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让子弹飞的学问。
武举人被打屁股
接上篇。我们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当县长如何挣钱?
张牧之为什么要站着把钱挣了?
张牧之如何出第一张牌?
革命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1、上回说到,县长要给师爷上一课。于是,小六子开始将“冤鼓”砍出来。
师爷此时还是传统知识分子,为的是“维护底层稳定”,所以才说“这鼓乾隆年间设的”、“你把鼓放出来,指不定出多大冤”。
这时张牧之在干嘛呢?小六子“睡觉”。其实县长没在睡,而是利用这句话在麻痹师爷。如果把鼓放出来看作是一发子弹,此时张牧之又一次“让子弹飞一会儿”,看各方的表演。
2、“恰好“,鼓追着卖凉粉的,直到碰碎了武举人的酒。
这里的恰好加引号,是因为电影是用戏剧化手段表现出来。如果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则是专门找武举人的问题进行追究。所以不用纠结为什么鼓会追到武举人身边。
武举人揍卖凉粉的时候,吃瓜群众们在喝彩。这,就是民智未开时期底层老百姓看到被欺压的百姓的反应。也是封建社会乐于看到的。
3、县长一看到武举人出手了,目的达到了。于是便立即出场,“鼓都被你俩锤破了,看来你们很冤呢”。(这里旁边就是张麻子的告示)。
镜头一转,两个人来到县衙。
因为武举人是黄四郎的左膀右臂,所以想要装糊涂和稀泥。这时候,卖凉粉的不识趣,硬要说“武举老爷冤”。
在县长强大的武力下,武举人被迫卖凉粉的磕头。
师爷听到“武举老爷冤”的时候,眼神变了一下。这里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明白卖凉粉的说出这句话后,自己没办法装糊涂和稀泥,需要立马变换对策。二是立马明白卖凉粉的得罪了武举人和黄四郎,已经活不成了。
所以县长出来后,他赶紧解释这是黄四郎团练教头跪不得。师爷又想在黄四郎和县长两边讨好。
4、权杖不好使,枪杆子才好使
这是县长要给师爷上的一课。当前黄四郎掌握真正的权力,现在要对付他手下的枪杆子,只依靠权杖(权杖的含义上篇文章有解释)是不行的,因为无法决定他生死。对于暴力来讲,只有用更大的暴力,才能威慑住。所以露出枪之后,兄弟们都出来并制服武举人。“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师爷第一次体会到两者结合的威力。
这里张牧之做事儿滴水不漏。武举人打人,他借用法条制裁武举人,合情合理合法,无法挑出毛病。所以,后续黄四郎也没拿这个点说事儿。
5、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儿
跟风过来的鹅城百姓,高呼“青天大老爷”并下跪。张牧之开枪示威后,才起身。
张牧之设计的这场判案的戏,最终目的其实在这里。当前他已经掌握了权杖和手枪,但距离与黄四郎掰手腕还远远不够。他需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打赢黄四郎。所以,他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儿;公平、公平,还是tm公平。树立了旗帜,将民众反抗三座大山的种子埋了下去。
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在开了枪后,民众才起身不下跪,是为了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正是张牧之来鹅城要改变的。
6、权力的组成
从刚进城就开枪“干掉张麻子替身”,到对百姓宣讲公平,张牧之在一开始就明白权力组成的三个支柱:钱袋子、枪杆子、笔杆子。进城前,他只拥有枪杆子,绝对武力值第一。但因为苦于没有钱,以及没有正当名义进行舆论宣传和发动群众,所以只能当土匪。
于是,才有了开头抢官车劫县长,要抓住钱袋子和笔杆子。后续剧情也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在之后剧情分析中将细致讲解。
为什么我说张牧之进城前就明白呢?因为他当过宣传部长,懂的人都懂。
7、卖凉粉的是怎么死的
这个整件事儿虽然事情是由他引起的,但他在县衙的时候应该完全闭嘴。有那么多目击证人,县长也看到他被揍,这时主动说“武举老爷冤”,其实就把自己置于风暴的漩涡中。因为他的话颠倒黑白,并且主动向武举人磕头,等于给了县长口实。所以县长更要拿武举人开刀,立威风。
之后武举人被迫磕头的时候,他自己还数数,严重侮辱了武举人的尊严。这是第二个找死的点。正确做法应该是装傻、装哭,说不出话来,但一定不能数数。
至此,卖凉粉的已经彻底把黄四郎得罪了。也是后续他的死局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