法的话,是很难长久经营下去的,久而久之,行业垄断就产生。在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大量类似于“专一与府、县官员往来,恃强逼取息钱”的描述,由此我们可推测,官商勾结后所能谋求的利益是十分巨大的。
花高价为后代铺路:买官联姻、贿赂科举考官1、富商高价买官现象严重
由于宋朝政府在财政上的巨大需求,导致在如赈灾和战争的特殊时期,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卖官来积攒钱财以充国库。而商人虽然坐拥大量财富,在社会地位上却有所欠缺,这一现象的出现则为其提供了简单直接的做官机会。哲宗元符三年,对官职做出了明确的价格规定:奉职六千贯,借职四千五百贯,斋郎三千二百贯。而到了宋徽宗期间,卖官鬻爵更是达到了巅峰,“出颁假将士郎等告牒,比之往岁,不啻数十倍”,甚至于还能福泽后代,“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大量商人便通过此种途径达到了入朝为官的目的,虽然不一定拥有实权,但却完成了自身阶级的跨越。
2、通过官商联姻踏入仕途
相较于前朝,宋人在婚姻观念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婚姻不问阀阅”,这就为本质是平民百姓的商人后代能够与达官贵人结婚提供了思想基础。此外,由于商人与官员接触较为密切,他们的后代自然也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甚至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男女双方的感情基础也就此奠定。虽然商人在社会地位上远远不及官员,但他们在财力上却能为其伸出援手;官员也可利用自己的权力来保障商人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引导其后代入朝为官,踏上仕途。两家联姻,既有感情的推动,也是利益的结合。
联姻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商人是因为获得达官贵人的赏识和认可才入朝的。如汀州人王捷便是在江淮经商期间以熟谙点金术而向皇帝自我推荐,虽然在这过程中他被发配岭南,但最终还是被皇帝召见,并升至神武大将军、康州团练使。但这种情况还是较为少见,纵观整个宋朝也只寥寥几例,因此在商人与达官贵人之间的交往中,还是主要以联姻为主。
3、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取功名
由于商人们对自己的后代能够入朝做官有着极大的殷切与希望,因此会对其从小就进行严苛培养。首先便是从心理上为他们塑造起传统的儒家观念,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而树立起入朝做官的理想与目标。这种风气的蔓延,以至于在宋朝出现了“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的情况。
其次便是在他们的学习条件上给予最大的帮助,不但有仆人伺候起居防止分心,还有名师教导和众多古书典籍可供阅览,“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堂,延名儒以掖之”,身处这样的学习环境,通过科举考试,似乎也并非难事了。
大宋商人
此外,由于商人接触的社会阶层较多,他们也深刻明白人脉的重要性,开始用钱财为自己后代的仕途铺路,如宋朝许骧就出身商人家庭,在其父许唐羡慕看见进士缀行而出后,“磬家产为骧交当时俊彦”,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为了使自己的后代能够在参加考试时达到真正地万无一失,商人甚至还会用贿赂考官的手段来确保不会有意外发生,虽然这颇为令人不齿,却也是大商人手段的体现,
商人做官后对宋朝社会造成的影响社会上,商人在拥有巨大财富、无需担忧自身生活的情况下,仍然对入朝做官有着如此之深的执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好学风气的发展。同时,他们广开书馆,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自己后代的培养,但在客观上还是为一些平民子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地方与环境。经济上,由于他们出生于商人家庭,对商人这一群体有着比贵族和平民更加清楚的认知,因此在为官后,也会针对这一群体制定特殊的政策,从而直接影响到商业的发展。而在政治上,大量未经科举考试考核的商人后代入朝为官后,必定会引起吏治的紊乱与朝政的腐败,虽然其中不乏有才干者,但贪官污吏是占多数的。
少年入仕
总结宋代商人一面以财富凌驾于社会大多数人之上,享有无数风光;但在另一面,其社会地位低下的事实却始终困扰着他们。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极大矛盾,才引发了他们迫切想要使自己的后代入朝为官的愿望。同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中国传统儒家观念的体现:父辈立家,后代传家。而商人子嗣若想要将父亲的庞大家业传承下去,除了做官之外,也再无其他稳妥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与商业弊政》
2、《家业之间:宋代商人的家庭关系及其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