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歌曲《欢喜就好》里唱着:“人生海海,甘需要拢了解”,它指的是,人生就像大海一样,没有明确的方向,浮浮沉沉。人生,有时平静有时又波涛汹涌,有时糊涂有时又清醒得很,有人说好的就一定会有人说坏的,开了豪车怕被偷,住了大房子怕难打理,饭吃得太好了怕高血压,爱人好看却不一定能长久……
对于“人生海海”这个词,麦家有另一个解释: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于是,这本耗时8年,经过5年打磨的长篇小说,被麦家命名为《人生海海》。
麦家是谁?他的《暗算》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被改成同名电影,由冯小刚监制;他的《刀尖》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刀尖上行走》,获同档电视剧收视第一;他的《解密》被英国的《经济人周刊》评为“年度十佳小说”,这一本《人生海海》则获得了“施耐庵文学奖”。
《人生海海》以“我”的视角为出发点,讲述了村里的怪人“上校”扑朔迷离的一生。上校怎么“怪”?他当过国民党,是反革命分子,却也是村里人敬仰、崇拜的对象,无论谁家出了点什么事,都爱找他商量。“上校”从来没上过工,却吃得比谁都好,穿得比谁都得体,他一生没有儿女,把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而打过仗救过人,一生坦坦荡荡的“上校”却也有自己内心深处最不容揭开的伤疤,正是这个伤疤导致他最后疯了,智力退化至孩童。
麦家曾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人心和人性从来都难懂,但这种绝望中的幸运,却是《人生海海》里时刻伴随的。
一、有时仔清醒,有时青菜
《欢喜住好》里劝导人“有时仔清醒,有时青菜”,意思是说:有时清醒,有时也要随意点,别太较真。
小说里,这么描述“我”眼中的爷爷:
爷爷像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上遮天下盖地,里三层外三层,天打雷劈都不怕,怎么会怕小爷爷莫须有的风雪预报?总之,爷爷活成了一个老篰头,你要改变他是很难的。
爷爷眼中的“上校”总体是脏的、坏的、怪的、鬼祟的,哪怕他和父亲教好,都不能动摇这个印象分毫。后来,“上校”被批斗,被污蔑,不得不出逃。村里流言四起,爷爷听不得、忍不了,为了一家人不被村里人指指点点,他告发“上校”的藏身地点,导致“上校”被判刑、被逼疯。
这下可糟了,哪怕从前村里有人爱在背后说“上校”的小话,但他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只要是能救的人、能帮的人,他从来不推卸。“我”家被孤立,家里的孩子被欺负,甚至有生命危险。在“我”偷渡出逃后,爷爷为了平息村人的怒气,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这就完了吗?
爷爷以为,他一死我们家在村子里的处境就能改善,一切就尘归尘土归土,可是家已经四处飘零了:母亲死了,大哥最后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二嫂在无望的婚姻里喝农药死了,二哥得白血病死了。多年后“我”归国,家里只剩下父亲和二哥留下的小侄子,守着脏兮兮、乱糟糟的家。而爷爷死后,甚至不被允许埋葬在村里。
老人总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亏心事做了会怎么样,从来没有人说。爷爷天不怕地不怕,是个老巫头:爱搬弄大道理,爱警世预言,爱引经据典。但这样爱扯大道理的爷爷,却落得了小爷爷口中的下场:“人在做天在看,耶稣在天上看着,你老这么埋汰一个好人要遭报应的。”
人活一世,哪有背后不说人,又哪个背后不被人说的呢?有时候,活得太较真、太在意,除了让自己越活越累、越活越计较外,恐怕得不来任何的好处。像“上校”,他从不在意任何流言蜚语,于是自在洒脱;像爷爷,在意别人的三言两语,于是把命都桎梏住了。
二、有时烦恼,有时轻可
歌里唱着“有时烦恼,有时轻可”,它指的是:有时候烦恼,有时候轻松。
“我”从爷爷、老保长、父亲的嘴里,七拼八凑出了“上校”的上半辈子,后来,又从林阿姨的嘴里,知道了更详细的故事,以及“上校”的后半辈子。
“上校”是个难得一见的聪明人,他学木匠,两年就做得不差老师傅分毫;部队征兵,他一眼就被挑走;上战场,别人有一天活一天,他靠勤学苦练学会了保命的本事;同样是养伤,他看多了自己就上手给别人动手术做缝合,他救不了的人别人也别想救……
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最后因为8个字而把自己逼疯:那是他藏了一辈子的秘密,代表了一辈子最深的耻辱,却被迫要在人前展示,他受不了,活活把自己逼疯。而在被逼疯之前,“上校”遭遇了辱骂、批斗、毒打,这一切来自于身体上的折辱都没有使他动摇分毫,可当人们要确认那8个字的时候,他疯了。
麦家在《人生海海》里说:
报纸上说,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但如果能永远保持如珍珠一般澄澈,谁又愿意经历这些沧桑呢?而“上校”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却始终保持着热忱——爱人能力的热忱。
上校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小爷爷,救了小爷爷一命;他哪怕被改造,被俘虏,都时刻不忘用自己的本事去救人;他带老保长见识大上海,带他过向往已久的生活;他和父亲是好兄弟,打牙祭总不忘喊上父亲一起;他救下小护士,给了小护士生的希望;他走到哪都能快速融入那里……
可后来,因为抢救不及时,“上校”的智力永远留在了七八岁的水平,成了个画画高手,成了个养蚕能手,因为孩子做什么事总是认真、努力,没有什么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人生总不能永远都是一个步调,总有起起落落。“上校”的上半辈子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挨过了太多的灾厄,下半辈子却成了一个只能依靠老伴生活的“稚童”。而他那上半辈子苦守的秘密,下半辈子却想主动给“我”看,这何尝不是苦恼与轻松的对照,又何尝不是生命无常的真实写照呢?
三、人生海海,甘需要拢了解
“人生海海,甘需要拢了解”,正是因为人生漫长,所以没有必要每件事都研究透彻。
小时候,“我”好奇的事情总要探个究竟,于是,跟爷爷打听“上校”的故事,躲在角落里偷听大人说话,缠着表哥告诉“我”村里村外的种种事情;可是长大后,“我”却没那么好奇了:“我”不想知道让“上校”发疯的那8个字是什么,“我”不再去求证父亲话里颠来复去的那么几个数字,“我”也不想在意导致“我”家四处飘零的罪魁祸首小瞎子最后的下场……
报纸上说,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庆幸的是,“我”以为肯定迈不过的坎,终究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迈过了。
在偷渡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后,“我”成了阴沟里的老鼠,听到警笛声就瑟瑟发抖。苟且活命中,“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钉了整整6年的皮鞋扣子。因为师傅的一句“人生海海”,我挨过了工头的打骂,忍住了思乡之苦。“我”明知道活着比死了难,却还是努力好好活。
后来,师傅成了“我”的第一任妻子,“我”们靠卖改良过的油条为生,却在生活有起色的时候遭遇了车祸,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都丧生了。再后来,“我”捡了三年的垃圾,之后,“我”靠贩卖垃圾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人生如戏,每一出戏都是明里暗地连好的,如果我没有三年流浪汉的垃圾生活,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垃圾生意;曾经垃圾让我丢尽脸面,如今垃圾加倍地偿还我尊严。
生命里,偶尔会遭遇密不透风的乌云,但在这其中,也总有阳光可以照射进来的缝隙。
于“我”而言,生活的苦难说不上是生命厚度的馈赠,因为苦难就是苦难,如果不是这些苦难,“我”无需经历背井离乡之苦,不可能在异国他乡当流浪汉。但幸运的是,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丝光,给了“我”生的希望,给了“我”温暖。
《人生海海》里引用了罗曼·罗兰的这么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传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大概就是苦难总是多于幸福,考验总多过幸运,但人生海海,也没必要如此就给生活定了性,我们总还要继续好好活着,用尽全部的力量去拥抱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盛赞:如果一个作家能够创作一种类型的文学,这个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么麦家应该是一个拓荒者,开启了大家不熟悉的写作领域。而这本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人生海海》就是这么迷人。
阅读麦家的《人生海海》总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们总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么一小个故事里的缩影。正如书最后说的“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而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总不可能事事都如愿,也不可能真的样样都无憾,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