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字,笔简意丰、顿挫分明、韵味十足,其字形之结体,化平为险、善于造势、动静相宜,其字之整体虽为纵势,亦颇具有一波三折之动态之妙,书圣王羲之书法结构之斜侧造势之美,于此尊字,实乃得之。
2、吾校二字、其行笔之笔迹中,从右上行于左下之转折,势疾而畅,在八大山人的书法里,其无论是单笔之转折或多笔之连续之转折,细观其角度与线质及习惯,八大山人已形成自己的特点,这一点,也是八大山人书法之行气、取势的重要技法元素之一。校字之提手旁,其竖钩之竖上伸,以立字之体势,此亦为八大山人书法之特色也。
3、时惕乾称、字如其义,此作之笔法线质、字形组合、篇章布势,大开大合、任性驰骋,而灵妙合辙、意抒志达,其正文与小字统篇观之,恰似修行者所追求之境界,以臻圆通。
4、此幅书法作品,通篇简约、质朴、空灵、率气,洋洋洒洒、信步而行,细而察之,其自字末笔、与字首笔、时字末笔、鹤字末笔、大字末笔,其点法皆为点睛之笔也,而其楷法、行意、草情势惯其中,作品中,亭字末笔、胛字末笔,却纵情抒展、各呈其态、力达锋尖、意有未尽、神韵具足,其通篇呈现之美感,亦然也。
5、书字、一字一旋律、形似飘带飞舞于空中,盘旋扶摇而上,其横、竖、点、转之间,极富美感,颇有创意,给人以遐想。
6、浩荡二字、字如其意,其点画、气势融为一体,振荡起伏,势不可挡,圆浑洒脱、功力十足。
7、此篇行楷书法作品、以纯熟之楷法为根基、古韵十足,其行笔之笔意间,亦偶尔穿插草体字于其中,通篇敦实、灵动、质朴、气畅,其布局空灵、而拙味张显于其中,信步而行,似大匠之运,古质而神藏,可入魏晋之室也。
8、鸾字、系章草之笔意,一字之中,变化丰富、繁而不乱,纵势而下、节奏明快。
9、群字、取法章草,笔意简约、心到、意到、笔到、情到,其顿挫之节奏、法度明显。
10、兴字、线质朴拙,其线条枯润之间恰到好处,结字布局朴实、灵动、大气,意蕴深遂。
11、孤峰二字、笔意流动、线质纯厚、点画简朴,其点线之行笔中,在藏锋与露锋之间、虽无意展现其锋而愈显其“峰”,达到了舍技巧见真性,寓巧于拙的艺术高度。
12、此篇书法作品之格调,乃藏巧于拙、简静空灵,其墨色之枯润、浓淡,结体之大小、奇正,用笔之方圆、驻流,姿态之楷法、行意,真率淳净、韵美神足、古厚高雅,其线质清劲秀逸、笔简意丰,有画沙、钗股之妙,深得魏晋书法之精髓。
13、以利形山、进退步趋之内容,其笔法、笔意至简、孤寂静逸、禅境幽深,有如禅者之修行,若空谷回音、返朴归真,其点线之轻重、短长,墨迹之枯润、聚散,空间之大小、疏密,亦如易经中所论阴阳之变,其妙理托书法以示现。
14、虎豹运迹兮蛟螭遁藏九字中,其迹、遁二字,均为走之底,此种走之底之写法,系八大山人习惯之写法,细细察之,即其过度之连接处,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笔法技巧,而是直接行走、飘逸而去,法备势足。
15、顾盼一过丞相府之过字、共道进贤蒙上赏之进字,其中的走之底、均系八大山人习惯之写法。繁体字进字之佳字(旁)之右侧,八大山人亦习惯于以三点之写法而代之,在布白上,尤显简约、空灵之感,简约乃至简到极致,实为八大山人书法中妙用之手法也。常言道,大道至简,即由简而至于道,亦为道之日损耳,八大山人实已得之,由是观之,八大山人之书法已入化境矣。
16、以、实二字,以字、其点撇之间,笔势紧密相连,其笔意间笔断意连、十分明显,实字、其书写之笔顺较常见的略有不同,即其贝字上方、两横连写,长横之后、其中横直接衔接贝字之左竖,其字势斜侧贯通、匠心独具。
17、此篇书法作品中,人字共有十处之多,其内在之笔势与规律有迹可寻,整篇作品之大字、小字贯穿其中,天真率性、精彩摄人,其笔法精妙纯熟,楷法、行意、草情融铸其中,似哭之、笑之,而童心未眠,堪称杰作。
18、此意在人间五字、用墨率真、质朴、含蓄,笔意精炼、灵动、势足,点线之间,纯净、自然,心手相应,如驻如行、神态自足,其情趣跃然于纸上,令人为之心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