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捡球:教学|如何用羽毛球拍捡球?

首先来说一下,为什么打球的人都喜欢用球拍捡球呢?答案是——懒球拍捡球。对,就是因为懒,我不愿意每次都弯腰去捡球,一次两次无所谓,时间长了腰受不了。球拍就是手的延伸,用球拍去捡球,既保护了腰,又节省了体力,还能秀一下技术,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球拍捡球:教学|如何用羽毛球拍捡球?

所以打球时间比较长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用球拍捡球球拍捡球。时间这个东西,对于像羽毛球这类的技巧型运动来说,是成为高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就算天赋异禀,没有花时间去雕琢自身的技术,也不可能成为高手。大家看你不会捡球,推测出你打球时间不多,估计也没有每周两三次的打球习惯,所以才得出了你不是高手的这个结论。

球拍捡球:教学|如何用羽毛球拍捡球?

况且,高手用球拍捡球并不会伤害到球拍。(什么你说你在公园打球球拍捡球?emmm。。。那你的球拍应该也比较结实。)你以为球拍与地面会产生摩擦,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只是线接触、点接触,甚至不用接触就能把球捡起来。不过有段时间我用拍子捡球把球拍2点/10点位置的线磨断了,很尴尬。技术不行而强行捡球,可能钱包会提出抗议。能用球拍轻松将球捡起来的人,一般技术都不会差。

如果是普通的爱好者,看到这里也就差不多知道原因了。但是,如果你深爱羽毛球,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技术,那么接下来的深层原因分析,更值得一看。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高手可以很轻松的用球拍把球从地上捡起来呢?因为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手腕和手指控制球拍。如果技术不行,不会用手腕和手指控制球拍,只会用大臂和小臂的力量,那么是很难轻巧的把球捡起来的。更多的像是从侧面把球“铲”起来,而不是像高手那样轻巧的“舀”起来。所以,用球拍捡球,反应的是手腕手指对于球拍的控制力。

而会利用手腕和手指控制球拍的话,说明基本掌握到了羽毛球的细腻技术。像网前的搓球、勾球,后场的吊球(特别是头顶区的滑板劈吊斜线,这一招一般人都反应不过来,但是对使用者手腕手指的控制力要求很高),这些技术都需要能够很好的通过手腕和手指控制球拍才能做出来。否则就是搓球球不转,勾球反被扑,吊球质量差。别人还没发力,你却先输给了自己的失误。

进一步说,手腕手指对于想要打好羽毛球的人来说,重要性远远不止掌握这些单项技术而已。初学时可能感觉不到,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慢慢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举个例子,打羽毛球的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动作一致性。意思就是大框架上看每次出手动作都一样,但是具体打什么样的球则是出球的一瞬间做出的决定。比如后场的高远球、杀球和吊球,每次架拍动作都一致,但是最后通过手腕手指对于球拍的精细控制,来达到不同的击球效果;网前的搓球、挑球和勾球,也是出手动作一致,最后通过手腕手指的变化来控制出球的线路。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手无法通过你的动作来预判你的球路,只能等你击球后再进行启动。这样对手的接球准备时间就会减少,更难抢到高点,更难抓你的回球。试想一下,如果你击球前,对手已经通过你的动作判断出你是要吊球还是要打高远球,从而提前移动到位去抓你,那你一定会陷入被动之中,处处受制于人,想要赢球会变得更加困难。

想要做到以上这些,那就必须能够通过手腕手指去控制球拍。而这种控制力,除了在场上可以看出来外,也可以通过使用球拍捡球的动作侧面反应出一点。当然不排除有的高手不愿意用球拍捡球的情况,但是绝大部分打球的人,应该都是能用球拍捡球就不会弯腰的。如果你的技术真的很不错,那么用球拍捡球对你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如果你无法熟练的用球拍把球捡起来,那么说明你的技术可能还需要再打磨打磨,特别是一些小技术上的细节,需要用心雕琢一下。

这里再附上练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就是球拍向身体一侧转动的正向捡球,也是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捡球方法。在高级一点可以练习球拍向身体外侧转动的反向捡球,这种练起来就稍微比较别扭了,有点反着关节。如果一开始觉得从地上捡球难度过大的话,可以试着用球拍将球击向空中,然后等球下落时,用球拍贴在球的左右两侧,将球稳稳的停在球拍上。在场上如果别人将球击打给你,也可以试着别用手接球,而是用球拍正着或者反着把球接住,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提高手腕和手指的控制力。

哪些原因容易造成羽毛球拍线断?

羽毛球拍线断的原因: 1、线的粗细。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在材料做工类似的前提下,越细的越容易断。 2、线的材料。一般来说,国产线不大考虑球线承受的球速、控制、声音、跑线等问题,用不复杂的材料与构造,反而耐打。 3、线的硬度。这里说的是线的内因,比如聚酯线本身就硬,而磅数是线的外因,磅数越高线席越硬。 4、磅数的高低。这里断线又分为两种,拉线的磅数高,线床的密度也就是线孔之间的密度越高,同样磅数的情况下,线床的感觉就越紧。但也因密度高,击球时接触球头的球线数量就多,摊下来的力量与折扣率就低,球线反而会耐打点。 5、打球者的力量。同样的磅数下,打球者的力量越大,对线的冲击力越大,线就越容易断。 6、打球的次数和频率。线的极限并不仅仅简单表现在时长上。打个比方,如果无连续打6小时,可能6小时就能断条线,但是无打2小时,可以打4天共8小时,如果隔无打2小时,可以打5次,10个小时。如果按无数来计算的话,这就是1天、4天与l0天的区别了。 7、球的重量。球越重对线的冲击力越大,遇到那些驼背毛片的球,还有球头里面藏铅粒螺丝的低端球,就得小心点了。 8、球拍的拍框硬度。在打球的时候,球头冲击球线,球线受力,牵拉整个框架往中心点收缩。拍框材料越硬,那么收缩的幅度就越小,线受到的冲击力就大,线就越容易断。所以很多高端特别是进攻定位的拍子,线反而容易断。 9、非正常原因。比如击球点不对,远离甜区,即太靠近球拍拍框的位置,球拍线孔特殊设计,如交叉线孔设计的球拍,击中框边球线时就容易断,场地原因,场地是水泥地的话,拍框划地触就断。 一些拍子在设计的时候,不会考虑消费者在水泥地这些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问题,拍框外部的凹槽很浅,线基本浮在外面,用球拍捡球都能把线磨断了。 10、气候。天气越冷,线越容易断,这个可以和第3点联系上。天气冷,因为热胀冷缩原理,线容易发硬,还有天气越干,球线分子的聚合力就越差,也越容易断线。 应该还有穿线师与穿线机的原因: 1、拉横线的时候,不用手指拨动拍线,直接大力迅速扯线,局部摩擦使拍线表面材料提前破损。 2、不标准的穿法,如工厂二结单拉穿线会造成拍线打垃而损坏线衣材料。线衣材料是否完整,正是耐打的关键。 3、不标准的穿线工具。过双线道的时候,使用无圆钝处理的线锥,会很容易扎损同线孔的竖线。 4、不标准或缺乏保养的穿线机,线夹不够紧、摩擦力不够大而让线与夹面产生相对滑动,夹面不够平或其他原因造成密台度不好,或立式线夹调得太紧,夹面有倒角等原因,都会提前损坏球线的表面。 另外,还有球拍与拍线的保存环境的原因: 1、球拍放在恶劣环境下。如阳光直晒过的汽车后备箱、阳台、窗口等地方,局部温度太高或相对湿度太低,都会使球线加速氧化而提前脆化。 2、拍线保存在阳光、灯光等热源可以直接照射的地方,拍线也会过早氧化,线衣提前解体。 3、还有一个可能不容易被察觉的问题:拉线方式不对,护线套破裂后没及时更换,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一、看断线的位置,位于框边还是甜区。 1、如在单线孔位置断线,因为这里是穿线时线夹夹线的位置,所以可能是线夹不好或者操作不当。 2、如果是双线孔位置的竖线断线,那有可能是使用线锥扩孔时扎坏了竖线。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归类为穿线原因。 二、位于甜区 这个位置断线,就不建议直接归因为穿线问题了。线本身、磅数或者击球者的力量太大,都有可能造成断线。 综上所述,我认为框边断线更有可能是穿线这种外因,甜区断线更有可能是球线本身的内因。 球友观点一:判断断线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球线断了之后是会卸力回弹的,所以应该有“回溯推理”的意识。其实也不复杂,断线回弹后,如果只是行竖线或横线断,那就是甜区断线,球线本身的内因居多,其他情况(两行或以上断线)就是非甜区断线,穿线或者击球者的力量、球感等外因居多。 球友观点二:我的体会是打球的方式会对断线有很大影响。比如练球时,线就会断得快一点我跟教练学挑球与杀球的时候,就有过个晚上连续打断了两支球拍拍线的情况。练挑球、杀球等都是多球训练,连着练个钟头可比别人打好几个晚上还要剧烈点。体力下降的时候还要负荷发力,很容易打不到甜区。这样下来,断得频繁也经常会有,直羡慕国家队那些人有人帮他们免费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