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有的江湖文化,在现代人眼里,和其他朝代相比,宋朝是相对比较羸弱不少,和宋朝的“
精英文化
”相反的,其江湖文化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影响颇深。宋朝的江湖文化主要来源于当时的居士和隐士等,他们的才华独树一帜却又淡泊名利。
宋朝江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从古至今的中国文化有着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他们不随波逐流,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而行事。很多时候这些
江湖文化体现出很高的道德和智慧。
但这群人却不热衷仕途,他们对田园风光、世外桃源却格外青睐。
从历史的发展眼光来看,很多古文研究的专家对这样的
江湖文化
,也被称为隐士文化,颇为不齿,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社会如何发展,贸易如何往来,国家如何强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朝时期的江湖文化中,都有哪些可为与不可为的特质。
一、有所为的江湖文化
1、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
一直以来,人们将江湖文化看作是不求名,不求利的寡淡思维。当时不少文学作品都记载这这股江湖文化的思潮,如
《旧唐书》
里的“
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
”。在宋代的社会思潮中,人们将这类型隐士归类为不问王侯将相之事,行事只求品德高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江苏常熟地区出土的黄公望墓穴,就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隐士,虽然他是元朝时期的画家,但是它的画作和思想,一直以来
深受宋朝时期隐士文化的影响。
著名的
《历代名画记》
中,记录大量当时的隐士的文字、雕塑及音乐等经典作品,里面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为“
隐逸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对隐士文化有着较高的看法,甚至他们认为宋朝的隐士文化为社会树立了道德品质的标杆。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实从商周时期开始,各个朝代都有源自隐士这部分群体的江湖文化,不同的是,放在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来看,江湖文化的转折点则要追溯到唐朝的“
安史之乱
”。
“安史之乱”之前,当时社会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生气,而在此之后,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走下坡路的迹象,而这样的影响甚至延续到宋朝。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下,
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
当时的社会,实际上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领导的政权,只要这个群体聚集起来,
便能为国家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反之,则会出现经济倒退或国家羸弱等局面,宋朝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宋朝时期的知识分子,也不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隐士,虽然不及唐朝时期那般精忠报国,却也是一群忧国忧民的进步人士。我们经常熟读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便出自北宋时期的诗句。
虽说这部分群体中,确实出现不少颓废之人,却不能一概否定宋朝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效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的宋朝江湖文化的风气。其中不少著名的宋朝知识分子,都曾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课本中,如
文天祥、辛弃疾、陆游、陆秀夫
等。
二、宋朝江湖文化的特性
1、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
宋朝作为一个相对低调的朝代,在面对外敌侵扰时,不像其他朝代采取的强硬措施。而当时
宋朝的江湖文化也如同其政权一般,不反抗、不刚强。
在当时的宋朝社会,让人心惊胆战的文字狱迫使不少文人墨客面临被动辄杀头、坐牢的局势。
在如此高压之下,部分知识分子逐渐失去了他们的韧性。当时大部分宋朝知识分子或者说江湖文化所秉承基本上秉承着
“柔化”
的文化态度。这也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遍风气。
宋朝时的江湖文化其主要特点是
“淡”
,这里的淡以静、纯、清晰明白的意思。在《庄子》里,将淡解释得更为透彻,书中写道:“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
”。
在宋朝的文学作品中,也都普遍体现出如此这般的意境。
仿佛失去了宋朝前期真正的纯净自然的感觉。
这些作品全靠文学技艺上来呈现这种思潮。却少了宋朝前期的真实山水的清新淡雅。
宋朝后期江湖文化中所体现的“淡”,充其量算是
文人一种对萎靡不振的一种小小反抗
,却让人越来越看出真正的自然之美。
2、登高壮观天地间
宋朝江湖文化中还有一个特点是
“远”
,这里所说的远主要是因为江湖文化的主导者大多是隐士居多,这部分群体或多或少已经远离官场,对个人仕途基本属于佛性思维。也有一部分人是从重要位置退下来之后,远离了当时的政权。
而他们的作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身心远离的境界。这其中有被人熟知的陶渊明,他的诗句“
悠然见南山
”从立意到心境,无不体现出他向往田园生活,远离纷扰的人事纷争的思想。
宋朝的远逸思潮影响颇深,甚至影响到了元朝时期的文学、书画作品上。纵观整个元代文化史,大部分书画作品或多或少都呈现出高远或平远的意境。黄公望这位著名的画家,就将远逸思潮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隐士不仅隐居在山林中,也指隐于朝廷,文学作品更是无不呈现出平远、高远的境界。将
“化刚柔为柔和”视为文学作品的真谛,
甚至许多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会以是否过于“雄壮”或“刚劲”作为评判标准。
在当时的文学环境而言,平远的感觉不会让人有过于明显的压迫感。正是这样的
“淡”和“远”
才真正适合当时
隐士情节为主的江湖文化。
三、不可为的江湖文化
1、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文化
但是,也有人对宋朝的江湖文化中的隐士情节持有不同看法,不少现代学者都表达了对宋朝的隐士文化持评判反对的看法,
他们认为隐士在某种程度上逃避社会责任的一种懦夫行为
,在面临国家兴亡之时,应当承担起肩负国家社稷的安危。因此他们不提倡如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隐士精神过于崇拜。
《南史·隐逸》
中曾说过,面对天下兴亡之时,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而这些个体的努力,将会凝聚成一股极强的力量。苏东坡中所写的
《大臣论》
就曾这样写过:
“天下之势,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不亡其身,则亡其君”
强大如武则天、慈溪的女性掌权者,统管天下各大势力,面对千万敌军依旧都奈何不了,
更何况是一个孱弱的书生。
而面对外来势力的强势时,需要拼死反抗,就算死在沙场也不害怕。但这只是针对强者思维,而面对隐退在山林下的隐士而言,却无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背道而驰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
大部分人都抱着不入仕途的隐逸之心,
这些人所青睐的传统文化中总会或多或少地评判甚至鄙视那些王侯将相的争权夺势。这些隐士认为寒窗苦读太过辛苦,实在不是他们这些清新淡雅之士所为。在他们的思维中,
仕途上的苟且和卑微,实在不适合作为文化人的心境和追求。
如果把历史的深度拉得更长远些,宋朝时的江湖文化和现代提倡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也显得格格不入,自然这样的无为而治的精神理念
不会受到现代人的待见。
四、劳逸结合才是真
宋朝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上,对之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这其中的隐士文化或者说江湖文化虽然被不少人诟病,但在这种
精神理念指引下的书画作品却影响颇深。
陶渊明作为隐士文化最出名的文人,其是诗词深受人们喜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退隐精神实在不符合当今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也许不少人在紧张工作之余,会羡慕“
悠然见南山
”这样的境界,这无可厚非,但努力、拼搏的精神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当我们在怀念悠然自得的山水风光之时,别忘了正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在替我们奋力前行。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翻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遮风挡雨”
。宋朝时期的江湖文化在文学作品上的表现确实令人神往,但它隐逸的生存理念会让现代人失去拼搏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系”,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靠着田园风光的美好,而是真正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历代名画记》
《南史·隐逸》
《大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