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简单谈一下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版本问题,市面上的《九成宫醴泉铭》主要有两个版本,关于这两种版本的源流,我们若是谈起来,一篇文章的篇幅是不够用的,这里我们只谈结论,不谈论证过程。
一种是明驸马所藏的李祺本,一种是流落与日本的端方本(又称之为三井本),其中李祺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拓本,是北宋拓本,也是原拓。而日本的端方本也是原拓,是南宋的拓本。
但是为什么两个版本的字迹有所不同呢?三井本是经过后人高手匠人填墨之后的版本,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三井本要比李祺本更为瘦硬,字形也较为完整。
此外市面上的其他版本就不多赘述,有的是翻刻本,有的完全是集字的版本,大家有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来解答。
下面聊干货:
后
其实之前分析了那么多字,这个字也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大家临摹的时候注意到下面几个方面,这个字就不会有差错了。
首先是左右结构的“朝揖”关系,这一点初学者不容易发现,但是如果你留心的话就能发现,左边的“双立人”并不是一种垂直的结构,而是一种倾斜的状态,欧阳询这样的大高手为啥不写垂直呢?其实就是为了跟右边形成一种“朝揖”之势,这样的结构才精彩,这种结构在王羲之《圣教序》中比较常见,欧阳询对这种结构应用的比较成熟,后来写进了欧阳询的《结构36法》当中。
再来看下一个层面,右边的“绿色”线条,表示着各个撇画起笔的差异,我们再写这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出变化,或起笔方向的不同,或者长短的不同,或者取势不同,这种变化在古人的笔下成为了一种自然意识。
再来看下面的三个黄色圆圈,是一种中心对称的等距原则,
这个我们再之前的视频专栏当中又过了详细的解读,这里我们就不多谈了。
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