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说的没错,国内球员想要快速提高水平,欧洲职业联赛是唯一途径武磊没有在中国。
中国本土球员目前只有武磊一人在欧洲五大联赛有出场机会,这和日韩的群狼效应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体现在赛场上,就是我们球员的技术动作没有自信,因为对方的动作频率比我们要快得多。体现在球队整体,就是我们的攻防缺乏连贯性,成绩江河日下,而日韩几乎没有缺席一次世界杯。
发展自己的职业联赛非常重要,但是需要的周期太长,而我们联赛的职业化程度远没有达到欧洲的水准,通过俱乐部自负盈亏根本不可能,所以不可能长期投入这么多的资金,而且像恒大和苏宁已经出现了资金问题。
提高中国足球的唯一方法就是选派更多的年轻球员去欧洲联赛磨炼,只有出现了更多像范志毅、孙继海、邵佳一、武磊这样的留洋球员,中国足球才会有质的飞跃。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不论是成年国家队还是各级青年队,我们被日韩两国甩得越来越远。我们总是看不惯这两支球队,看不惯他们的狂妄,因为让我们很不舒服,但我们却拿他们的成绩没有任何办法。
韩国足球职业联赛是亚洲开展比较早的职业联赛,但是参赛球队过少,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日本是在1993年才开启了J联赛,几乎和我们同步,但是他们两国的足球发展已经将我们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韩国国家队在2002年世界杯时,在欧洲效力的球员寥寥无几,受益于主办2002年世界杯和荷兰籍主教练希丁克的大力引荐,到了2006年世界杯,韩国队已经有5名在欧洲联赛效力的球员,他们分别是:李荣杓(英超托特汉姆热刺)、朴智星(英超曼联)、李乙容(土耳其特拉布宗)、安贞焕(德国杜伊斯堡)、薛琦铉(伍尔弗汉普顿)。
在2004年奥运会之后,韩国足协加大了推动选拔球员赴欧洲联赛踢球的力度。韩国足协早在近20年前就制定出一个计划,每年选拔出一定数量的球员,向欧洲俱乐部大力推介。在让球员走出去这个问题上,韩国足协的态度非常坚决,制定出了一系列转会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韩国俱乐部在和国外俱乐部商谈时漫天要价的现象,又获得了国内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像目前红得发紫的孙兴慜就是通过韩国足协选派出去的。目前孙兴慜在英超的总进球数已经超过了前辈朴智星,成为英超历史上进球最多的亚洲球员,而且他还会继续打破这个纪录。
另一方面,韩国球员远赴欧洲联赛,不仅锤炼了球员的技战术能力,水涨船高,也间接促进了韩国国家队提高大赛成绩,使韩国国家队得以连续参加世界杯这样的世界大赛。随着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机会的增多,也使更多的国内年轻球员有了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赢得了欧洲俱乐部关注的目光。
在2019年亚洲杯上,韩国队参赛的23名球员种,有7人来自于欧洲球队。除了孙兴慜,还有效力于奥格斯堡队的具滋哲、纽卡斯尔联队的寄诚庸、维罗纳队的李昇祐、波鸿队的李青龙、基尔队的李在城以及汉堡队的黄喜灿。
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联赛效力的韩国球员并非只有7人,实际效力于欧洲各级联赛的球员有数百人之多,韩国国家队出于球队战术需要和培养新人的目的,将一些球员排除在了23人大名单之外。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国家队身上,他们的海外球员几乎可以装备3支国家队,而且他们的旅欧球员人数还在进一步扩大中,这也让中国足球圈五味俱全,羡慕嫉妒恨兼而有之。
中国足协和职业俱乐部于球员留洋问题,一直以来都抱着自生自灭的心态,最著名的事件当属2002年世界杯前夕,为了保证国家队备战,足协对于所有涉及到国外俱乐部的转会紧急叫停。像大连实德的中场大将李明,已经和英甲球会斯托克城谈好了转会事宜,只差签字了,最后不得不放弃,而国家队最终的名单上居然没有李明,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谢晖身上。
一旦有国外俱乐部看中国内球员,球员所在的俱乐部会将球员的身价大幅提高,直接吓退对方俱乐部,导致转会谈判夭折,最终鸡飞蛋打。最令人惋惜的当属陈涛,这位2005年世青赛中国队最具才华的球员,突破能力炉火纯青,盘带和传接球技术极具特点,还有一脚精准的任意球。他想去更高的联赛磨炼,却被沈阳金德俱乐部一纸廉价长约羁绊,蹉跎数年,最终泯然众人矣。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实际上破坏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对于中国球员走出去是非常有害的。很多国外经纪人感觉和中国人谈判很麻烦,久而久之国外俱乐部不愿意和中国俱乐部商谈,形成了恶性循环。
缺乏国际大赛的机会,中国球员想实现留洋梦想,只能依托于球员经纪人,而实际上国内优秀的职业经纪人并不多,国外经纪人又不会将重心放到国内球员身上,中国球员赢得一个顶级联赛的试训机会都很难,大多数留洋球员只能委身欧洲三四级联赛,这就是中国球员在欧洲联赛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