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在我国内蒙古牧区,它曾一度猖獗,牧民“谈布色变”;也一度因防治措施得力,几乎绝迹。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畜牧业快速发展、家畜及其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带菌牲畜检疫难度较大、相关人员疏于防护等原因,布鲁氏菌病在广大养殖户以及家畜身上卷土重来,严重危害养殖户身心健康。
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感染后主要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和公畜的睾丸炎。而人主要通过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染疫牲畜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彬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杨艳告诉记者布病的感染途径: 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如接羔、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时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胎盘、流产物;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如水源、污染的空气、土壤、草料、工具)而受染;经消化道感染: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感染;经呼吸道感染:打扫畜圈卫生、饲养放牧时吸入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空气飞沫、尘埃而感染。
布病能导致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人得布病后,出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症状。急性期虽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但因症状与感冒相似,往往会延误治疗转成慢性期而难以治愈。慢性期病人常年遭受病痛折磨,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因而布病也被称为“懒汉病”。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如羊、牛、猪、狗、鹿等。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染。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都能治愈。为防止布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患者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抗菌为主,“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布病不仅对畜牧业、奶业、畜产品加工等行业发展造成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要想降低布病的发生,关键要治理源头,切实落实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只有切断传染源,控制或消灭畜间布病,才能有效预防人、畜间布病发生。
如何预防控制布病?
1、加强家兽管理和羊只免疫:对饲养的牛、羊等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
2、控制传染源:一定要购买经过检疫的牛羊,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如果牛羊已经得了布病,就要及时进行淘汰、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我省畜牧部门对强制扑杀的染病牛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3、加强个人防护: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对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不能随地丢弃,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4、注意食品卫生:喝牛奶、羊奶时,要煮沸后饮用,饭店、家庭用的菜刀、案板,要生熟分开;不吃未煮熟烤熟的牛羊肉。
在此温馨提醒:广大市民以及养殖户朋友,在接触畜禽或饮用订购的鲜奶后,出现不适要及早就医,尤其是感冒2周以上不愈者,应到正规医院抽血化验,以便确诊或排除布病。
(NPY)
此内容由腾讯新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