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暴雨天气预报?郑州暴雨天气预报

谢谢邀请。咋夜一场大雨昨夜暴雨天气预报,农民的麦子毁了一半,老农哭了,我也没有办法。

现如今,国家实行了农业保险,是对农民种地遇到自然灾害后的一种补偿,已施行多年。可就有很多农民,认为那是在骗人,办理农业保险时疼钱,不光不交还有时骂人。我们在去年和今年办理玉米保险时就让群众骂过,差点儿被打。

可一旦发生了灾情,只能眼睁睁看着受损。去年,因灾赔付了入保险的户,没入保险的就眼红,今年开始入的多了。

农业保险是保护农民种植业的一种措施,我们作为农民来说,一定要为了慎重而加入,一旦有灾可得部分补偿,使损失降到最少。

中国降雨线已经北移,北方暴雨会成常态吗?

近期有一个很热的话题,中国降雨带已经北移不绝于耳,笔者表示怀疑,不要轻易说雨带北移 了。

昨夜暴雨天气预报?郑州暴雨天气预报

对于这种说法没有看到官方数据报道,目前仅支持今年的降水数据,今年京津冀带降水增多,笔者有亲身感受,8月19日看到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密云水库较往年多蓄水7亿多立方米,较同期增加了3倍多,这些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从这组数据来看,今年的雨带是北移了。

昨夜暴雨天气预报?郑州暴雨天气预报

河南郑州24小时降水量就达到了624毫米,全年平均也就是600多毫米,这一天就把一年的降水降下来,北方的雨是多了,

昨夜暴雨天气预报?郑州暴雨天气预报

我们国家有一条界线分明的自然地理线——秦岭~淮河,线南降水量约800毫米,成为湿润地区,线北400~600毫米,为半湿润地区,这条线的稳定由来已久。

昨夜暴雨天气预报?郑州暴雨天气预报

河南、京津冀都在北方,降水量明显较往年增多,从今年来看,雨带是北移了。

问题来了,一个地区降雨量不能因为某一年的增多,就得出一个结论,气候统计学一般把30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进行气候带的界定和划分,当然30年对于我们人类的历史还不能算特别短,但对于地质史,这个时间根本不值得一提,周期还得太短,需要更长的时间。

为什么我们还用短周期统计?一些影响全球的气侯事件就有短周期发生的,例如大家了解最多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平均4年爆发一次,我们有监测数据提供依据,东太平洋水温距平高或低0.5度,每当水温异常时,全球气候跟随异常,有些地方降水量就增多,出现洪灾,有的地方减少,出现旱灾。

如果我们用3~4年来描述一个区域气候变化,时间太短,一个区域自然地理要素描述变得会不可知,为此我们用30年稍长点时间作为周期,来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要素变化更为恰当一些。

例如,西北暖湿化导致降水量增多,甘肃、陕西一带的网友反馈信息,黄土高原、戈壁滩上原来的荒山,不知不觉长出了绿草,地表层进行土壤熟化,牧民反映这些年草场范围变大了,承畜量也提高了,牛羊产量高了很多,这一切表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气象学统计,西北地区每10年降水量就增加10毫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降水量就开始增多,一直持续了近30年,我们可以说西北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 ,降水量增多,雨带向西北方向偏移,这个结论是30年来的统计。

事实上降水量的高高低低长期作用一个地区,首先反映到自然环境变化 ,如长年干涸的河流突然来水了,新疆疏勒河下面尾闾湖——哈拉奇300年重现,河边长出了水草、芦苇,也飞来的一批批水鸟,这才是雨带变化的结果。

秦岭——淮河是一条自然地理界线,是降雨量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这期间降水量有高有低,今年河南郑州,今年降水再多,这一带自然环境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原来的旱田不能变化水田来种植水稻,干涸的河流也没有恢复。自然环境不会因一场暴雨而改变。

秦岭——淮河线由始以来,从来没有大变化,可以这么说,青藏高原隆起,第四纪冰期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非常稳定,为此不要随便说中国降雨带北移了,这是不科学的。

北方暴雨会成常态吗?

不会的,如果暴雨成常态的话,就不是暴雨了,降雨带真正的北移了。今年北美地区创出历史记录的高温,加拿大一城市气温竟然高达近50度,科威特近70度,欧州暴雨,河南郑州暴雨千年一遇,这都反映出今年气候异常。

北方暴雨不会成为常态也有科学依据的

北方暴雨成灾反映出大气环流有波动的,大气环流是影响全球尺度的天气系统,它不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那样的尺度,它不会因此有大的改变。有的网友说了怎么才会有改变呢,青藏高原原的隆起就改变了大气环流的运行,要达到这个级别,除非有了沧海桑田变化,那时我们人类也许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说大气环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在此前提下,影响到我们的夏季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就不会就太大变化,那么北方暴雨成为常态也就成为不可能。

今年副高的位置停留在日本海一带有些偏长,加之有台风“烟花”助阵,一场暴雨非常巧合地降落在太行山山麓带,这种巧合不是每年都有,只是今年遇到了,有随机性。

一般来说,北方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印度洋,相反太平洋距离我们近,机会并不是很多,印度洋距离我们这么远,间隔万水千山,一次暴雨的形成也就难了。

太平洋水汽多数是台风带来的,例如今年郑州暴雨就有台风”烟花的功劳“。2018年”温比亚“、”利奇马“重创山东寿光、潍坊一带,导致北京菜价连续的上涨,这都是台风暴雨所致,历史上台风北上的次数有限,为此台风暴雨也就很少了,不能成为常态化。

气象学上统计北方暴雨也不是很多,非常大的有四次:

1963年8月上旬的河北内丘县獐么乡,24小时降雨量950毫米。

1975年8月上旬的河南泌阳县林庄,24小时降雨量,1060.3毫米,至今还没有打破,这次是台风惹得祸。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房山河北镇,从午后到半夜降雨460毫米。

2021年7月下旬的河南鹤壁科创中心,24小时降雨量622.7毫米。

总体上平均15年一次,而且位置不固定,并没有什么规律。从统计上来看,北方暴雨也难以成为常态化。

一场暴雨给人们带来的惊吓短期内难以恢复平静下来,我们不能因此而做出过度的揣测,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国是一个季风性气候非常典型的国家,降水变率大是季风气候特征,即使不是大暴雨,夏季雨带在北方多停留一段时间,雨水多的让我们也非常惊讶,而这种情况常常会发生,只是不同区域而已,为此我们国家的防洪标准比世界上很多国家要高。今年德国24小时降水量88毫米,就让德国趴下了,造成了几十人死亡,多座水库面临决堤,这在咱们国家的看来简直是笑话。

一场暴雨改变的是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而不是过度惊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自然,改造自然,提高我们抗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