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经常性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使人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教育人、激励人、感召人的预期效果。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典型就是形象,典型就是旗帜。通过深入挖掘代表时代进步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使这种精神被更多的人所认同,被更多的人视为精神归属,才能更好地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格,才能更好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动力。

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们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十六大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战略 任务。在过去的20年,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作为人才培养奠基工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新人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肩上。我们必须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推进各项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二,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人成才?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搞素质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相信人人都 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 方法、好途径。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只要教育者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 ,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 能发挥出来,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过去10年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验之一就 是明确提出并努力实施了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历史性突破,是育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 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育学生 学会做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学校学习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将亲自参加中华民 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可以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将在这一代青年人手上实现,他们素质的 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主要靠德育工作来完成。因此,必须把德育摆在育人工作的首 位,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是他们 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一定要通过学校德 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应该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要注重运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作为伟大的民族经验与精华的凝结和创造,直到今天仍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具体来说,一要培养“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二要培养“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要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特别是身处逆境时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信念,把爱国的深厚情感和信念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三要培养“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重义轻利,切实处理好、协调好公与私、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四要培育“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大学生要有抵制恶言、恶事、恶行的能力,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要惩恶扬善,一心向善。 3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多姿多彩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与价值认同感。校园文化通过营造一种共同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创造性的群体活动中,使大学生人格得以升华,情感得以塑造,知识得以丰富,潜能得以发挥,行为举止得以修正,可以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伟大的人生理想。高校本身要高度重视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新闻媒介和社团活动的阵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更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一要利用“一二·九”、“九·一八”、“五四”等重大纪念日,开展活动,鼓舞士气,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二要实施“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讲学交流,营造高雅的育人环境,积淀并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三要着力打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类似活动,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先进文化的熏陶 2以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依托,突出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引导,为我所用。采取科学的态度历史地、客观地评价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分清正误、辩明良莠,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同时,对中外文化、中外民族精神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吸取外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承继开展优秀传统,还积极吸取世界进步文明。使大学生懂得在新时期要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懂得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深厚的生命之源。(2)精心设计,突出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不仅能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通过培养大学生创造出新的文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民族性、导向性,注意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着重发挥课程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民族精神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内容。(3)阅读经典,提升修养。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积淀而成的。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崇道尚德的思想素质等历代传颂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巨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民族精神的力量,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最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提升。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注重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国家之魂。对于现代世界来说,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实现繁荣富强,其成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是民族责任感的来源,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保障。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还比较薄弱,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大多侧重于义务教育。因此要将责任意识的培养,正义品格的铸造,求是、大爱精神的提炼融入到大学生教育中,从而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愫[3] 【 [3]魏剑美.变味的爱国主义[J].读者,2007,(6).】。面对世界多极化的新环境,公民的主体意识也将赋予出新的内涵,既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又重视公民的主体意识。因此,高校在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民族精神的同时,应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即自主性和依附性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与传统文化、公民意识与个人发展、公民意识与国际交往、公民意识中的道德与法等,让公民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生长点,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和自律意识的形成,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公民教育要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公民教育延伸至课堂以外,在广泛参与中接受教育,协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群体意识的养成和社会能力、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共处能力的提高。 5.以大学生为主体,激起大学生自动参加塑造民族精力。要充沛应用一些新的教育办法,激起学生的进修热情。如新加坡在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德育时采用价值清亮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比照处理问题的办法,做出选择,并接纳举动。这些办法指点思维是以学生为中间,变学生被动承受为自动参加、积极考虑,这对我国教室教育有启示意义。为了使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完美,积极自动地培养民族精力。黉舍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查询和意愿者效劳运动,接触社会、调查社会,在理论中亲身感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成就和人民群众艰辛创业的动人局面和感人情节,以加强对社会主义中国和人民群众的深沉情绪,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深沉情绪升华为民族精力。 4.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掌握知识,了解信息的一种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挑战,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建立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网页和开发民族精神教育软件,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创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信息学习环境,使校园网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与大学生沟通与交流,及时答疑,利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强化对网上信息的监控、过滤,随时屏除互联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把互联网建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