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若潘安黑帽seo培训,才比子建\"听得多了,这里告诉你的是鬯薹鼍:潘安其实才貌双全。
潘安相貌复原图
一、潘安生平概况潘安(247―300)怎么优化,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被誉为西晋文坛盟主、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历任河阳县令、长安县令、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在中国历史上排名,这是一个特殊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千七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是一个令女人向往、男人羡慕却是任何了解其结局的人都难免替他惋惜的人。这个人俨然已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这个人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史奉献了至少八个典故: “貌比潘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望尘而拜”、“栽树立誓”。
二、潘安之貌:一出门就被女人扔水果潘安留给后世人最深印象的大概是其容貌。在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里,作为生命个体,相貌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 魏晋时期劲刮的玄学名士风,造就了属于正面评价的“貌若潘安”一词。其后,这个成语成了中国人对于一个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
据载,十七岁时潘安每当驾车在帝都洛阳城游玩,妙龄姑娘见了,难免怦然心动,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妇人则以水果向他抛过去,落在车里,造成潘安的车经常满载水果而归,久而久之,于是民间又有了“掷果盈车”之说。这种情况得到多方面印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 莫不联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 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十九岁那年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阳, 无意当中的这一举动,又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连璧接茵”这个成语。刘义庆为了映衬潘安之美,在《世说新语·容止》里跟着记载了一个男版东施效颦的趣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晋书·潘安传》记载的则是:“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左太冲,即后来因《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与潘安同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的左思;张载则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
综合各种记载,潘安“颀长而白晳”应是无问题的了,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早已变成美男子的评价标准。潘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成为美男子的称,“貌比潘安、才比子建、富比石崇”“潘安再世”“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安貌”等均是历代对于潘安美貌的赞誉之词,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三、潘安之德:曾是《二十四孝》中人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过往。
荥阳中牟人潘安,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安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 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是唐宋时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由于潘安后来卷入宫廷斗争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高龄也未能幸免,因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至此,潘安才止步于《二十四孝》中人。时至今日,大多数都不知道,原来孝子也可以这么美貌。
四、潘安之情潘安和妻子杨蓉姬十二岁订婚,两人相爱终身。
潘安五十二岁那年,杨氏不幸早逝。潘安悲痛欲绝,发誓从此不再娶妻,他做悼亡诗三首,寄托哀思。潘安的悼亡诗写得情谊真挚,哀伤缠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因哀伤过度,潘安原本稠密乌黑的鬓发渐渐被银霜侵染,憔悴不堪。
南唐李后主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所说“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潘鬓”即指此事。当时的文人亦感其情,写道: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后世遂将“潘杨之好”列为夫妻恩爱的典范。潘安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去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潘郎” 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心上人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五、潘安之才1. 文学成就潘安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 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唐代诗人杜甫《花底》诗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之句。二十岁所作《耤田赋》为歌颂晋武帝司马炎亲耕耤田之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晋书·潘安传》评价“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的相貌往往掩盖了人们对他更进一步的认知。由于历史尘埃的覆盖,至今鲜为人知的是,潘安对于家训传承的作用及方法有不少心得体会。
一是家风诗。全文如下: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这首诗的大意是,年少时束发,把乌黑浓密的头发束起来, 进入成年人行列。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恭敬谨慎,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鹤在北山鸣叫, 而鹤的子孙如不和鸣,就如折断的栋梁没有担当之力,就说明不能继承发扬家风,内心深感痛苦,无法排解。家族的家风既然已经确定,而且家规严谨,那么,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一日三省”,语出子《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亮点,尤以“一日三省”为古今圣贤所必备。
耕读传家历史上,以诗作形式为家训的著作不多,除了王阳明的三字诗《示宪儿》及这首四言诗《家风》之外,此前此后, 还有其他的例子,如:“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若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唐代卢肇《送弟》)。”“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 休觅彩衣轻(唐代杜甫《宗武生日》)。”
由于潘安的文学地位,在其影响之下,魏晋时期之后家风家训著作逐步出现,这也是潘安无意之中为中国家训史所做贡献之一。
二是耤田赋。全文如下: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壝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懎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 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
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 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 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䌨。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彩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繠,云罕晻蔼。箫管啁哳以啾嘈兮,鼓鞞硡隐以砰磕。笋簴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耤田。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
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 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沓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蹑踵侧肩,掎裳连襼。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拚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世。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 岂严刑而猛制之哉!
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 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 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
思乐甸畿,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 我庾如砥。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只攸歆, 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赋所颂的主持者晋武帝与潘安同时代,且此时潘安由于家世及作为皇帝身边的京官,所见所闻入赋中,除了文学修饰部分, 其余应较为真实可信。有几方面的史料价值:一、至晋武帝时, 亲耕耤田的面积仍是千亩,与明清“一亩三分”地的过于强调象征意义有极大不同;二、亲耕之日,帝王家族参加人员众多,“亲率群后”,说明多位后宫娘娘们也一起出动,与后世诸多朝代皇后仅参加亲桑礼不同;三、仪式上不同;四、对耤田的理解不同, 潘安认为的耤田作用是“能本而孝”“孝治天下”,既是潘安的个人理解,也应代表着此前及其所处时代不少人的体会。
2. 社会治理才能任河阳县令时,正是潘安失意之时,但仍想尽办法造福一方。
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引领民众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栽上桃李和花卉。满县花果桃李,既美且使当地民众收益颇丰。潘安因被戏称为“花县令”。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咏花,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比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 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潘安为河阳令,满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为整治民风,潘安巧用“浇花息讼”。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栽上一行行桃李,又在园内挖了一口浇花井。每天办完公事,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之上。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两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这时两人也没火气了,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再回到大堂上,潘安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潘安看他们都没了火气,才开始公平合理划分了责任,做了公正裁决。后来,河阳人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安花园旁的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
我是@邓箫文解密耕读传家,欢迎大家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