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山: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受《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有不少人认为明朝嘉靖年间,除了有一支能征善战的戚家军,还有一支同样厉害的俞家军存在,这就是俞大猷将军训练出来的军队俞燕山

俞燕山: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所谓“谁家军”一说俞燕山,都是后人“歌颂”出来的,当然,我不否认俞大猷的练兵能力,只是他从来都没有想戚继光那样拥有一支完全靠自己训练的独立编制的军队。

俞燕山: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如果一定要说这个所谓的“俞家军”,那他还不是专指一支军队俞燕山。在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为了增强明朝水师的实力,特别招募了一批渔民,他们善于水战,懂得看水,在后来和倭寇的作战中经常取得胜战绩。而跟俞大猷一批的将领也有不少人袭承了俞大猷的水军战法,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邓子龙和陈璘。另外就是俞大猷是中国第一提出近代海战方略的军事家,他指出,海战若想取胜,当以“大船击小船,大铳击小铳”。

俞燕山: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除了海军的训练,俞大猷嘉靖三十七年开始,还在大同训练了特别牛逼的车军,可以说这是戚继光在蓟州练兵之前大明最强的“机械化”军队。俞大猷的战车车营,以马上步兵十人、骑兵二十人、车一辆、步兵十人组成。其中步兵使用钩镰刀、龙刀枪和藤牌腰刀作长短交替进攻的武器。战车配有火器和两柄短刀和两根长矛,火器为一门大佛郎机或者两门小佛郎机。这种骑、车、步三兵种配合的战术强化了明军山西驻军的实力,使得几十年蒙古都不敢进犯山西关隘。

俞燕山: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可以说俞大猷对大明的军事影响最大的不是水军,而是车营,因为大明的所有车营,都是自俞大猷而始。在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总督李文进以俞大猷的方式训练出五千车营军,在安银堡大败数万蒙古大军,足以证明俞式兵法的威力。也是在这之后,李文进上表朝廷请求推广俞式车营的训练,朝廷这才在九边增设车营,京军中也才出现车营的编制。

“浅笑醉红楼,何以渡清欢”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这是人生中出现的两种境界,一是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浅笑醉红楼”;一是企求过多,疲于奔命人心苦,“何以渡清欢”。浅笑醉红楼,不是一个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属意,相反,它是一个人在迷茫或失意中的游离。

何以渡清欢,却是一个人“看破红尘几多事”的感嘅,有一种追悔莫及、回不去的感觉。

红楼,迷乐混世之所;清欢,朴素立世之愿。

“浅笑醉红楼”啥意思?人有喜怒哀乐,笑虽是人之高兴的表现方式,但不尽然都是因高兴的事。笑有多种,一般来说,开怀大笑才高兴致至,而诡秘的笑最谐和。而“浅笑醉红楼”中的“浅笑”含有伪装者的成分在里面,是一种不得而为之、出于浅显附和的表情状态。

说到底,一个人在混世无指望、醉酒于红楼的境地中,心里面总是有所不甘的,能“浅笑”也实属无奈之举。在这种灯红酒绿、乱粉佳人的场合里,他(她)能放开心思去畅饮而歌喉么?无非是为了排遣而误入,恰似那颗纠结的心有了一个暂时能安歇的地方。

酒不醉人人自醉。酒渴多了,心里明白,但意念不相随。望着杯中酒,似乎有红粉佳人在起舞淫笑,想起身迎合,但又不愿苛同。这一份煎熬、外加自个儿一个身的惆怅,只能默然端起酒,浅笑回赠,灌口而下……。

这一切,别人看不到,只有真实的我才不甘堕落。借酒消愁愁更愁,何必“浅笑醉红楼”。

“何以渡清欢”?“浅笑醉红楼,何以渡清欢”,这是个联句,即因果关系。一个人混迹太差,入了红楼,就把家人早已抛置了脑后,还能有资格去享受“人间至味是清欢”么。大道至简,重在一个人的选择,一步错步步错,回不了岸也上不了船。

有家不能归,也许世道中人有不少人经历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心不大。但斗志坚强,且在有些时候又好高务远,设定目标过大而无法企求。这个时候的人,会为了当时的承诺羞于见人(包括自己的亲人父母),不得不漂流在外,一个人自生自灭,“何以渡清欢”啊!

当然,凡事皆有两面性,有渡清欢的人,也有疲于奔命的人。清欢,是一种看淡一切、知足常乐,该如何就如何,不攀比、不作贱,一个阳光的心态,一个执着的笑容。若产生了“何以渡清欢”的想法,就表明你已是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到头来,别无所求只能奢望。

何以渡清欢,悲壮,但愿你不是。人生该自强,徒步走山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