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来源丨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前段时间疫情管控,不方便每天回家,为了方便照料,同事只好将儿子带到单位“驻扎”。

  小男孩刚满7岁,个小胖墩,肉嘟嘟的小模样很可爱,大家纷纷拿“库存”的零食分给他。

  不料,小家伙看到扑面而来的零食,居然腼腆的说:

  “谢谢阿姨,我不吃零食”。

  阿姨们一片惊讶,夸他是个自律的孩子。

  晚饭时,为了表示对他的喜爱,大家又外卖叫了鸡腿、爆米花。

  然而,小家伙又一本正经地拒绝了:“谢谢阿姨,我要减肥,不能吃这些东西。”

  再次引得阿姨们一阵狂赞,大叹:现在的孩子太牛了,连“自律”都将我们这些老阿姨拍打在沙滩上。

  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都是一件值得羡慕的好事。

  然而,这么小的孩子,就能自我克制到如此程度,是真的吗?

  01

  被逼出来的“自控”,不过是自律的假象

  在接下来的几天相处中,发现孩子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样自律。

  但凡妈妈在场时,他是“肉食勿近,零食不爱”的样子,写作业也是一副“沉思者”的小模样,把手机摆在他面前,播着孩子都喜欢的奥特曼,他都不会看一眼。

  然而,当妈妈走出了他的“安全距离”之后,似乎变成了另一个孩子。

  送到他手里的零食,几乎无一幸免。

  写作业时,更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孩子”,磨磨蹭蹭大半个小时,也不见得能写几个字。

  神奇的是,在他身体里似乎安装了某种小马达,能够感应到妈妈“即将到达战场”,并在妈妈到达之前,变身为那个乖巧自律的小可爱 。

  有一次在食堂用餐完洗碗时问他,是不是真的想减肥?

  小家伙看了看周围,小声地说:“我想减肥,但也想吃肉和零食,可妈妈说,每次多吃一块肉,发现吃零食,就少吃一顿饭。”

  观察孩子与妈妈地相处模式,大概孩子是在吃的事情上“饿过饭”,有过切身之痛。

  可以理解,养了一个胖娃娃,多数父母都会有些焦虑。

  但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出健康的身体,控制饮食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陪孩子一起运动。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指出,自律的准则,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意识。

  才7岁的孩子,很显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才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更谈不上“意识”。

  在父母严苛的管教下,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律,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对父母的迎合,对权威的顺从。

  至于什么是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充其量只是一知半解。

  02

  那个处处克制的孩子,真让人心疼

  日本作家太宰治半自传式小说《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叶藏的爸爸要出差了,将孩子们叫到客厅里,问他们想要什么礼物,与此同时,爸爸拿出笔记本,准备一一记下。

  从小到大,叶藏都喜欢读书,家里人都知道,当时,哥哥还热情地帮弟弟提出要书。

  然而,以叶藏的经验判断,爸爸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回答,所以,夜深人静,等到大家都睡了之后,叶藏悄悄翻出爸爸的记事本,将“书”改成了爸爸喜欢的礼物“狮子舞”。

  由于顺从爸爸的意思,叶藏也得到了爸爸的欢心。由此,叶藏也学会了克制自己,哪怕再想要的东西,只要爸爸不喜欢、不允许,他便将其藏在心里。

  渐渐地,叶藏出现了人格障碍。

  其实,叶藏的原型,就是太宰治自己。在完成这部小说后,他便投湖自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尤其是,同时在孩子的世界里,还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驱使,越禁止的事,孩子越容易好奇和上瘾。

  没有吃过的东西他想尝一口,没有玩过的东西他想试一下;听起有意思的话语,他也要学着说。

  在他们的认知里,无论这些爱好与物质,对人生、对身体是否有益,只是出于本能的好奇而已和内在欲望而已。

  父母用权威与强势,帮孩子发出来的“克制”,并不能真正衍生出孩子的自控和自律,充其量只是孩子畏惧父母的强大,迫使自己尊重父母的安排,而非内心真正的、良性的克制自我。

  不难想象,一个长期被迫克制的孩子,心里是怎样的纠结和内耗。

  孩子终归是孩子,父母的要求越对、管理越严格,孩子内心的欲望之火,便会烧得越旺。

  内在的渴望与外在的克制,一冷一热,在日复一日中,消耗着孩子的内在自我认知,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儿童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者家长满足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便会影响孩子成长后的思维模式和人格发展。

  物质需求,也是孩子需求的一种。一个相信自己能够拥有、值得拥有的人,才会渐渐相信,有过犹不及的道理。

  03

  孩子最可悲的自律,是和父母玩“捉迷藏”

  经常听到身边有父母疑惑:为什么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乖孩子”,在其他人那里便是“熊孩子”?

  其根源在于,很多时候,孩子表面上的乖巧懂事,是在和父母“捉迷藏”,装给父母看的。

  看过这样几段家庭视频:

  浙江桐乡的一位妈妈,想看看孩子在家的情况,打开了监控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一只蜘蛛侠正端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时而手舞足蹈,时而上窜下跳。

  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原来,孩子一直心心念念想穿这套衣服,但由于天太热,妈妈不让他穿,见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便拿出秀一秀。

  湖南的一位妈妈也是无意打开家里的监控,想看看女儿有没有认真写作业。

  不料,正巧看到女儿在家里展示“轻功”绝技,从地上到沙发,从沙发到地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简直是“妈妈不在家,女儿称大王”的真实写照。

  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一个才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前一秒正在沙发上休闲的吃着零食、看着电视。

  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后一秒听到电梯声后,便动作流畅的将茶几上的零食收拾干净,关掉电视,并不忘打开电扇给电视降温。

  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最后,才跑回房间,假装刚睡醒起来迎接买东西回来的妈妈。

  自律是什么意思(自律是什么意思解释)

  要不是家里有监控,或许永远不知道,孩子的“演技”如此之好,未曾想到最小的“演员”,原来正在上幼儿园。

  你以为孩子爱干净、懂礼貌,其实,孩子也想试试泥泞里打滚,说一点骂人的脏话,那是一种无拘无束,无关好坏,没有标签的畅快。

  你以为孩子明白吃糖牙齿会烂掉,其实,孩子就只想尝尝糖到底有多甜,这么甜的东西,怎么会烂掉牙齿。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

  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越控制,越失控。

  强迫压抑之下,往往只有两条路:一种是隐藏压抑;一种是大爆发。

  通常孩子是先隐藏,再爆发。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中学成绩不错,到了高中、大学便判若两人,就是因为小时候有父母在身边盯着,他不得不克制自己,稍微大一点离开了父母的他律,自律又没有建立起来,原本没有“撒过欢的儿”,一一死灰复燃。

  他律短期有用,但充其量只能暂时限制孩子的行为,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主动自律,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04

  真正的自律,是“逼”不出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想再吃一块巧克力。”“不行,你已经吃了三块,要成小胖子了。” “爸爸,我想再玩一会儿手机。”“不行,玩物丧志,快去写作业。”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不行,你不写,留着我帮你写吗,你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又落下了几句。”

  甜食吃多了,的确容易长胖,但不是长胖的唯一原因;手机游戏玩多了,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但是,不玩手机便只能写作业吗?谁又愿意坐在桌子前,做无聊的作业呢?

  父母的要求并没有错,只是进入到孩子的心里,便会充满了不解与疑惑。

  想吃甜食,可能只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想玩手机,可能是没人陪他玩;不想写作业,可能是不会做。

  被拒绝的是物质,很多的时候,更是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父母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否定的方式,去拒绝孩子的要求,强迫孩子克制欲望,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有“逼迫”。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真正的自律、自控,来自于他内心的底气,坚信自己配拥有,相信自己能做到。

  这样的孩子才能抵挡当下的诱惑,克制自己的行为,用长远的眼光,去规划整个人生。

  内心得到满足的人,便不会处处好奇。

  一个内心充足的孩子,会相信自己配得到,便会有耐心去等待。

  希望孩子管住嘴,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迈开腿,不要让孩子体会到孤军奋战,身后无人的无助。

  希望孩子修身养心,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得到努力的结果,不要让孩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孩子想要的东西,不妨让他试试,只有真正体验过,才能明白如何去对待。

  一个人的自控力,不可能是仅仅一句大道理、一些严厉的管教,就能获得的。

  空心的树木,难以抵挡大风大雨的侵袭。

  慷慨的给予孩子爱,才能滋润孩子的内心和激发孩子真正的自律。

  共勉。

  *来源简介: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图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