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全称“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位于缅甸和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首府老蔡市,北部和东部与中国云南省相邻。北邻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接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辖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南接佤邦南定特区,西与木街市孟谷镇、大孟驿镇、桂盖镇接壤,西南与古农镇接壤,面积约2700平方米,边境线约250公里。
根据2005年的相关数据,果敢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90%为果敢民族,主要是缅甸北部的汉族人居住。根据2016年的相关资料,果敢自治区有1个县、2个区、2个镇、28个乡镇和社区。
果敢地区最初是中国的领土,属于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两国在伦敦划定边界,签订《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在北京重新讨论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之签订《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给英属缅甸。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年签订,未提及魄力,代表新中国放弃挽回魄力的权利。果敢属缅甸掸邦管辖。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
克钦邦是缅甸北部的一个自治州,首府在密支那。地形多山,地势平坦,面积8.9万平方公里,人口170万。居民主要是克钦族和傈僳族。
克钦邦在古代属于中国,唐朝属于南诏,宋朝属于大理国,元明时期属于云南省。清朝是一个部落独立国家。克钦邦北部包括江心坡地区、康提地区和康虎地区,这些地区在晚清和1941年中华民国时期被英国占领并并入英属缅甸。1947年,缅甸各邦为脱离英国独立而战。同年,翁山将军根据庞龙协议同意将克钦邦和掸邦划分为自治区。
克钦人百分之八十信仰基督教,与中国景颇族同属一个民族。虽然他们跨界而居,但血缘和历史紧密相连。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通婚。从民族起源、迁徙、称谓、语言、习俗、宗教信仰、服饰等方面来看,横跨中缅的景颇族是同一个民族,只是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克钦邦自古以来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门户。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印公路进一步连接了中国、缅甸和印度。克钦邦因此被称为“缅甸北门”。
果敢曾经拥有高度自治权(1989 -2009)。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控制整个果敢地区,采取果敢地区并入缅甸的政策,并大力引进缅甸语教师,采用缅甸语教学。
掸邦是缅甸联邦的一员,位于缅甸东部内陆,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约609万,掸族占60%。
首都是东至市,是缅甸最大、人口最多的州。据1996年统计,掸邦人口至少由26个民族组成,其中掸族占60%,中国民族数量众多。是一个以掸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通用掸族语言。行政区域主要分为北掸邦、南掸邦和东掸邦。
掸邦有许多柚木林,主要种植水稻,以及玉米、小麦、烟草和茶叶。北部杜南附近有银矿、铅矿、锌矿和铜矿。北部和西部有铁路,分别从腊戍和东至缅甸中部。中国万鼎至拉祜族的公路是中缅陆路运输的重要通道。
有些政治和军事实体名义上属于掸邦,如果敢、佤邦和勐拉。掸邦是1860年以前的一块领土
唐朝掸邦时,南诏兴起于滇西。十四年后,天宝形成了不归唐朝中央管辖的地方民族割据政权。缅甸的傣族或傣族、掸族先民都在南诏统治之下。
缅甸政权崛起,蒲甘王朝建立。巴干王朝崛起后,缅甸军队向南蒙地区和西南阿拉干地区扩张,也开始向北部和东北部傣族、掸族地区扩张。
大理国的西部边疆一直以印度为界,云南省星钟书省的西部边界线在元代也没有改变。这一带的傣族、掸族仍在中国元朝的管辖之下。
蒲甘王朝末期,缅甸曾经控制了“金牙”的部分地区。元缅战争后,蒲甘王朝衰落。元朝时,于元朝二十六年(1289年)在缅甸太公市设置太公路,元朝二十七年(1290年)在瑞丽县西南外的瑞丽河南北两岸设置孟连路和莱蒙路,后在今天的缅甸兴威地区设置木都路。因为缅甸国王的领土“在云南的最边缘”,云南各省达不到。1342年,邦亚等地宣威部被废除,所辖土地仍移交给缅甸国王。作为元朝的藩属国,不再属于云南省,云南省西南部的一段边境线仍归泰公路南段。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傣族、掸族仍处于中国元朝的统治之下。
元末,滇西中缅边境地区的傣族、掸族逐渐摆脱了元朝的控制。明初,除车车等地区外,中缅边境两侧几乎所有的傣陕民族地区都被“陆川”吞并。文健元年(1399年),西农法去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