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宫殿,过去叫“紫禁城”,现在叫“故宫”古代文化中的历史。它有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辉煌与沧桑。
紫禁城修建时间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书营建北京皇宫,直到清朝,都在不停地完善。修建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永乐开创:这时配合营建都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南拓,并完成北城墙的修建,确立了皇宫的规模与布局。1417年,紫禁城开始营建;1420年底,紫禁城的主体工程竣工。
英宗完成:明朝发展到此时,已经有比较充裕的财力、物力,京城个城门的瓮城、日、月、天、地坛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1441年,明英宗下令重新修建了乾清宫、坤宁宫以及外朝三大殿,并重申“定都北京”,故宫由此正式成为皇宫。
嘉靖扩建:1544年,嘉靖加筑外罗城,因工程庞大只筑成“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周围二十八里,共七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广宁门、广渠门、东便门、西便门。
清朝修建:经历明末的战火,紫禁城已经破败不堪。清军定都北京后,在继承明代紫禁城的基础上,花了十四年时间将其修复、扩建。
故宫在明清时期为什么叫“紫禁城”?紫禁城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依据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天空的正中央,是天帝所居,因此,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天人对应,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应该有一个“紫”。
同时,皇宫是皇家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一般人不得进入的禁区。所以,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的设计中的古代文化特色遵循儒家礼制:儒家礼制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宫殿设计的思想基础,依据身份制定出体现社会等级的建筑结构、规模、形式与色彩。
故宫一样依据礼制而建,中轴线对称,左边太庙,右边社稷坛。外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后三宫与东西六宫的布局,都符合中轴线对称原则。
象天法地:依据天象和地理方位营建宫殿。古人认为,天庭以紫薇垣为中心,其余星座有规律分布周围。依据天圆地方,地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故宫的布局就是以天子听政的太和殿为中心,前为五门,后为寝宫,寝宫两边有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护卫,布局皆以帝王为中心。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土的方位为中,位于故宫中心三大殿的台基就是土字型,表示王者居中统治四方。
木属东方,色彩为绿,表示希望与成长。明代将太子居住的的宫殿建与故宫的东侧,乾隆年间修建的“阿哥所”也选址东部,屋顶都是绿色琉璃瓦。
火属南方,色彩为红,因此,南门、午门的色彩都是以红色为主。
水属北方,故宫北部供奉玄天大帝,殿后正门有一块栏板是双龙水纹。
金属西方,表示秋季,因此将太后居所安排于故宫西边。
故宫的布局故宫是三重城墙包围之下的“城中之城”,外观规正,是正式城墙建筑。其整体呈矩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故宫的所有建筑,有前朝与内廷两部分构成。前朝就是故宫的前部,以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为中心,这是帝王治国理政、颁布政令、举行朝会大典的地方。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文华殿、武英殿。内廷是故宫的后部,包括三宫和东西六宫。
故宫三大殿的重新修建故宫是木质结构,古代又没有避雷针,所以自建成以后,火灾不停。前前后后重建与重修7次:
一、永乐十九年四月,三殿火灾。到1441年,三殿重新建成;
二、1557年,三殿再次火灾,1562年,三殿重新建成;
三、1592年,三殿又火灾,1615年开始重建,1626年,皇极殿先建成,第二年,中极殿与建极殿先后建成。
四、顺治年间,又重新修建三大殿;五、康熙八年,康熙下令修建太和殿、南北五楹、东西广十一楹、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一丈。殿前丹陛五出,环以石栏。龙墀三层,下一层二十三级,中上二层各九级;
六、康熙三十七年,重建太和殿;
七、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太和、保和、中和三殿。
修建故宫所用石头的开采和运输方式营建故宫所用石料主要有汉白玉石、花斑石、青石、花岗石。
其中最主要的品种为汉白玉石,色调浑白,质地均匀而且体积大,是上好的石雕材料。冠绝故宫的是保和殿后的一块云龙阶石,长16.5米,宽3米,厚1.7米,用一整块汉白玉石雕成,重200多吨。
这些石头主要产自北京房山县的大石窝和涿州的马鞍山。因为用量大,明代朝廷还专门派驻工部以及御史官员,监督开采。
选好开采地后,需先剥离表土,再挖出砾石、砂层,要清除十几层乱石。优质石材埋藏较深,开采后从地下翻出。特大石材,翻塘上车需要一万名军工。
不仅要将石料就地加工成粗料,而且要把石料剥离地到装车地凿成一个斜坡,垫上滚木,用撬杠、人拽,蜗牛速度移动,每天行程2~3公里。
故宫城门故宫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位于南面城墙的正中;神武门位于北面城墙的正中。南北两门与皇城正门天安门、京城正门正阳门、南外城门永定门正对着,全部位于中轴线上。
东华门是故宫的东侧门,是大臣进出紫禁城的宫门,皇帝去世后的灵柩也从此门出。
西华门是故宫的西侧门,门楼内存放着大量阅兵所用的铠甲,内务府就设与此处。皇帝与后妃如果要去西苑,则要从此门进出;参加宫中庆典的臣工,也需走此门。
“东宫”太子将来要承袭帝位,身份显贵,是江山社稷的希望之星,因此居住在故宫的东部,俗称“东宫太子”。
“东宫”就是位于故宫内廷东路的毓庆宫。正门为前星门,东、西暖阁是供奉佛像和礼佛的殿堂,第三进院落的正殿是毓庆宫,著名的“废太子”胤礽就在此居住过。
1662年,十二岁的弘历因康熙赏识而住进毓庆宫。乾隆年间,读书的皇子、皇孙大多居住与毓庆宫,直到15岁才搬出。到了清朝末年,毓庆宫改为小皇帝的学堂,光绪、宣统就曾在此读书。
故宫中的珍宝故宫作为皇家宫殿,里面收藏无数奇珍异宝,以文物类、古建筑类、图书类为主,藏品总量达180多万件。故宫现建有珍宝馆、钟表馆、青铜器馆、皇宫礼乐展、天府永藏展等,可供参观。
故宫藏有各朝各代的绘画作品近5万件,基本包含各时期的名家大作;陶瓷约32万件,不乏稀世精品,比如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还有钟表1500余件,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藏品,有国产与欧洲进口两类。
故宫是中国古代王朝宫殿的总结性杰作,一树一木都凝聚着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今天的故宫如同一张古老的画卷,绽放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参考文献:
单士元《故宫史话》
杨莫《故宫——盛世屋脊,紫禁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