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彦
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读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后,这八个字的题词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从题词发表以来,这八个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之所以如此,一是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有伟大领袖自带的超级能量,一言既出,全国人民欢呼雀跃,靡然而从,很快入脑入心。二是多年来,这八个字一直选编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是全国少年儿童的启蒙第一课,让人永生难忘。三是语言简短有力,总共八个字,分上下两句,每句四个字,形式对仗,又有两对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听着声声入耳,便于诵读、记忆和运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人人耳熟能详,但却未必都知道其背后的内涵和道理,笔者在此试作一解。
首先,从语言修辞上看,这八个字除了对仗,应该还是互文。互文就是相互修饰,比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实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和瓦上霜,莫管他人门前雪和瓦上霜。同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天天好好学习,天天好好向上。前句强调的是学要坚持,学要有恒,每天都要好好学习。正如毛主席所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还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里强调的都是“天天”,也就是终身学习的问题。这八个字的后句强调的是每天都要奋发向上,人始终要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而不能只在某些日子里或某个阶段努力向上,而是生命不息,向上不止。
其次,从逻辑关系上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前后句间不是一般认为的并列关系,而是可以看作条件关系,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也可以看作是目的关系,为了天天向上,必须好好学习。也就是说,“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是必要前提,是必要手段,是必经的过程。而“天天向上”是必达目的,是必然结果。“好好学习”,是在为“天天向上”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天天向上”就是保证“好好学习”的方向不出偏差。一个是补充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一个是保持勇往直前的正方向,二者放到一起,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行稳致远,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再次,从意义内涵上看,毛泽东所说的“学习”,应该和孔子“学而时习之”的学习一脉相承。既要学又要习。既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包括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至于说“向上”,就是要上进,要往好的方面发展,如明代李贽《与曾继泉书》:“如公壮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这样给别人题词,其实他自己就是这句话的完美实践者,他一生酷爱学习,嗜书如命,即便是戎马倥偬的战争时期,也从未间断。他卧室的床是特意加宽的,其中大部分地方用来放书。到了晚年眼睛不好,就拿着放大镜来阅读。由于毛泽东本人一生学习不已,上进不息,再加上他文化积淀深厚,语言功底扎实,所以信手拈来,随便一题,就如此妙笔生花,如此精彩绝伦。
如果再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际是上善若水,自处低位,低调自谦,虚怀若谷。这正如毛泽东曾说:“我们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应该有张良求师的精神,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那是一定做不好调查工作的。”他还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是于低处立身,向高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最后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字真言,形式整齐而美好,内涵丰富而深刻,它不但应该刊印在小学生的启蒙课本上,而且应该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并成为我们终生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按照它的指引,日复一日认真学习,年复一年奋发向上,我们一定会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也一定会让我们的世界成为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