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去年的时候跟闺蜜们聊天,当时宝宝快1岁了,我说打算给宝宝去拍摄一套写真集,来记录宝宝的成长。
闺蜜桃子妈妈说:“哎呀,要我说那就是乱花钱,每天给宝宝拍这么多图片,还有视频,还不够记录宝宝的成长吗?够了呀,写真集没有必要的呀,以前人们拍写真,因为平时很少给宝宝拍照,为了记录宝宝的成长,现在还要拍写真就是浪费钱!”
她说完,涛涛妈妈就立马提出反对意见,她说:“不行,写真集还是要拍的,平常拍得不够正式,平时你见过她和宝宝的合影不?没有啊,更别说一家三口了,周岁写真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仪式感,仪式感要从小培养!”
不过两个妈妈各自持有自己的意见,谁也没有被谁说服。
今天刷到了一个帖子,想起了去年这段对话,感触还是蛮深的。
宝宝用上了“专属高脚杯”,仪式感满满
一位网友晒了一组宝宝的照片,很有意思,照片中宝宝端着一个很别致的杯子,杯子里放着奶,配文是:给爱干杯的小朋友来一杯82年的奶,自从有了这高脚杯,水喝得多了,戏也多了。
看到这个帖子,我的关注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仪式感”,还有一个是,当宝宝不好好喝奶,不好好喝水的时候,我们或者可以从杯子入手,给宝宝买一款他们喜欢的杯子,说不定宝宝就爱上喝水,会好好喝奶。
我是挺赞成这些注意“仪式感”的家长的,如果父母注重仪式感,孩子自然会重视仪式感,这样的人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明天充满期望,他们的日子会过得有声有色。
仪式感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当人们的某种行为,从他人那里得到愉快的结果的时候,这种结果会反过来,成为推进人们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这是正加强理论,这种正加强的结果是让人们会充满积极性,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种心态无疑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仪式感,在生活中就充当了这种力量。
仪式感会让孩子获得一定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会激发孩子同样对生活充满仪式感,这会激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开篇中提到的,关于“周岁要不要拍照”的问题,我其实是占涛涛妈妈,我是觉得生活里保留再多的痕迹,也并没有一张像样的全家福,而宝宝周岁的时候,带着宝宝去拍着一套写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的生活很富裕,如果我们想吃蛋糕,经常可以去买蛋糕,但是我们过生日的时候依然还会去买蛋糕,就是一种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六一儿童节,送给孩子一个他们心仪很久的礼物,再比如说,过节的时候带孩子去海洋馆等等。
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细致的仪式感。
对孩子来说,仪式感还能解决“抵触”问题
接下来说一说第二个问题。
我们这栋楼16楼有个宝宝,就是不喜欢喝水,他10个月的时候,他奶奶说一天到晚一滴水都不喝。
这个宝宝几个月的时候,看起来特别水灵,白白净净的,到10个月的时候,看起来干巴巴,真的让人感觉缺水的样子。
以前听奶奶说孩子不喜欢喝水以为只是不喜欢,没想到是一滴水不喝,他身体需要的水分来源于奶粉和食物,这明显是不健康的。
孩子不喜欢喝水,家长一定要想办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杯子上入手,找到一款宝宝喜欢的杯子,而不是在那干着急。
这个妈妈就很明智,这个高脚杯,一定是宝宝喜欢的杯子,宝宝才会积极喝奶、积极喝水。
这也给我们家长提个醒,如果宝宝不喜欢喝水,不要置之不顾,干着急,试着从杯子入手,根据宝宝的喜好,给宝宝选择一款带有他们喜欢的元素的杯子,这一招真的很好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