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某某某得了宫颈糜烂
尤其是“糜烂”两个字
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
化脓、溃烂、肮脏
觉得这个人私生活不检点
也有不少检查出宫颈糜烂的女性会担心
“我的子宫会不会烂掉”
“要不要动手术啊?”
在这里许医生强调一下:
宫颈糜烂不是病!和性生活无关!
它只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什么是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宫颈糜烂”病名被取消,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宫颈上有两种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
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鳞状上皮外观上光滑且为粉红色,柱状上皮外观上呈细颗粒状且为红色。 简单来说,就是鳞状上皮的颜值比柱状上皮高。
一般来讲,两种细胞有各自的“领地”,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受雌激素影响,当雌激素多的时候,柱状上皮细胞便会侵袭鳞状上皮细胞的“领地”,而我们观察到的所谓“宫颈糜烂”,正是这时候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柱状上皮细胞占据了更多的“领地”。因为柱状上皮细胞的外观不太美好,所以看起来就像“糜烂”一样。
而当雌激素低的时候,柱状上皮细胞就会退回自己的“领地”,因此到时候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
所以,所谓的“宫颈糜烂”,只不过是长得不太好看的一种细胞,占据了宫颈的大部分面积而已。
宫颈糜烂有哪些临床表现?
“宫颈糜烂”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会出现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若合并宫颈炎,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并且发黄,产生了异味,导致下腹疼痛、腰酸、尿频或排尿困难,接触性出血,甚至不孕。
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宫颈糜烂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只有当存在接触性出血的情况,才考虑是由于急性炎症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单纯的糜烂,没有任何不适,不需要采取任何治疗。
参考建议
⒈ 年龄<30岁,对于单纯、表浅“糜烂”多为生理性变化,不必特殊处理。
⒉ 年龄>30岁,或颗粒型“糜烂”、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硬度不同,应作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除外宫颈病变。如果没有宫颈病变,也无明显不适,建议定期复查。
⒊ 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出现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炎症症状,应进行治疗。在除去宫颈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行物理治疗。
宫颈糜烂会引起癌变?
“宫颈糜烂”和“宫颈癌”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的交界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交界区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
而是否感染HPV,并不能从“宫颈糜烂”的程度上判断,有的宫颈很光滑,但照样是感染阳性的。换句话说,就是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但只有由HPV感染导致的“糜烂”才会发展成为宫颈癌!
定期宫颈检查很重要
虽然宫颈糜烂不是病,但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
如果说得癌症是不幸的,那么得早期宫颈癌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它有明确的病因(宫颈癌中有90%都存在宫颈HPV感染),完全可防可治。早期宫颈癌治愈率几乎接近100%。而宫颈癌一旦进入晚期,即使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丧失生育功能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但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所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十分重要。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宫颈糜烂不是病!希望大家都不要再产生误解,更不用被宫颈糜烂困扰!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 [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