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社稷的意思,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就是明朝最大的政治性错误。风骨虽然好,但是真不该如此迁都北京就是最大错误如果没有迁都北京而是依靠南京,发展远海,从陆权国家慢慢转变为海权国家中国历史走向就不会如此。北京:帝都,处华北腹地,上接东北,下通天津,勾连大海,左慑内蒙,剧中而引领华北中原,地理位置优越,现在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超级大城市,今日北京如此高大上。

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可北京历史上如何社稷的意思?先秦时,北京不属中原核心区,最先控制北京是西周燕国,时称燕都,公元前1122年,武王灭商,封燕召公。

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吞燕国设蓟县,汉隋秦时期北京地区都是边陲重地,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地区给契丹,北京地区从此被被异族控制近300年之久社稷的意思。 元末明初朱元璋称帝南京建国大明,之后就派徐达北伐击败蒙元同时收复燕云,徐达作为大将顺势镇守北京,并归化周边蒙古部落,

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北京地区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后来朱元璋分封四子燕王朱棣镇守北京地区。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继皇位,在儒生建议下,毅然开始剥藩,燕王朱棣因此开始靖难之役,并且许诺朵颜三卫,事成之后,让朵颜三卫自治,这也为后来的君子守国门埋下祸根,在蒙古雇佣军机朱棣自己努力下,朱棣打败建文帝,继承大统称永乐帝,随后迁都北京。

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下面看看朱元璋为何定都北京,还有北京和南京对比,在就可以思索为何君子守国门是绝对的错误。朱元璋定都南京,有无奈,其实一开始,作为一个念家的人,他最中意的首都是家乡临濠也就是安徽凤阳。反对声音太多,特别是刘伯温反对而作罢。 注意反对者名字,刘伯温!

社稷的意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每个时代都会有眼光高远超越时代的人,在明代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刘伯温。

刘伯温其人是“浙东集团” 代言人,“浙东集团”是怎样人,他们不同于“淮西集团”的一群武夫,而是一个文人派系,在他根据地是浙东地区,就能看出他们是居住于江浙。

宋元时,中国沿海贸易非常发达,发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全世界最繁华的就是中国宋代,当时的泉州,扬州已是万国泊港的繁荣码头,而江浙地区则是商业繁荣的受益者,因为元朝其实也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海外贸易依然繁荣。

因此,刘伯温深知海洋贸易对国家繁荣的必要联系,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明白世界出路是海洋。加上士大夫阶层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整个“浙东集团” 集体诉求。 仅此就可说明定都南京,对于朱元璋是无奈,但是对于国家而言是很正确的,它有利于中原文明从传统陆路文明转为海洋文明,不至悖世界潮流而动,最后落后挨打。

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不是顽固之人,他在考虑良久之后,最终被刘伯温说服定都南京。除南京所谓“帝王气”外,国家经济政策,未来发展出路也肯定有考虑,很多人都说明朝海禁。其实老朱并不是全程还海禁,后来的明朝也没有封海取缔海洋贸易。

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也没忘北方防务,安排徐达北伐后,由徐达镇北京,迁徒百姓充实北方人口,设卫所,屯田,实边,修城墙巩固防线,安抚朵颜三卫。

将北方防务梳理的井井有条,完成这一切后,调徐达回来,并安排朱棣任燕王,守卫北方。

由朱元璋一系列动作可看出,定都南京,表明朱元璋心中全国经济中心是江浙,加强北方防务,整合军事力量,是将全国防位中心设置在北京及周边地区。

定江浙,加强经济中心控制。俗话说:\"江浙半天下” “太湖熟天下足” 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稳固,立足于财帛富庶之地,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才是正道。

最后明亡,根源不就是穷吗?

这一点就算朱元璋没看见,可刘伯温看见啦,也用自己指引,让朱元璋看见啦,如果明朝照此方略,立足财帛富庶地,发展经济,用南方财富补北方边疆。

才是万全之策。

这里肯定有人说,超越时代眼光看问题,不公平,可刘伯温和朱元璋不也是超越时代人吗?看看后世明朝现实,江南富庶,可税收难上加难,收税难,运输难,天高皇帝远,贪污严重,加上官员火耗损失,收100两银子到北京能剩40两就不错啦。教训不够深刻吗?

那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真的是所谓天子守国门吗?扯淡,他就是为自己考虑而已。首先:北京是朱棣封国,在哪里他安心。(心理因素)

其次:北京地处边疆,边防非比寻常,可是反叛者的他,自己就是靠北京起家,他也怕授予军权给别人会有不稳定因素发生,与国家安稳不利,只能自己上。(稳定边防)

再次:传统陆权影响,千年来中国外患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主,海洋从没威胁,小日本倭寇的事情,那还在百来年之后。(思维限制)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富,北方穷,为啦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牺牲自己。(全国政局层面)

没错,以上考虑都很对,自五胡乱华后,北方地区,生产发展就没恢复到唐汉时期水平,缺人,缺钱,缺粮,啥都缺,所以东西都需要大运河运输到北方。迁都北京后,北方经济人口有所恢复,区域不平衡状态缓解,北部边防局势日趋稳定。

以上可以说是积极作用,但是迁都不迁都,事情难道不做?迁都后做力度大,其实浪费也更大,加强富裕地区统治,创造财富反哺北方,会不会更好?

北京作为明朝核心,却时刻在军事威胁下,没有战略缓冲的国防战略,就像只穿底裤人一样,一扒光就原形毕露。

明朝历史也一次一次证明如此,土木堡,嘉靖时期蒙古兵临北京,到最后满清扣边,那次不危机四伏,又那有心思治理国家?

最后总结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对是明朝最弱智政策,朱元璋,刘伯温用超越时代眼光,确定明朝未来方向。有人肯定会说,朱元璋闭关锁国!其实是不明白明朝闭关锁国真相,那是国家掌控海外贸易方式,之后历朝历代都闭关锁国,也都海外贸易。只是在文官集为代表的海商垄断国家外贸之后经济危机才愈演愈烈。

朱棣迁都对明朝有好处,但是最大问题是让中国错过海洋时代,现在中国还深受其害,看看我们明朝祖先曾经走过的路线,别提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我们真的坐拥江南,开发海洋,最后又如何会被世界潮流越抛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