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是社群的一种沟通形式,但是社群不仅仅是微信群视频搜索微信群。
现在不是社群热嘛,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要搞社群,但是却很少能够搞成功的网站设计规划微信群。基本上都是一群不明真相的人,通过某个渠道,扫了二维码,就进群了,很可能进群之前都不知道这个群是干嘛的,组织者是谁。
进来以后,群主和新的群友就会打个招呼,在之后,可能就是永久的沉默应向阳微信群。
因为群友很有可能把群屏蔽静音了微信群。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微信群:
一,建群动机错误
比如说,一个英语机构搞了一个英语学习群,建群的时候,这个英语机构希望这个群里的人,以后能够多多交流英语,然后公司也能积累粉丝,推销产品。
但是,大逻辑却错了。公司打着英语爱好者的旗号建群,但是却把群友都当成了自己的潜在用户。
殊不知,爱学英语的人,真不一定就爱你家的英语学习班。
所以,之后在群里推销英语,不仅没有用,大家还会更反感。
二、错误的动机,导致错误的群结构
社群之所以叫做社群,其必要条件,就是群成员彼此的信息交流成网状结构,也就是一个好的社群,日常的信息结构应该是去中心化的。
但是,很多所谓的社群,基本上出于如下一种状态:
群主或者管理员,不断地往群里导入、转发信息,然后基本上这些信息,都没人看。
还是那句话,错误的建群动机,导致了失败的信息传递方式,到最后,一个微信群,就沦落为机构方发布信息的地方,可悲的是,还没人看。
依靠兴趣组群,真的是合理的吗?
看完上面两段的分析,有很多人想必会想到这样一种解决方式:
淡化官方色彩,用兴趣为出发点建群。
但是,兴趣真的就是群的基础吗?
一个爱看书的人,已经形成了以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在购买书籍时,通过网店、媒体等公开渠道,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读的书了,为什么还要通过群来了解呢?
一个爱看电影的人,真的就喜欢和一群陌生人谈论电影吗?
所以群根本就不是用来分享兴趣的,也不是用来接收公开渠道就能看到的信息的。
那么,什么样的群,才是有活力的?
什么样的群才是用生命力的?
一个有生命力的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群成员的兴趣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群成员一定在某个方面,存在共同的利益或需求
2、在群里,可以得到在公开渠道得不到的东西
3、群里一定存在骨干,源源不断地满足1、2两点。
给大家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由北京大学官方北京大学2019年MBA考试群
群友可以来自不同城市,来自不懂领域,从事不同工作,拥有不同兴趣,但是,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就是想考上北大的MBA,而在群里,几名北大官方工作人员,就是这个群里的骨干,源源不断地发布一些通知、内部资料等等。另外,每个群友都希望了解其他群友的情况,所以这个群又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活跃。
案例二:易烊千玺粉丝群
在这个群里,群成员也是五花八门的,但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是什么呢?获得更多的易烊千玺的消息。在群里,骨干成员源源不断地在群里分享易烊千玺的行程记录、最新消息、最新活动,很多照片、消息都是公开渠道得不到的。而群成员们,必然也会竞相踊跃发言,以显示自己对易烊千玺的爱。
小结:好的社群,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利益绑定组织,在群里,群成员能够满足其他渠道满足不了的需求。并且,信息的传递是骨干分享+群友交流的半去中心化的结构。
所以,回到标题上,微信只是社群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还是看是否符合群的特征。所以不论微信群也好,还是qq群、豆瓣小组什么的,再或者是大学社团、读书会、业主委员会之类的,只要符合群的三个条件,就都是社群。
最后说说五点注意事项:
1、在入口上,必须要保证进来的人,都符合你设置的利益需求
2、群里必须有骨干,也就是活跃分子
3、群里的骨干,必须源源不断地产出非公开信息,或特别利益(抽奖、红包、特别产品等)
4、让群成员越来越熟,越来越想彼此聊天,让群活跃(可以通过线下活动等)
5、设置在群里的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群友,要及时清理。
最后,安利一下,如果大家对我们感兴趣,也欢迎加入我们的飞聊粉丝群。有惊喜。
最后再安利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