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视觉中国”爆出碰瓷式维权事件后,共享充电行业也爆出类似事件来电科技!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一家名为来电科技的共享充电企业,曾以专利为由对多家同行提起上诉。企查查显示,来电科技名下诉讼纠纷信息有97条,公开专利案件59个,涉案金额保守预估可达数千万,且这一金额不包含立案未审的案件。
据记者调查来电科技,来电科技与“视觉中国”模式极为类似,即以抢注等手段获得大量知识产权,随后以知识产权维权为由或上诉法院,或威胁利诱,从而获取高额赔偿。
维权是套路来电科技,利益才是关键
早在2017年,视觉中国创始人就曾提到“百亿图片版权市场”的概念,巧合的是,共享充电领域也在上演着类似的行为。从2016年开始,来电科技依靠陆续注册下来的80多个专利,向同行发动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专利赔偿战。
据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数据显示,与“来电科技”关键词有关的法律诉讼924起,其中涉案判决书为816个,涉案裁定书为108个,这意味着从2016年到2018年,来电科技几乎每天都要打官司。据了解,有此遭遇的不仅只有街电一家,小电科技、怪兽充电、云充吧也都遭遇了来电的专利诉讼和多次骚扰。
来电科技创始人曾在公开采访中讲到,商业战争是你死我活,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在商业领域,追求利益似乎无可厚非,但如果选用了错误手段,试图依靠专利和官司获利,如此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显然值得商榷。
视觉中国财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视觉内容与服务”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81.81%,净利润达2.3亿元,同比增长43.74%。与此同时,视觉中国旗下的汉华易美和华盖创意涉及的裁判文书数量均超4000件。而2018年比2017年同期,案件数增长了45.31%。超过八成的案件,都是视觉中国的原告案件。
一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这点上,来电很像视觉中国,他们拿专利说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靠官司来钱肯定是比辛辛苦苦铺机器快。以前视觉中国这事儿没曝光的时候,大家都抵触他们,但也只能吃哑巴亏。”
市场份额掉队,专利官司难掩竞争困局
在外界看来,来电科技一直宣扬着专利的重要性,并且还常常以“专利斗士”和“知识布道者”为标签树立形象。让一些不了解行业真相的吃瓜群众和知识产权类媒体,误以为他们在伸张正义。
但从行业媒体观点来看,舆论走向对来电科技显然不利。在蓝洞新消费近期的一篇报道中,曾经这样描述过来电的状态,“从来电的各种起诉来看,来电日常基本上就是吃饭睡觉告街电”。而财经网《复盘共享充电宝:赚钱、纷争与即将到来的收购潮》这篇文章中,曾非常婉转的评价来电市场份额“稍落后”。
在共享充电行业,大家公认的事实是,专利官司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也会被反复撕扯的事情,常常一个官司的立案、开庭、审理、判决就需要半年时间,加上一审不服的情况常常出现,二审终审下来,时间精力都会透支。
某共享充电负责人表示:“现在是市场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家都在忙着优化市场,做好服务,提升和创造新的变现价值,没有人希望被卷入官司,来电这样的商业方式显然与行业趋势相悖。”
就在不久前,北京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来电曾经反复强调的底层核心专利之一的“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一审被判无效。这是继“两层控制与吸纳出入”、“服务器、CPU、MCU三层控制”、“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两侧有充电端子的移动电源”等无效专利后的又一无效专利。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来电不过是比同行先抢注了一些广泛运用的技术,这些专利不具备底层创新性,来电科技想靠专利获得崛起,恐怕有难度。
切掉知识产权市场毒瘤,还互联网清朗天空
其实,在早年,视觉中国的多个案件还曾被当作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这点与来电曾经的举动极为相似。他们利用知识产权媒体,制造大量和专利有关的传播去影响舆论,甚至宣扬专利为行业决胜的“关键”。
众所周知,专利和知识产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滥用知识产权,对其用途不加限制,则必然带来恶果。
对此,多家权威媒体已经对这类利用\"专利敲诈\"牟利,错误引导舆论的恶意行为发表了观点。4月11日,人民日报微博发文批评视觉中国将版权保护陷入“黑洞”,并要求其道歉。而在4月13日的央视《晚间新闻》中,央视发表权威评论,要求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
人民网指出,当版权保护背离了保护所有者利益、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这一初衷,异化成一本万利的暴利生意,就需要格外警惕,“敲诈式维权”的市场红线不可碰。同时,向社会和主流媒体发起倡议:净化版权市场,主流媒体要更有担当。
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开放和真诚的,而只有从业者的共同维护,才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市场。“视觉中国们”的行为看似可以短期获利,但实则是作茧自缚。视觉中国已经公开道歉接受法律制裁,而共享充电行业的“视觉中国”,你的道歉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