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茁(zhuó)者葭(jiā),壹发五豝(bā),于(xū)嗟(jiē)乎驺(zōu)虞(yú)!
彼茁者蓬(péng),壹发五豵(zōng),于嗟乎驺虞!
今天,猪肉是我们主要的荤菜食材,对于要满足10亿以上国民的食材,得益于猪的多产,和生长周期相对比较短。
今天食用的猪,都是人工饲养。以前在农村,家家都会饲养一两头猪,其实家养的时候,倒也很简单,剩菜剩饭,或到地里割一些青草,亦或者用磨得白面的余料麦麸,豆饼,玉米等等,都可以喂给猪吃。猪是一点不嫌弃,给多了多吃,给少了就少吃,大不了饿了没得吃就睡觉呗。
吃的多,就长得快,离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就快。但它不知道这些,也不会考虑,有的吃就行。这样算来正常情况下,猪的寿命也就1年左右,作为我们人类的食物,上的餐桌。
我们知道,人工饲养的家猪是很温顺的。但在我们的先民的时期,他们的食物是要靠打猎获得的。在我们的先民在懂得饲养猪之前,自然界中的猪都是野猪,野猪的攻击力还是可以的。野猪的体量没有我们家养的个头大,但攻击力和体力还是有的。
但相比其他动物,比如:豺狼虎豹,狮子老虎,猎捕野猪相对来说,成功的机会要多些,被伤害的机会要少些。再后来,猎捕的多了,一时半会吃不了,就给圈养起来,这样一来,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宰杀,就方便的多了。
以至于后来朝廷,为了能够满足宫廷,或者子民的食物需要,专门设置了饲养,或捕猎的猪的官员,这就是本诗中的驺(zōu)虞(yú)。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首诗就是对猪倌的赞美诗。
第一章:
从繁茂的芦苇丛中,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
葭(jiā):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
发:发矢。一说“驱赶”。
五:虚数,表示数目多。
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xū)嗟(jiē)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第二章:
从繁茂的蓬草丛里,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蓬(péng):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zōng):小猪。一岁曰豵(zōng)(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那个时候,猪倌也挺厉害的,养的还是野猪,就可以成群的放养。也许那个时候已经懂得圈养母野猪,用来生产小猪仔了。
猪倌赶着一群母野猪,一群小猪仔,在芦苇丛中,在蓬草丛中拱来拱去,也挺是壮观。
《西游记》里有弼马温专职养马,养的马是用来人骑的,这里有猪倌专职养猪,养的猪是用来人吃的。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周时代,朝廷就已经有官府设立的养殖家畜的衙门了。
这也从中可以看到,为了人民,以人民的需要而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也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中心思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