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由行(意大利自由行攻略最全)

被欧意大利自由行、亚、非三大洲紧紧环抱,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西经直布罗陀海峡通往大西洋,东北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东南由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印度洋相连,所以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地中海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凡是能全部或部分控制地中海的国家,都可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州的大帝国,北非这块处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巨大梯形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此而兵连祸结,灾难不断。1869年苏伊士运河凿通后,列强在北非的争夺愈演愈烈。至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西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夺了中部的利比亚。等到20世纪30年代末,意大利的统治者墨索里尼由于担心当和平重返欧洲时意大利会失去其应有的发言地位,便不顾实事的于1940年4月9日向三军参谋部表明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当然他的想法后来都被认定是错误的。但是由于他是意大利的统治者,所以他的态度还是得到了三军参谋部的通过。意大利开始寻找参战的机会。

意大利自由行(意大利自由行攻略最全)

意大利自由行(意大利自由行攻略最全)

1940年夏季,法国战败,虽然它保留了在北非的既得利益,但是势力已大不如前。英国正面临着被德国入侵的威胁,也似乎难以顾及北非。基于上面的情况,墨索里尼认为这是实现意大利建立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大帝国计划千载难逢的机会,遂命令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带领50万意大利军队于1940年9月13日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攻势,但是从当年12月9日起,得到了加强的英军5万人在英中东总司令阿奇博尔・韦维尔将军指挥下发起了反攻,于次年2月7日,基本上全歼了意大利军队8个师,俘虏13万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由于意大利在北非的节节败退,1941年1月11日希特勒在其签发的第22号指令中强调:“在地中海地区,英国投入了优势兵力以对付我们的盟军。从战略、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原因考虑,地中海地区的这种局面要求德国提供援助。”并进一步在文中指出,“的黎波里塔尼亚必须坚守。”由于希特勒怕北非的丢失会对意大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担心英国会以北非为基地对意大利城市进行轰炸,并迫使意大利人退出德意日的“轴心”联盟,那么这将大大损害德国的战略利益。于是希特勒决定派隆美尔组建非洲装甲兵团参加德意在北非进行的战斗。

北非战场上的火焰由墨索里尼点燃,因为希特勒和丘吉尔追加干柴而变成一场熊熊烈火。北非战场也就由此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虽然对于北非战场,只有墨索里尼和丘吉尔认为是主要战场,希特勒和后来参与的罗斯福都将其视为次要战场,但是由于在北非战场上与英国对弈的是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所以德国对北非形势的重视与否对这场战争的胜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德国**的希特勒对北非战场的意见是:

希特勒并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动干戈。他最初的侵略扩大步骤是“先大陆、后海洋”,这一战略思想可以说贯穿在整个二战的过程中。它的这一观点可从他在1940年晚夏起就将登陆英国的入侵计划仅仅作为恐吓和威胁英国的手段中略见一斑,当时意大利的情报机构发现德国进攻英国的准备工作进展缓慢,至少还要准备几年。另外1940年时,希特勒正忙于准备实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他妄想在消灭了苏联夺得“生存空间”后在回过头来对付英国。所以当墨索里尼的行动和它的计划相矛盾时,希特勒表现出极大的反感情绪。

当意大利军队开始入侵希腊,并干扰了“巴巴罗萨”计划后,希特勒诅咒发誓说不给意大利一兵一卒,并嘲弄意大利在希腊和北非的失败是自作自受。但是当1941年1月22日托布鲁克陷落后,希特勒意识到必须在给意大利以有力的支持并稳住其后,他才能着手进行“巴巴罗萨”计划,于是他发表讲话说:“……虽然对于德国来说,丢掉北非在军事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会对意大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担心英国以北非为基地对自己城市进行轰炸的意大利人便有可能退出德意日“轴心”联盟,那将大大损害德国的战略利益。……”于是他一改初衷,让隆美尔统兵南下帮助意大利扭转在北非的战局,但是不久他便强调只能进行有限的进攻,北非战场只是一个次要的战场,一切行动都不得妨碍即将进行的“巴巴罗萨”计划。

进攻北非和近东中东地区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需要把整个战局联系起来看才能看明白事实真相.由于无法从根本上消灭英国海空军,特别是英国海军,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受挫。此后希特勒改为对英国补给线下手,把对英作战重点转向地中海,希腊失陷之后英军和希腊军队退往克里特岛,克里特和塞普路斯成为掩护埃及与苏伊士运河交通动脉的屏障,埃及成了地中海战区的后方基地,苏伊士运河当时是英国本土与产油区和海外殖民地联系的重要纽带,德国要想战胜英国,则势必除之。很快德军大规模空降攻占了克里特岛,进攻矛头很快指向塞普路斯,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邱吉尔下令全力保卫塞普路斯,先后在埃及组织发起了一系列代号为“戟”的军事行动支援塞普路斯。由于德军伞兵在克里特之战中伤亡过大无法组织新的进攻,而且德意海军无法克服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威胁,所以进攻只好延后。意大利在北非的军事失败实际上为德军进入北非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借口。德军攻势直接指向紧邻运河的亚历山大港,英国人被逼到了墙角,如果埃及失守,地中海舰队将无法立足,苏伊士运河将转归德国控制,英国重要的补给线将被切断,而中东石油将沿多瑙河经多瑙-莱茵运河直抵德国南部地区和罗马尼亚的炼油厂。其实,希特勒的战略计划非常具有大局观,他的布局非常好,而且李宾特洛普的外交工作非常到位,这一点不容否认。战争之初,希特勒就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拉拢了中东近东很多国家,在北非之战开始前后中东亲德政权纷纷开始行动,配合德国的进攻。1941年伊拉克军人政变,随后开始围攻驻巴士拉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英军一面死守一面迅速从巴基斯坦调来重兵将伊拉克军政府消灭;随后英军会同自由法国部队出兵叙利亚,攻占大马士革,将准备投降德国的维希政府殖民军缴械;伊朗和土尔其此时也正迅速向德国靠拢,准备加入轴心国集团并策应德军进攻,邱吉尔紧急同斯大林协调,苏联立即派北高加索方面军出动三个集团军于1941年8月攻入伊朗北部,并且调集大军开到俄土边境,英军也由伊拉克和巴基斯坦调集重兵打进伊朗南部,英国海军在波斯湾重创伊朗海军,击沉了其刚从德国买来的两艘最大的炮舰,在两大国的夹击下伊朗迅速屈服,土尔其也被迫停止与德国的公开勾结。正是由于英国和苏联两方面迅速而有力的行动才阻止了德国在这一地区的渗透。如果德国在北非击败英国,则苏联南部就会门户大开,伊朗和土尔其等国很可能会顺应形势很快加入轴心国并出兵夺取苏联外高加索和黑海沿岸地区,因为他们与之前的沙皇俄国都有新仇旧恨,而且和苏联政府有领土争端。此时德国正在全面进攻苏联,如果苏军后院起火,其后果可想而知!!德军出兵北非不仅是为了救援意军,而且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图,既可以重创英国,又可以夺取油田,并且将中东的亲德的地区大国裹入战争圈子,还抄了斯大林的后路,也为进攻印度会合日本作了铺垫,可谓一举多得。救援不过是个幌子,这样就可以冠冕堂皇地从盟友手里接过地盘和军事指挥权,可以自由行事了---这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