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广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知乎)

  广西和广东在历史上被称为“两广”,在民国时期也被称为“模范省”。它拥有中西部省份的羡慕,享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庇护。而地理位置优越的广西,从来没有像大部分沿海省份那样富裕过,与邻近的广东相比相形见绌。原因是什么?本文信息量大,视野开阔。虽然是几年前写的,具体情况有所改变,但作者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广西,时间并没有削弱他的穿透力。如果读者询问他们所在地区的兴衰,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线索。

  广西沿海沿边,也与粤港澳相邻,西南背靠,面向东盟。它不仅有东部的区位优势,还有西部其他省区羡慕的海上通道,并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保护。广西经济这种设计豪华的大船,无论哪一艘被抓,都很难起飞。

  但是,现实是极其残酷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西的人均GDP仍然位居全国最后几名。在内地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最后。变成他是我弟弟,和自然环境极差的贵州省一样!我去过贵州的很多城市。有人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两个他是我的兄弟,贵州和广西,受害最深。可见贵州人并不把广西当“龙头”。

  区位的固有优势是上天给当地人的礼物,但仅仅区位优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会很快,广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让我们用先天的区位优势来分析广西经济发展的偏差,这样改革开放30年,发展水平还是不高。

  1.区域经济合作方向错误:

  宁做西南的“鸡头”,不做珠三角的“凤尾”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大发展,必须加强区域合作。欠发达地区在选择区域合作对象时,必须积极融入发达地区,通过发达地区的辐射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以扩大和壮大自己的经济。

  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验来看,广西实际上在区域合作对象的选择上犯了错误。作为广西后发展区,谁来辐射带动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广西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广西周边有哪些?东部是广东,东北部是湖南,北部是贵州,西北部是云南和四川,西南部是越南。改革开放之初,这几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越南本身就很落后,而且当时还和中国处于一个不好的状态,周边地区没有人能辐射带动广西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而广西却连续失去了十年发展的三个好机会。

  2.失落的90年代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入了90年代初。随着西南国家扶贫工程南昆铁路的开通,广西认为找到了生命线,决定“适时”做西南的“龙头”。需要全地区共同努力,建设一条辐射西南的大型海上通道——防城港。

  一句话,有领导说北海市是死路一条,没有优秀的深水港。广西立即调整战略发展重点,把发展重点放在建设防城港和建设广西的出海基地上,浪费了北海市的武术,而北海市的武术对经济发展来说基础不大。此时广西的经济布局以防城港和南宁为中心,试图建立一条辐射云贵川的大通道,所有的高速公路建设也都围绕着这条通道做文章。

  可惜西南有什么?只有一点煤和矿。我们花了很多钱修路,却发现只为别人修了一条通道。防城港是个鸟笼很大的地方。它一边是海,几面是山,没有大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使用谷歌卫星地图来看看这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特大城市。防城港沿海地区确实具备建设深水港的必要条件。因此,广西试图向深圳特区学习,从零开始做一个小渔村,用整个地区的力量建设一个叫防城港的大村庄。但深圳特区有香港这个亚洲金融贸易中心的辐射。防城港周围是什么?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有一个没人辐射你的港口,很难建立工业加工出口基地。广西在货物通过防城港的时候除了一点穷钱买路什么都得不到。最后,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一些省份还不享受广西。

  西南来的货还在通过南五二级公路往广东跑。直到几年前,广西三个沿海港口的吞吐量其实还不如贵港一个内陆港口。为什么?难道不值得反思吗?西南地区的煤炭和煤矿通过铁路运输到贵港和南宁(这期间贵港港口收费很高,贵州的煤炭离南宁很远才能转运到香港),然后通过黄金水道西江去珠三角。

  集装箱运输作为加工制造业的标志,以蜗牛般的速度,通过蜿蜒的南武二级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辆车像蚂蚁一样去珠三角,而不是北部湾!为什么?由于北部湾没有加工制造基地,也没有产品需要出口到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将货物运到北部湾后就要空着回去,变成单向运输,成本不划算。

  广西这时候着急了。看到没人买他投了很多钱的海路,他拒绝修广东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即使南五二级公路超载碾压,维修时间也会尽量推迟,试图迫使东行货物前往北部湾,可惜还是失败了,也给非公有制经济最活跃的桂东南地区带来了麻烦。为什么?因为以广西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没有能力成为西南地区的“龙头”,却花了很多钱来充实自己。

  这一时期广西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埋头发展自己的加工制造业,而是一门心思花钱修建西南通道,先做“龙头”。人家不买,却是自我积累发展的最好时机。

  失去80年代后,广西应该调整90年代的发展战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是继续在北部湾建立重点发展点。选择条件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建设深水港的条件,有足够的土地资源进行城市扩张,有足够的水资源,有足够的本地劳动力资源发展加工制造业,最好有河流解决水资源和内河运输问题。

  如果一条路走暗了,继续重点发展北海市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但是,如果广西不想重点发展北海,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全面发展钦州市。因为钦州比防城港有更好的条件建设大城市。与以上评选条件相比,钦州市除了在港口上有一点差距,无论是建设大城市所需的土地、劳动力还是其他条件,都比防城港市好很多(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骂人,这里是学术讨论,只谈事情。防城港当然需要发展,但防城港不太适合做北部湾的龙头。

  二是发展老工业城市柳州和首都南宁两个“点”;三是修一条通往东方的公路,让桂东南的自我发展成为第四个“点”。因为桂东南的民营经济

  错过了改革发展的前2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未来进入了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扩大,广东省开始淘汰和转移一批相对“落后”的产业,以腾出土地进行产业升级。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之初,广西并没有修建连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承接产业转移,而是再次努力升级广西的发展战略,开始不满足于做西南地区的小“龙头”,而是努力做更大的“龙头”,适时将东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的口号是“回到西南,面向东盟”。多么伟大的口号。

  喊口号,铺开名目,扩大广西北部湾知名度,当然是划算的。但是在北部湾甚至广西你都不能在经济上依赖东盟!为什么?东盟是中国的政治后院,国家当然非常重视与东盟的关系。所以中央政府把中国-东盟博览会放在南宁有其明显的目的,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当然也意味着补偿广西历史上过多的债务,可以一举两得,但经济上的考虑不会是首选。

  为什么?因为东盟没有能力通过辐射来加速我们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新加坡、文莱等相对发达的小国,马来西亚、泰国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大部分都是后发展国家。因此,面对东盟,我们应该与中央政府保持高度的政治一致性,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东盟市场也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指望东盟给广西带来什么项目投资。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时机,我们的邻国贵州、湖南等省,以及广东省粤北、粤西地区,都在大力改善向珠三角的交通,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但广西有一个发达的邻居珠三角,并没有积极融入,而是要制定一个“依托西南面向东盟”,独立于珠三角的经济战略

  历史上流行的“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并没有被广西的高层所理解。所以两广作为地缘邻居,只能容下一只老虎。珠三角成为广西的“老虎”,成为华南地区的经济龙头。但是广西拒绝承认这个领导,这个领导可以靠辐射带动自己。它一心想做西南的头,却不愿意做珠三角的尾。广西进入21世纪10多年了,GDP还不如深圳。到现在连北方都找不到。

  2.经济布局的反经济学知识:

  北海没能开发防城港,防城港没能实现钦州,沿海也一直没能打造北部湾龙头

  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地区或地区的发展遵循“点线面”的路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简单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总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发展初期以“线”和“面”的形式开花。一定要集中精力干大事,优先发展“点”经济,然后带动“线”和“面”。

  广东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以两个“点”为主:深圳和广州。这两个“点”城市群发展后,辐射两个“点”之间沿途的交通,连接东莞、佛山、中山等“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最后,“点”和“线”城市群扩张后,自然成为一个“面”,即今天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城市群。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典型的“点线面”有序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初,苏南设置了四个“点”,以毗邻上海、太湖的省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为“点”,投入大量财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优先发展四个“点”。其他省份如山东、浙江、辽宁等。显然是优先发展“点”,然后扩大“线”,最后形成“区”。其中,青岛、烟台、济南是山东的“点”。其他沿海省市分析,一般也是如此。

  从发达地区“点”的选择来看,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有特定的区位优势;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第三,三到四个“点”合适。相比之下,广西似乎没有发展重点城市或地区,只会在西北革命老区发展农村扶贫,修建扶贫专用公路,而不会发展工业经济。

  北海没有开发防城港,防城港也没有秘密开发钦州。简而言之,沿海地区从来没有能力建设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北部湾。三大沿海城市发展失败后,广西开始想跳过“点”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线”发展阶段。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并列在一起,整体称为“北部湾”,后来又包括南宁、玉林、崇左,试图超越“线”,直接进入“面”发展阶段。六个城市成为整体泛“北部湾”

  不知道三个沿海城市的中心城区有没有100万人,流动人口就更少可怜了。很难充当广西的经济火车头;从区位和产业基础来看,南宁现阶段还不能领先。南宁在方圆还没有建成100多平方公里的成熟工业园区,没有产业链,经济总量不大;榆林和崇左的经济实力已经没有办法充当广西的火车头。其实广西这么多年有很多做法,不符合区域经济学的原理,比如前几年提到的“玉黔走廊”。玉林市和贵港市都是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点”都没有发展起来,怎么能带动两个城市“线”沿线的公路发展呢?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告诉我们一个经验,就是邓小平经常提到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同样适用于一个省。广东优先发展珠三角。珠三角发展后,将辐射带动粤西、粤东、粤北的发展。有机会去粤北清远市看看。这个城市在过去几年里不太好。在珠三角建立大型工业园区,承接大量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是否发展迅速?

  但在广西,我们并没有优先发展有一定民营经济基础的桂东南和有重工业基础的柳州,而是把大量的财政投入放在桂西北区位和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经济发展却事倍功半,芝麻捡了西瓜丢了。也就是说,广西一直没有搞清楚广西谁先富的问题。

  3.公路建设决策中的严重失误

  缺乏通往发达地区的公路,自我封闭

  《阎锡山》

  中国所有发达地区都是按照经济规律建设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大,收入高的地方,先在那里修,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高。

  比如在广东省建设高速公路,先修广深、广佛,因为那里交通量最大,收入最高,然后再向其他城区扩展,最终形成珠三角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福建优先发展高速公路

  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杭州和宁波之间,两个经济火车头。山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将经济之都青岛连接到政治之都济南,然后连接另一个经济城市烟台。辽宁省第一条高速公路位于经济之都大连和政治之都沈阳之间。这些省份道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交通繁忙的地方修路。

  另一方面,广西公路建设严重违反经济法。不是在交通繁忙的地方修,而是为还在图纸上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服务。一是内地柳州市到桂林市的高速公路,再从南宁市到柳州市,再从南宁市到北部湾,再到南宁市为中心,向三个方向扩张:西南是越南,西北是云南省,北是贵州省,东部只有南五高速的一半。

  总的来说,广西的公路战略是反其道而行之,先修内陆,再修沿海,修西部山区扶贫,拒绝修东部通往发达地区的公路。南宁周边以南宁为中心放射状修建了六条高速公路,严重违反了经济规律。但是区外的高速公路都是破路。尤其是在通往广东的方向上,更是严重破碎。

  南宁优先发展是对的,但是建这么密集的高速是不是有点浪费?为什么要建那么多通往云贵两省的高速公路?云南省和贵州省有哪些?煤还是矿?还是广西官员运输云南好烟贵州好酒方便?广西发挥雷锋精神了吗?你没看到桂西北那些高速公路很久都没有车经过了。有人说广西喜欢修“太阳谷农场”吗?到发达邻居广东的车流量那么大,为什么不能早点修好?而民间资本不准修?广西高速公路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修建的,建成后整体亏损,要想办法提高收费标准。有人说广西政府穷,没钱修高速公路。谁叫你在广西违反经济法的?

  缺少通往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广西无异于自我封闭为“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