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IPO获批文:富士康获IPO批文,相关个股机会如何把握?

 作为第一家独角兽企业终于拿到IPO批文,相关概念股如何投资, 招股书拟募资273亿元,大面积锁股减少冲击根据招股书的公告,公司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主要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部分进行投资,募集资金超过上述需求量部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富士康IPO获批文。 富士看是国内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股份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华为、联想、亚马逊、思科、戴尔、诺基亚等。其2015年至2017年报告期内,对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合计数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81%、78.63%和72.98%,客户集中度较高。 因此富士康生产规模不取决富士康,而是取决于客户的销售规模和委托规模,不涉及产能扩建,更多是改变生产环境,加快智能制造,是一种产业的升级,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增加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上下游企业不会有太多的利好,利好的是有关设备制造业,今天早盘富士康概念高开高走,安彩高科涨停,京泉华涨逾8%,但笔者不赞成追高介入有关概念。反而可以利用冲高机会减仓应对。

如何评价富士康将在上交所申请IPO?

先简单梳理一下郭台铭与“鸿海系”的上市公司版图

富士康IPO获批文:富士康获IPO批文,相关个股机会如何把握?

首先说一下,这次准备在上交所IPO的是“富士康工业物联网”,而富士康品牌在5年前已于美国上市,上市主体为“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富士康IPO获批文。

富士康IPO获批文:富士康获IPO批文,相关个股机会如何把握?

除此之外,90年代初郭台铭创立的鸿海集团就已在台湾上市,在创立富士康品牌后,2005年转战香港主板并IPO成功,并于2013年改名为“富智康国际”,其为鸿海集团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手机代工富士康IPO获批文。

富士康IPO获批文:富士康获IPO批文,相关个股机会如何把握?

实际上,富士康是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旗下的科技类品牌,富士康相当于鸿海集团在大陆的统称叫法,之所以改名也是出于经常有人把二者混淆。

富士康IPO获批文:富士康获IPO批文,相关个股机会如何把握?

今年7月,鸿海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鸿腾精密科技”(电脑、通讯类专业精密零组件供应商),也已在港挂牌上市;

如果再算上云智汇科技(1994年上市、IT解决方案)、讯智海(2001年上市、主营图像压缩技术),鸿海集团郭台铭旗下已经有四家关联公司在香港上市。

也就是说,如果本次富士康工业物联网在A股上市成功,郭台铭将实现台湾、香港、美国、大陆四个重要地区的证券资本布局。

A股IPO:郭台铭谋求转型+提升公司估值的途径事实上,在苹果销量有所下滑、人工成本提升的今天,纯粹的代工利润已经不多,2012年,当时的港股富士康国际(如今的富智康)就已亏损了3.16亿美元,因此郭台铭近些年正在通过合作与跨界经营,谋求鸿海集团的转型,代工业务在集团中的地位已经有所稀释。

当然,近年来小米、华为等国内厂商的崛起,令民族品牌手机出货量大增,作为代工合作伙伴的富士康,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亏损压力,但郭台铭始终没有减缓转型的步伐。今年7月上市的“鸿海精密科技”,主营就侧重无线通讯、光通讯与声学科技的精密检测。

另外,虽然郭台铭上市资本布局的重点是香港,但香港是典型的传统证券市场,金融与地产公司相对更受欢迎,市值容易被推升,但电子科技类股票难以获得追捧,因此鸿海系港股公司,估值都很一般——这似乎显然不符合郭台铭要做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设想。

而A股就不同了。近年来,A股具备炒作空间的,基本都集中在互联网、科技、游戏等行业,而传统地产与金融股由于“盘子”太大,市值太高,不容易获得炒作资金的关注——也就是说,如果富士康在A股上市,得到市场资金追捧的话,那么基于沪港联动,鸿海系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有望得到正面修复。

下图为“富士康工业物联网”官网截图:

实际上, 本次拟IPO的“富士康工业物联网”,主业如此名,正是郭台铭着力打造的物联网,甚至在其官网上,“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十分醒目,同时,不乏“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技术:

当然,A股新一届证监会发审委以“严格著称”,顺利上会、通过资格审查并实现IPO,需要大量的时间。虽然国内IPO基本常态化,鸿海也是一家全球知名企业,但富士康也需要面临盈利能力被质疑、过往负面新闻被挖等局面,内地上市之路,或许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还是耐心等待,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