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哪些不适合现代社会?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这话说得不错新二十四孝标准,做儿女的就应该知道感恩,懂得孝敬父母。但尽孝也应该有原则的,不能为了尽孝而尽孝,为了尽孝而不择手段。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孝道范本《二十四孝》中就有三种极端尽孝方式,这三种方式让现代人不能接受。

刻木事亲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丁兰,小的时候父母双亡,长大后经常思念父母,就用木头刻成父母雕像,你伺候活人一样伺候,早请示,晚汇报。时间一长,丁兰妻子觉得好奇,心说丈夫每天拜木偶,公婆在天之灵真知道吗?她想试试木像是否有感觉,就用针扎了木像的手指,谁知木像手指竟流出血来。她害怕了,丁兰回家她也没敢说,可丁兰再拜木像时,竟见木像流泪。丁兰便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实话实说,丁兰就把妻子给休了。木像流血又流泪显然属于聊斋,丁兰因为妻子扎了木像手指,就把妻子休了,是否有点小题大作?这种尽孝方式,现代人能接受吗?

恣蚊饱血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晋朝有一个叫吴猛的人,八岁就知道孝敬父母。因为他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子经常把父亲叮得不能安睡。每天晚上,吴猛就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让蚊子往自己身上叮,这样蚊子就不叮他父亲了,他父亲也就能睡个好觉了。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感人,但却毫无科学道理,如果吴猛家里只有一只蚊子,这个故事还算成立,如果有一群蚊子,吴猛就得会聚蚊子的法术,不然蚊子不可能都叮他一个人,而不叮旁边的人。所以,吴猛的孝心可取,孝行无意义,没有达到尽孝的目的。

埋儿奉母。《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东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很穷,他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为了养活这个儿子,他母亲经常把自己吃的饭分给这个孩子。郭巨就跟妻子商量,说:“咱们穷得连母亲都养不起,孩子又分吃母亲的饭,咱把这个孩子埋了吧,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却不能复活。”郭巨妻子也不敢说别的呀,于是郭巨就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坑,挖到最后,竟从坑里挖出一大坛子黄金来,坛子上还有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得了黄金,便抱回家孝敬母亲,孩子也不用埋了。这个故事虽以喜剧效果结束,但郭巨的尽孝思维实在不能让现代人接受,养不起母亲,养不起孩子,就得想办法去挣钱,为什么要把孩子埋掉呢?埋掉孩子还养不起,就得把妻子埋掉,再养不起就得把自己埋掉,母亲也就不用养了。尽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用侵害他人权益的方式来尽孝,否则就是对孝道的歪曲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关于“孝”精神的解读,在如今是否还适用?

《二十四孝》截取了古代二十四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来传达了中国传统关于“孝道”这个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这二十四个关于孝的故事主角,有乡野村夫,也有上层贵族,他们用一个个的孝行,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关于“孝”的理解。咱们先来截取几段这《二十四孝》中的故事。

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哪些不适合现代社会?

孝感动天:说的是关于上古舜的故事,传说舜很小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新家庭组建后,这舜就显得有些多余,于是他的亲生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就联合起来迫害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但是舜却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最终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即便是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自己的弟弟为诸侯。

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哪些不适合现代社会?

新二十四孝标准:二十四孝哪些不适合现代社会?

啮指痛心:这里说的是曾子的故事,孔子的得意弟子,跟着圣人,这孝行自然也是杠杠滴。传说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有一天,家里突然就来了客人,可是独自在家的母亲顿时不知所措,于是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这时候还在山上打柴的曾子,突然感到一阵心疼,知道这是母亲大人在互换自己,于是赶紧赶回家,跪在母亲身前,问起缘故,母亲说:这有客人突然到来,我也不知道咋办,于是就咬手指盼望你回来。

芦衣顺母:这个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了,就发生在济南,说的是闵子骞的故事,同样是孔圣人的弟子,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闵子骞生母离世早,父亲给他娶了后妈,又生了连个儿子。于是,继母就时常虐待闵子骞,冬天,寒风刺骨,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厚厚的棉衣,继母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这玩意看起来厚厚的,但是不抗冻啊。一天呢,父子俩出门干活,闵子骞实在是冻得受不了了,牵车的绳子掉在了地上,父亲一看,大怒,拿起手里赶车的鞭子就是一顿狂揍,这一揍不要紧,衣服里的芦花,顺着打破的衣服缝隙就飞了出来,父亲方知这孩子受了大委屈。于是怒气冲冲的回家要休了后妻。闵子骞此时,却不计前嫌,跪求父亲饶恕继母,并说到:“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没有休妻。继母听说还有,也悔恨当初,对他也逐渐好了起来。为了传承闵子骞这份孝心,济南当前还有一条路,就叫闵子骞路。

埋儿奉母:这个比较重口味,说的是晋代河内有个叫郭巨的哥们,对自己的母亲极为孝顺,但是由于家境贫穷,时常感觉愧对母亲。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本该是高兴的事情,可是郭巨却不自觉担忧起来,他担忧的是,要是养育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到供养母亲。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郭巨和妻子商量,说道:孩子没了可以再生一个,母亲就一个,没了就没了。不如咱们埋掉儿子,节省点粮食好孝敬母亲。于是夫妻俩深夜挖坑,准备埋掉儿子,可当这坑挖到两尺深的时候,突然挖出一坛黄金,上面大字一行: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儿子得救了,母亲也过上了好日子。

好了,关于这二十四孝就截取上面几个故事吧,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都是大孝之人,大孝之事,放到现代,这孝行仍是作为一个“人”来说,首先要奉行的一个做人准则。时代虽然在变,但是这“孝”却是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与延续下来的。

但是孝归孝,不能“愚孝”,像这郭巨“埋儿奉母”之类的孝行,就显得过于愚孝了,用另一条鲜活的生命来供奉自己的母亲,这明显是为了孝却违背了人性天伦,自不可取。天地之间有杆秤,尽心尽力去奉行孝道,即便是未能做到让父母丰衣足食,只要问心无愧,就是好的。

原创·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