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虽然痛起来时“要了命”
但一到大快朵颐的时候
有些人早就把病痛抛之脑后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啤酒配烧烤的时节
一时贪嘴又“撂倒”了一波人
近期,我们走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
了解痛风患者群体的生活
他们中,有“新朋友”,也有不少“老面孔”
专家表示
在门诊患者中,痛风患者占了约30%
一个个故事诉说一段段血泪教训
长期吃肉、饮料当水喝
20岁大学生痛风发作
一身紫金色的篮球衣,一双黑色球鞋,20岁的杭州男孩小新(化名)拄着拐杖走进了风湿免疫科诊室。“医生,检查结果出来了,您看看。”说话间,小新将手中的一堆检查结果递了出去。
小新目前在杭州一所大学上大二,身高1.85米的他,体重足足有104公斤,酷爱篮球的他在就诊前一天右脚踝开始剧烈疼痛,以为是打球时不小心受了伤,冰敷了一晚上之后痛感也没有好转,便赶紧来到浙大一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他又在骨科医生的推荐下挂了风湿免疫科的号。
“尿酸有704μmol/L,正常男性的话应该低于420μmol/L,你这属于痛风发作了啊。”接诊的浙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余叶医师说道。
小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此年轻竟然痛风了,而医生表示,这一切跟他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由于是杭州本地人,小新在大学里也是隔三差五就回家,妈妈最爱给他做各种肉菜、肉汤,小新也从小养成了习惯,几乎顿顿都把肉汤喝个干净,而每次打完球后他也把碳酸饮料当水喝,补充水分。
“一方面,他的体重指数BMI超过30,属于肥胖,另一方面,肉类富含嘌呤,饮料中的果糖也会促进尿酸合成,提高体内尿酸水平。”余叶医生表示,鉴于小新是初次发作,除了在用药的同时,更建议他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
不听话、药不吃、酒照喝
35岁“老病人”坐轮椅看病
进入风湿免疫科主任林进主任医师的诊间,35岁的强哥(化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三年前因为关节痛被诊断为痛风的强哥,是林主任的老病人了。
“是不是又没有管住嘴巴,也没有好好吃药?”看着坐着轮椅进来的强哥,林进主任略显责备的语气中透着点无奈,这已经是他近2个月来第三次痛风发作了。
强哥从事公关工作已经10年了,早年经常要出席各类应酬,常常是喝酒喝到凌晨,饮食上没有任何节制,32岁那年因为脚趾痛被查出痛风。刚开始,强哥还听从医生的建议,每天吃药、调整饮食,也推脱了好几场工作应酬,也因此错过了好几个业务伙伴。
为了工作,强哥又开始偷偷喝起了酒,并且发现“喝酒不也没什么嘛”,“痛风也不过如此嘛”,之后,就把吃药的事完全抛之脑后,这三年,养成了“不痛就不管,痛了就吃止痛药”的习惯。
“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林进主任解释,痛风是种慢性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很多人都和强哥一样存在认知误区:痛风只有在痛的时候才需要治疗,其实痛风慢性期的管理对疾病控制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强哥长期没有进行良好的慢性期管理,情况越来越严重,整个足背、踝关节、膝关节都开始疼痛,不仅2月内发作3次,这次发病更是痛到无法下地。
啤酒当水喝,生活无节制
63岁单身汉手脚长满痛风石
如果强哥看到63岁郭叔(化名)的现状,或许他会为他“痛风不过如此”的想法感到可笑。
郭叔查出痛风已经有20多年了,因为这个病,他甚至至今仍未成婚。郭叔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天天啤酒当水喝,喝醉后又发酒疯,为此村里也没人愿意为他做媒,后来又查出痛风,为他“牵线”的人就更少了。
一个人生活就更没节制了,这20多年,郭叔不仅不规律服药,喝酒也是没落下,现在手上、脚上都已经长满了痛风石,每只手上至少3、4颗,还在前段时间被确诊为慢性肾病三期。
“由于远端皮温低,尿酸盐容易析出,痛风石主要长在手上、足趾。”林进主任表示,长时间的痛风已经严重破坏郭叔关节结构,虽然痛风石可以通过手术处理,但他需要肾脏病中心等科室的联合治疗。
痛风最偏爱这类人群
这个错误认知一定要改正
说起痛风,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和尿酸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尿酸是我们人体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它长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如果尿酸产生过多来不及排出或排出机制退化,就会导致尿酸在体内过度堆积,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就一定会发生痛风,如果长期不引起重视,就可能引起尿酸盐沉积,引发痛风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痛风属多基因遗传病,约有10%至25%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林进主任解释,这也是有些人看着不胖、生活习惯也相对健康,但还是会发生痛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痛风最关键的发病原因还是跟生活习惯相关,比如饮食上喜欢喝酒、喝碳酸饮料、好肉类食品、爱吃海鲜、火锅等,或者超重、肥胖,如果同时存在这些因素,那么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类疾病,痛风需要长期的规范管理,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不少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有在痛风发作、疼痛难耐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
“痛风治疗,不痛的时候尤为重要。”林进主任介绍,痛风分为慢性期和急性期,很多人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其实是属于急性发作期,通过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或秋水仙碱可以缓解症状,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痛风只要在痛的时候止痛就行,但其实在慢性期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降尿酸等来控制病情才是意义深重的。
痛风治疗不仅要长期,更强调早。在浙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不乏有年轻患者,早期诊断为痛风,通过药物治疗结合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将病情控制得很好,也有一部分病人可以通过单纯的改善生活方式,不需要在慢性期吃降尿酸药。
关于痛风的科普,其实大家现在应该随处可见,小编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一定不能不把痛风当回事,听从医生的建议,有些该改的习惯趁早改掉,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家庭。
浙大一院专家门诊安排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