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手环:震撼全球的紫手环创作—《不抱怨的世界》一

第一章 无意识的无能

紫手环:震撼全球的紫手环创作—《不抱怨的世界》一

紫色手环活动

紫手环:震撼全球的紫手环创作—《不抱怨的世界》一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紫手环,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紫手环!

改变你的言语紫手环,改变你的思维;

停止抱怨,在好事发生时表达感激,

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

我和大多数挑战“不抱怨”运动的人一样,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日常互动中空间说了多少抱怨的字眼。我第一次真正听到,自己对 作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政治及世界局势唉声叹气,又对天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使用了多少含有负面能量的字眼,抖让我震惊—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乐观的人呢!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马提·波因特

养成四个阶段: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很多人都习惯去注意伤害而喊“痛”。我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永远都不能抱怨了吗......永远?!”我的回答是:“你当然可以抱怨。”这有两个原因:

1、我不是要来告诉你或谁该怎么办。

2、有时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过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门槛,能才容许自己表达哀伤、痛苦或是不满。

对大多数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于这么深切的痛苦经验。相反地,我们就像乔·活许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所描写的——我们不该抱怨,但有时还是会抱怨。事情并没有真的糟到该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但抱怨就是我们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现的预设反应。我们就是会抱怨。

在你开始自我反思,要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这些抱怨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杀伤力。对许多人而言,以天气、配偶、工作、身体、朋友、职业、经济、其他驾驶人,或心里想的各种大小事件发牢骚,是每一天都会重复几十次的事,然而,去鲜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

你的抱怨可能比自己认定的次数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经接受二十一天的挑战,要摆脱抱怨,你就要注意到这一点了。

每相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优胜者,都对我说过:“不容易,但是很值得。”这个行动简单吗?很简单。但“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边。如果你觉得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很难,那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有什么毛病。作家欧德森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就代表你和平常人都一样。”如果你正在抱怨,这就是你应有的环境。现在你意识到这一点了,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驱除。

你力得到的。我一天抱怨几十次,我都办到了。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下面是我收到的一封邮件:

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焦点。在等手环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让我察觉自己在做什么。我已经戴了大约一周,现在我几乎不抱怨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快乐多了!我想改善抱怨的习惯已经很久了,而这个活动就是驱使我改变行为的动力。

——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珍妮·雷里

电台播音员保罗·哈维曾说:“我希望有一天能达到这个世界所认定的成功,这样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会告诉他们:‘我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还多。’”正如所有值得完成的事,你必须一路跌跌撞撞才能成功,当你开始接受这项挑战时,就和多数人一样,那你可能得不断把手环换来换去,换到手酸了,心也烦了。我移动手环的次数就多到把三个手环都弄断了,才完成二一天不抱怨的目标。

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有一天,当你躲在床上快睡着的时候,你一眼瞥到手环,就会第一次发现,在多日、连月、甚至多年以后,你的紫手环终于和当天早上起床时一样,还戴在同一只手上。你会想:“我今天一定有抱怨,只是我没有抓到。”但当你在心里清算一次,你就明白了你成功了。你真的一整天都湍肝抱怨!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你一家能办到。

有一个老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便当盒就抱怨:“天!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隔天两个又一起吃饭,同样的,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两人又要去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每个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别的东西!”他的朋友想帮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厌倦了肉卷三明治吗?是否你也每天自己做午餐?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然后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你陷入了“抱怨轮回”,这样的现象将在未来自行实现——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延续,永无休止。

不抱怨行动

√ 自我检视一下:你经常抱怨吗?如果你每天抱怨十次以上,那么你可能已经陷入惯性的抱怨状态。

√ 你可能说你不会、或不常抱怨;你认为你只有在事情着实恼人时,才会抱怨。

√ 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

我们之所以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还清楚得记得,自己发现抱怨有举办的那天晚上,当时我十三岁,正在参加“袜子跳”。如果你不知道“袜子跳”是什么,那我告诉你,这是从前常在高中体育馆举办的舞会。之所在叫“袜子跳”, 是因为参加的小孩都要脱鞋,以保护体育馆的地板。这个活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很流行。

一个好友从后面走过来,在我背上拍了一下说:“嘿,胖哥!”正常情况下,这个打招呼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几乎每个人都叫我“胖哥”,那是我已经习惯的引号。但我刚刚才讲一段冠冕堂皇的话,说太胖有多么难受,就被人叫“胖哥”,如此而造成的效应,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显而易见。我的一个朋友说:“闭嘴!”另一个说:“不要惹他!”第三个人说:“胖又不是他的错!”每个人都极其关注地看着我。

我在心里说:“再夸张一点!”于是我像在演戏似的,叹了口气,把头转型。我找到了让我上瘾的东西——抱怨使我亢奋。

找不到工作,我就告诉自己和其他人,这是因为我胖。当我被开交通罚单,也是因为我胖。我还要再花五年半,才甩掉这个借口,甩掉这危害我健康的体重。

借由抱怨和“打肥胖牌”,我取得了同情及认可,也有正当的理由不用和那些女孩说话。我的抱怨让我尝到了甜头。在人生的某个时候,你可能也做过类似的事。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你扮演过病人的角色吗?或者你就正在这么做?健康不良是一般人最常发出的抱怨之一。然而,根据医生估计,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诊疗这样的病人——他们生病的原因其实都是有其心理根源。

数十篇研究报告均显示:一个人对于自己健康状态的认知,将导致这样的信念在他们身上实现。我曾在国家公共电台听过一则报导:医生如果告诉病人,有一种药很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的药方,却没有接收到这项讯息的病人大了许多。

报导继续指出:曾有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其他生理疾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服药的疗效常会打折扣,因为他们的记忆衰退,可能记不得要每天吃药。心理之于身体,确实有着极大的影响。

你说:“可是我真的病了。”请了解,我并没有怀疑你相信自己生病。但你要记得,医生估计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

你是否注意过,抱怨自己健康的问题的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抱怨?

请你认真想想,当你谈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许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即便面对像致使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快乐。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把焦点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第二章 有意识的无能

当你进入“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可能会不太舒坦地察觉到,自己有多常抱怨。我们在抱怨时,可能会学到获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头,也可以回避去做让自己紧张的事;然而抱怨的行为也是双刃剑,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你也许会遇到一些人,让你觉得精力都被他们耗尽了,他们借由抱怨的天性,把你原有的能量都转换成怜悯。相反地,有些面临严苛处境的人,却能保持乐观,不让自己感觉像是受害者。即便我的朋友霍尔就要结束生命,我也从来不觉得被他拖垮了,反而是深受他的乐观与开朗所鼓舞。

在“不抱怨运动”发展的盛况中,最让我们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收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请求:“请马上把紫手环寄给我,我认识的每个人都抱怨个没完。”每当收到这样的请求——而且还常常发生,我们就只是微笑着寄上手环,不予置评。当他们戴上手环,明白自己的抱怨也是这么频繁时,他们对旁人的怜恤之情,就能上幅提升了。

思维也是能量。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并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我认识一群每周都举行聚会“互相扶持”的女性,而她们的“扶持”方式,主要就是抱怨男人。他们最喜爱的话题是:“男人很自私"、“男人不要承诺”、“不能相信男人”。无怪乎,这些女人没有一个能和男人维持健康幸福的关系。她们用自己的抱怨,创造出了这样的现实。

几年前,我和桂儿认识一对夫妇,他们有个儿子和我家女儿同龄,我们四个大人有很多共同点,小孩子也喜欢玩在一起。然而,过了几个月之后,我注意我和桂儿都不再期待这个聚会了。一天晚上,桂儿说:“我真的很喜欢他们两个,可是她每一次一跟我说话,就只会抱怨她先生。”

我们发现,这对夫妻在这样的发牢骚时段里,不但各自抱怨对方,而且似乎还打定主意,要帮忙为我和桂儿的夫妻关系挑出毛病来。久而久之,我们便找借口疏远这家人,最后终于和他们断了联络。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加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糕。”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

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

还有一个事实你也必须认清: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且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

还有,请好好牢记这项推论,因为别人的优点会吸引你,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些优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这也是你的特质。

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下次坐在观众席里,当大家开始鼓掌时,请注意一件事:如果掌声够长,每人人就会渐渐开始以同样的韵律拍起手来。他们会保持同步的节奏。这称之为“曳引”作用——人类在扰动中会趋向和谐,若是无法达到和谐,振动就会消散。

曳引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种原理。它不好也不坏,只是存在着;胜败乃兵家常事它也像地心引力,随时都在运行。你一直都会与周围的人们保持同步;你曳引着他们,他们也曳引着你。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有一次讲了十五分钟电话,我的手环换了四次,我于是对自己说:“如果史考特不那么消极,我就不会在我们交谈时,受到怂恿而抱怨。”我不再接他的电话。我怀着优越感,对自己说:“都是史考特的错。”然而,然而其他认识史考特的人,和他相处时都没有这种经验,他总是表现得欢欣、乐观和开朗。

我必须承认是我的问题。是我的负面想法在喂养我们关系之中的怨言,所以在离开他的空档里,我努力让自己摆脱抱怨,而不是把错怪到他头上。

你可曾注意到,当人们聚在一起,对话是怎么进行的吗?有人可能提到一本他们最近看的书,话题就转到书本上一阵子;如果提到的那本书是以露营为主题,对话可能就朝着交谈者喜爱或觉得刺激的露营旅行经验来发展。

酗酒者和吸毒者的勒戒文学写着:“我们的疾病是与日俱进的。”抱怨也是。下次当你跟一群人在讲话,而有人开始抱怨时,就要特别注意了。当较劲的态势出现,抱怨就会变成一场竞技运动。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还不算什么,我告诉你......”话题就这么开始了。

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转换到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

一名修道士加入一个要求谨守戒律的教团,所有人都要在修道院院长同意之下才能发言。将近五年之后,院长终于去找这位见习修士,对他说:“你可以讲两个字。”修士说:“床硬。”院长慎重考量之后,答道:“很遗憾你的床不舒服。我们会看看能否帮你换张床。”

入院第十年,院长又来找这位年轻修士,说:“你可以再讲两个字。”修士说:“脚冷。”院长说:“我们来看看中以怎么处理。”

在修士入院五年时,院长又说了:“你现在能再讲两个字。”

修士入院十五年时,院长又说了:“你现在能再讲两个字。”

修士说:“我走。”院长回答说:“这样说不定最好。自从你来之后,除了抱怨,什么事也没做。”

请记住:我们关心的,只是我们讲出来的怨言。如果你是在心里想倒无妨,那样不算数。不过你会发现,当你说出的怨言越来越少,心里制造的怨言也会同样减少。

你可能会纳闷:“我所说的话,什么时候是抱怨,什么时候又是陈述事实呢?”

根据罗宾·柯瓦斯基博士的说法:“一项特定的陈述是否反映出怨气......取决于说话者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了不满。”

在开始进行二十一天挑战,并且历经无数次重来之后的两个多月,我终于连续二十天没有抱怨——再一天就成功了!我已经看到终点线,就快逼近了。和家人吃晚饭时,我分离着当天发生的事,突然逮到自己说的话,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啊,糟糕,刚刚那算是抱怨吗?”桂儿笑着说:“老公,你如果觉得不妥,那八成就是抱怨了。”我于是移动手环。我回到第一天了——再来一次!

如果你希望鞭人或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状,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陈述事实。

最近我接受一家电台的专访,有位播音员说:“但我是靠抱怨来维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赚来的薪水很高。”我说:“好,那从一到十的等级来看,你有多快乐?”他顿了一拍之后,说:“有负数可算吗?”

抱怨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对我们有益,甚至在也不例外,但抱怨所带来的益处,却不包括快乐。

在《懒人启蒙指南》中,塔迪亚斯·戈拉的结论是:“爱自己并非是要膨胀自我。所谓的本位主义,是指在你已经痛恨自己之后,还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而爱自己将消弭你的自我意识,你会觉得无需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他们会抱怨,其实是因为自学不配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再找借口,快朝梦想前进吧。

我的第一任妻子离开我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很没有安全感,这让她心力交瘁。我总是依赖她,向她寻求认同与肯定。如果我明白了,我是想以大嗓门、抱怨和批评他人,来弥补自己的不安。我其实很痛苦,而且又将这种痛苦转嫁给别人。记住: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我在这次经验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要摆脱不安,我就要安于自己的没有安全感。

我不再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而是去接受痛苦的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这真是奇迹啊!当我学会对自己的不安全感有安全感时,我觉得不安的状况变少了,持续的时间也变短了。有时候,当我内存的声音实在忍不住要批评了,我就写起日记来一吐为快。然后我并没有争辩、回击,反面是赞美那个生气的声音所写下的东西:“好小子,你攻击我的方法还真高明!我相信你攻击我,是因为你只想激发出我最好的一面。”这些批评的想法找不到顽抗的对手,便消失无踪了。

不要为了让自己变得特别而抱怨。你要对事实有所觉醒:你已经很特别了。

在我接下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一职后不久,有位女士拿来了一张清单,列出她不喜欢这个教会的地方。我为了树立好印象,也让新教友高兴,便在能力范围内改变了一些令她不满的事。然而,事后她并没有来对我说:“谢谢,我现在对教会很满意。”反面又拿来另一张抱怨清单。

记住:同类相吸。当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况时,你就会引来更多带给你乐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