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今天,头条搜索发布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是2020年高考最热关键词热门关键词。本届高考可能与1977年恢复高考、2003年非典事件一起成为中国高考历史上的特殊时刻。此外,报告统计的今年高考十大热门关键词,还包括“分数线”“录取”和“高考作文”等,反映了人们对于高考相关话题的一贯期待。
根据报告,中西部省份用户更关注高考。其中,安徽热门关键词、江西、青海位列前三。与此同时,在全国九种试卷类型中,全国I卷是最热门的高考卷。
报告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最受关注的中学和大学名单。河北衡水中学是今年的话题之王,它此前因地处县城但教学成绩高居河北省榜首而引发讨论。清华则超过北大,成为最受欢迎的“双一流”大学。 其他上榜热门高校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热门关键词、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
具体到大学专业,头条搜索显示,金融是2020年用户搜索次数最多的专业。其余热门专业还包括计算机、英语和会计学等。而在2019年,自动化、英语、药学是用户搜索次数最多的三个专业。
济南女大学生自杀,遗书内容曝光:毁掉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
前几天,看到一则令人心碎的新闻。
一个济南女大学生,在QQ空间留下遗书,随后服药自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场悲剧?
网上有传言说,是因为她的父亲。
后来,随着她遗书内容的曝光,大家才了解到,这位父亲的做法到底有多令人窒息。
事情发生之前,她正准备考研,而父亲却想让她考选调生,双方发生了争吵。
她害怕父亲会打骂她,找她麻烦,所以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件事对她来说仅仅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任何绝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她高三时,父亲就曾因为发现她早恋,在校门口骂她是“妓女”“贱人”,叫她去死。
一句句刀子般锋利的话,戳在了她的心上。
有网友说:“真的很难想象,这种话怎么可以从父亲的嘴里说出来。”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他人的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能给对方带去温暖,也能给对方带去绝望。
恶语相向,就是伤人于无形的利器。
一句话,足以毁掉一个人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在小区楼下训斥儿子,说的话非常难听:“成天在外面鬼混,干脆别回家了。”
男孩边走边哭,妈妈接着说:“说你几句就受不了,你还能干点啥,废物。”
不料,男孩却瞬间崩溃,扭头跑出了小区,站到了马路中间,这时妈妈才慌了,赶紧追了上去,好在孩子被拉了回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很多时候,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人陷入绝望。
前段时间,江苏一名11岁的女孩因未按时完成假期作业,和父母发生了争吵。
父母在争吵中语言激烈,甚至说出:“我养你白养,有什么用。”
听了这句话,女孩转身就从六楼纵身跳下,当场身亡。
父母围着满身鲜血的孩子失声痛哭,可后悔也已经晚了……
曾有调查显示,50%以上的自杀倾向,都来自语言暴力,毁掉一个人,其实一句话就够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会变成一把凶器。”
深以为然。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把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这些话就像是可以伤人的凶器,把听者的内心弄得遍体鳞伤。
语言暴力虽然不会在身上留下伤痕,但却能给一个人的心里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它像一把锋利的剑,“杀伤力”足够夺取一个人的生命。
不要低估语言的力量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语言暴力对一个的伤害有多大?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语言的伤害不是一时的痛苦,而是长期的痛苦。
的确,语言暴力给人带来的伤害,很多时候,会伴随一生。
演员陈乔恩曾在一期综艺节目中说起自己的母亲非常严厉,甚至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她说,童年时期,自己经常被母亲打骂式教育,那个时候她很害怕母亲,一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就会发抖。
遭受语言暴力,更是时常发生。
考试成绩不好会被嫌弃:“你看你有什么用,什么都做不好,除了吃就是睡,跟猪一样。”
做事做不好会被抱怨:“真是白养你了,不如养条狗。”
有一回,她出去玩很晚才回家,被母亲一顿打,还被骂:“你死外面算了,回家干什么。”
在十年如一日的打击阴霾中长大,陈乔恩的内心越发自卑,导致她在长大后的一段时间里性格孤僻,惧怕和陌生人沟通,甚至有些自闭。
有人说过:“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会在内心久结成痂,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消极的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人都难以逃脱它的阴影,不仅如此,这种情绪还容易诱发抑郁症。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语言的威力,重话出口前,一定要先想想,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好好说话,是人生的必修课
蔡康永曾说:“会说话也是一门学问。”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新振作。
曾看到过一个热门视频,博主@都靓Amber把一些生硬刺耳的话打乱重组,没想到调整一下文字的“出场顺序”,再说出来,就会变得很温暖。
“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用。”
这句话充满了浓浓的指责意味,然而这些相同的字眼,换一种表达方式就会不一样。
“没有人能像你一样,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这样一来,指责就变成了疏导。
一句话换一个方式好好说,就充满了真诚和善意。
看过一部叫《如父如子》的日剧,剧中的男主角良多就是一个会好好说话的父亲。
儿子考试不及格,他没有责怪或是打骂,而是说:“没关系的,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当儿子觉得没有同学学习好,感到难过时,他说:“别气馁,你也能做到的,不只有别人行。”
儿子犯错,他也没有打骂,而是告诉儿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当伤害变成认可,嘲讽变成鼓励,指责变成安慰,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不仅是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也是如此,学会好好说话,才能更加幸福。
朋友小林平时和老公很少争吵,原因是小林说话很温柔。
老公在公司屡屡不顺,回到家愁眉不展,小林就会安慰他:“没事的,你这才刚上班,我相信你这么优秀一定会被青睐的。”
有一次,老公看小林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忙工作很辛苦,就一大早起来做饭,结果忘记放盐。老公懊恼不堪时,小林又说:“你这是第一次做饭已经很不错了,下次肯定比我厉害。”
就这样,两个人的婚姻一直都和谐,从没有过隔阂。
《奇葩说》选手马薇薇说:“好好说话这门大学里没有的科目,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生而为人,一定要学会心怀一份善良,好好说话。
不要让脱口而出的话,成为伤人的武器。
人的生命很强大,同时也很脆弱,毁掉一个人,有时简单到只需一句恶言就够了。
《请回答1988》里说:“语言里包藏着真心,一句话也带有体温。”
不诋毁,不打压,不讥讽,换一种说话方式,对每个人都温柔以待,就是最大的善良。
点个“赞”,愿你我共勉。
余生,你对我皮囊失望很正常,但我灵魂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