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
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
这就是回家过年的感觉
今年,龙岗师生选择了“就地过年”
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里
龙岗师生争做“牛年”影像记录者
用手中的相机
记录下留深过年独特的年味
寄上一份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龙岗师生对于这一特殊之年
拿起相机或手机
记录下过去的美好时光
让我们一起跟着时光记忆
向过去挥手阔别
龙岗师生留深过年
在自己无比熟悉的城市中
放慢脚步
体会这日日陪伴我们的美好
风
景
篇
除夕前一天
连续75天未下雨的深圳
迎来一场“新年雨”
布吉高级中学余昕蓓老师
在龙岗区地铁3号线上
捕捉到了这可贵的春雨
《久旱逢甘雨》
布吉高级中学 余昕蓓
看!
龙岗区龙城广场前
和平鸽起飞的这一瞬
《祥和2021》
布吉高级中学 余昕蓓
与留深过年的朋友相约
完成了深圳经典户外徒步线路
——东西涌穿越
途中伙伴们不畏艰险、奋勇攀登
《攀登者》
清林小学 杜杰
连同班上的六个小伙伴及家人
一起去较场尾过年
在那里我们一起写对联
一起烧烤,一起放烟花
一起逛古城
和往年不太一样
却让我们异常开心!
龙园意境小学 李彦澄
留深过年的必备节目
必然就是一家人去海边啦!
看看大海无边无际的广阔
听听大海妈妈的诉说
也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
以后去看更多的大海!
龙园意境小学 张钰涵
玫瑰海岸的沙滩里
亦诺小朋友抱着沉甸甸的椰子
尽情吮吸,不肯放手!
春节就意味着吃喝不限
还能管饱!
年味儿就是年饱!
《沉甸甸》
清林小学 吴松江
回龙埔公园布置的很有年味
和孩子一起留深过年欢乐多!
龙岗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淑兴老师供稿
年
味
篇
看孩子们穿着汉服提着喜庆的灯笼
共同学习中国传统礼仪
大家一起留深过年
更显年味十足!
《年味》
德龙学校 李义
年是门前红灿灿的灯笼
年是寓意生活美满的对联
年是噼里叭啦的爆竹......
年年有味,年味存年
年味即念味
平湖外国语学校 高二(3)班程北惠
感受着深圳的年味
深圳的书香味
感受着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
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
这是深圳特有的年味
水晶城小学 丁熙航
抗疫情,不回家
舍小家,为大家
我们在深圳过年啦!
与小区,先防疫
党组织,志愿者,齐心力
包饺子,搓汤圆,猜灯谜
剪窗花,福字送给你我他
春意盎然,喜笑颜开
年味“圳”浓!
同心实验学校 二(4)班 张承乐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漂亮玲珑的年橘就是枳树
枳果圆圆,所以取团团圆圆之意
过年了
您家有没有买上一棵“年枳”呢?
新年,愿您
——阖家团圆
一“枳”好运,一“枳”平安!
《一“枳”平安》
清林小学(六)5班 周子墨
新春云拜年
安安小朋友穿上新年的衣服
带上福字来到回龙埔公园
拍摄新年视频
给老家的亲人拜年
龙岗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淑兴老师供稿
美
食
篇
酿蚝豉是龙岗客家本地人
过年必食的一道年菜
“蚝”在龙岗客家方言中与“好”、“豪”谐音
有“好事、富豪”的彩头
因此,龙岗本地客家人过年
必有一道菜就是酿蚝豉。
据说,这道菜代代传承至今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龙岗中心小学 许建芳
春节最有年味的食物:饺子
坪地中学 九(2)班 李洁
福安学校的李敏芬老师
作为一个南方人
今年过年来试试包饺子
从打菠菜汁揉面擀皮到调馅料包饺子
工程可是不小呀!
再搜搜包饺子皮的方法
终于感受到这年味了
《包饺子》
福安学校 李敏芬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因为一个共同的教育梦想
来到深圳、来到龙岗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
我们没有办法回家
但是在学校我们一起过除夕
心里依然很温暖
病毒无情
龙岗教育有爱!
《南师龙附除夕乐》
鲜虾灯笼高高挂
财源滚滚西兰花
用创意装饰菜肴
用美食点亮年味
年夜饭我家才是最棒
不信大家都来尝一尝!
《别具一格的年夜饭》
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 一(6)班 刘恩祺
有一种思念
那是家乡的味道!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潜江
每逢过年过节时
家家户户都会做卤菜
我们今年过年没回老家
但在深圳也做了卤菜
奶奶买来了各种食材:
猪肉,鸡肉,鸭肉,莲藕,海带,豆皮
用酱油,桂皮,八角,香叶,花椒等佐料
将食材煮熟
然后再加入青蒜苗和青辣椒炒香
阵阵香味从厨房传来
妈妈在一旁直呼
哇,这就是家乡熟悉的味道呀!
横岗中学小学部 三(1)班 孙思涵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
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丰盛的年夜饭上每道菜名都有其吉祥的寓意
这也是全家人对于来年的美好期盼
横岗中学小学部
三(1)班 陈张佑麒
我们怀念美好的同时
更要向前看
新的学期
我们来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
你对新一年的期待
让我们一起实现愿望哦!
来源 |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策划 | 宣传中心组
感谢以上学校提供素材
往期精选
棒棒糖、纸翻花、福袋、幸运大转盘……龙岗这波开学礼物有点潮
央媒聚焦龙岗社区“寒假课堂”,暖心服务解双职工家庭之忧
增学位、提质量,全面推动龙岗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