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书的书,全书共172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大16开本。书名为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手书,笔挟天气,风骨苍润。封面为清初名画家禹之鼎为藏书家王士祯所作《载书图》,画面上一行衰柳,数车古籍,在斜阳古道上,缓缓而去,书情诗意,盈满心怀。封底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张志鱼所刻扇骨拓片,可贵的是由其老伴萧伴梅亲手所拓。护封材质为120克超白银流星纸,整体风格古朴淡雅。
藏书家黄裳曾说:“每一本书好象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无论新知旧雨,在藏书者看来,其间都有一段书缘。”大部分爱书人在日积月累的攒书过程中,对于书的挚爱也越来越浓,时不时都有想“说出书里的故事”的冲动。《翕居读书录》里所涉及的700余种古本旧册,均为翕居主人所积攒。书中内容是翻读这些藏品时所作的零星杂记,这些文字体例不一,有的简单只论书,有的繁些兼及作者或其他一些相关的东西,也有一些涉及版本情况,大致疏理归为梨枣丹黄味、思贤沐手泽、觅书寻门径、霓裳羽衣曲、金石蕴文思、教化引修为、致知在格物、政善而治顺、线装铅石印、老刊录烟云、厚古不薄今、长乐郑振铎、游记与日记及访书小记等十四部分。该书一部函三册,图文并茂,用天然丝装帧布精装,封面为《支机石传奇》书影布面压凹,环衬辅以115克象牙纸,正文采用80克金太阳淡黄色双胶纸全彩五色印刷,图片用四色套印,文字为五号字,用浅蓝专色墨印刷,每本书配以200克平和稻纸为料的书签,简洁低调而不失朴雅。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要素,一年多一揽子的精心设计、精工打造,契合了书中的文化品位和历史韵味,使得闲来的翻读,多了一点分量、多了一些平淡、多了几分从容。
《翕居读书录》涉及书籍750余部,其中线装古籍500多部,西文汉学善本30余种,郑振铎著作初版本30余种,清代和民国老报刊40余种,解放初印本40余种,另有海外访书记3篇。书中涉及的500多部线装古籍中,诗集文集类近200部、稿本钞本和批校本54部、小说戏曲弹词鼓词类23部、金石书画类74部、游记日记类36部、佛教道教等宗教类36部、书目书志类56部、自然科学类(子部中的格致、农家、历算之属)31部和政书类38部。
《翕居读书录》的主要内容多为作者翻读藏品时有感而发,这些文字有对版本传承、学术源流、作者背景的钩检爬梳;也有作者奔走南北,于舟尘车迹之间,阅肆逛摊的觅书故事;还有一些跳出书本,从更宽视角,不经意间讲出的书里书外的逸闻趣事。使得一本本古书旧册,在“读书录”里延伸了血脉,一段段过去的岁月、老朝老辈的人和事在“翕居”里鲜活起来。
书中的有些思考和见解,值得学术研究和藏家重视。在作者笔下,这一册一册的古本旧籍,仿佛都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它们身上都有着一段或此或彼的故事。这些故事亦长亦短,或多或少,或凄婉壮烈,或沉稳睿哲,读来令人不忍释卷。当你在一遍遍摩裟读阅中与书里的故事碰撞出火花时,你就会悠悠然而沉醉其中,不忍放弃,这本书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厚重、越来越迷人,它会带着你一次又一次体味到书籍与其他藏品所不同的独特魅力。
书内附有1700多幅彩色书影和近30幅彩色插页图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时光”和“书生活”,生命有尽而书无尽。大多数爱书的藏家都只在一个小圈子里出没,他们不愿抛头露面进入公众视野,甘愿寂寞而隐于闹市深巷,在清灯黄卷中守望着。《翕居读书录》会带给你一种“万卷如海一身藏”的感觉,会让你感受到藏书就是藏己、藏梦的一种趣味。夜深人静之时,你会体味到读书、藏书,藏书、读书的循环往复,所带给你的读后有感、引而不发的状态。
当代知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为此书题词:“书为缘来。”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本书题词:“作家在他写下的书里,述说人间的故事,而藏家往往把他聚来的古本旧册连同里面的故事珍秘不宣。翕居主人却在藏与读的不经意间,录下了一个个带着书香的故事,慢慢读来,你会品到开卷的味道,真味是淡。”
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为此书题词:“每次来北京,总愿到翕居观书,聊一些书里书外的事情,也每每慨叹翕居主人耐着寂寞、皓首穷经的状态。‘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翻开这本书,你会体味老册旧典中那些善良与本真、学问与修为、传统与现代的彼此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