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大家好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在高校做人事工作,与高校教师接触很多,也比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现在的高校教师,工作强度非常大,有些可能是出于生存或者晋升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进则退、身不由己的压力。

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对于985、211或省属高校的教师来说,其工作往大的说就是教学和科研两样,但具体到事务上那就太多了,上课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面,我就详细列一下,高校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做些什么事。

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先说教学方面的工作当老师必须上好课吧,如果连课都上不了上不好,那你这个教师就是不完整的。而从你下定决心认认真真做个好老师开始,就有下面这些工作在等待着你。

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大学的老师要做什么-大学行政老师是做什么的

第一,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吧。备课得有教案,有ppt,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和系里老师一起研讨,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一些现场实践的经验需要不断地加入教案中。如果是老教师,这方面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如果是刚开始接触课程的年轻教师,花一周时间准备一堂课也很正常,很多时候还要先去观摩学习老教师上课。

第二,等教师上了几年课后,积累了一些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发现可以编写教材或辅导书了。而想要编一本好的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反复核实知识的准确性,需要设计结构,需要推敲语句,历经反复修改,最后成稿。这一过程,少说一年,多则好几年。

第三,上过几年课后,慢慢摸到了教学的一些门道,自己备课也得心应手了,这个时候就发现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做些文章了,所以要做一些教学研究,包括写教学论文,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以及申报教学成果奖励。这些东西也不是说必须的,但有利于相关课程教学的延续性,如果将来换一个老师来讲,那有了前期这些教学研究成果,他就可以更快地上手。

第四,等教师成为该专业的老教师,甚至是课程负责人了,他就要开始琢磨课程建设的工作。所谓课程建设,就是新建一门课程,或者把一门传统课程打造得更精细。比如说要给机械学院的本科生开设一门摩檫学的课程,那需要琢磨,给本科生需要讲哪些内容(摩檫学也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深,是否采用双语教学,是否设计实验、实习环节等等。如果能开一些特别的课程,那对学生将来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当教师成为专业大牛,开始挑整个专业大梁的时候,他又要开始琢磨专业建设的工作。专业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核心的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一个培养计划至少要执行4年吧,关乎好几届学生,所以要非常谨慎。专业培养计划要从大一设计到大四,每一门课怎么上,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有清晰的预判。这算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了。当然,作为专业带头人,你也不用亲自做,但需要调动起全系的力量,也是非常费心费力的。除了对内的建设,还要应付上面的专业认证等等,很操心的。

上面五个说的基本上是本科生教学工作,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教学,一般都是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的,不太好计算其工作时间。

再说说科研方面的工作对稍微好一点的本科高校的教师来说,没有科研基本上就没有前途。可以说,高校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科研工作上的。

第一,做研究。对于工科教师来说,研究基本上就是理论计算和实验,实验又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品的制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等,虽然很多实验是学生在做,但老师一般是要定期指导,甚至守在一边的。文科教师也特别不容易,需要看大量的基础文献,需要调研数据,需要实践支撑(不能再说了,再说多我也不懂了)。理科教师可能会好一些,比如数学物理,主要是编程计算。

第二,写论文。具体的研究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只是一部分,或者说只是一个地基部分。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写论文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有些人一提到写论文就想到职称评审,其实大部分人写论文不是为了职称,而是对科研工作的一种记录和总结。而把论文发表出来,也是向学术界宣布自己是这一成果的发现者。由于论文对理论、创新点、研究过程等方面有严格的写作规范,所以,写论文本身就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特别是写英文论文。当然,也有一些老师不热衷写论文,他会把多年的成果攒起来组成一篇论文,这样,其实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时间来做研究。我们现在很需要这样的老师。

第三,申报项目。研究工作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实验学科,买仪器设备是一个方面,买实验品也是一大花销,还有出去开学术会议,外出调研,论文版面费等等都是挺大的花销,所以需要申报项目,靠项目经费来维持研究。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基金项目是比较公平的,支持面也比较广,而企业项目则多数需要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另外还得有一些关系,一般年轻人比较难独立拿到企业横向项目。申报项目就需要写申报书,申报书的工作量不亚于一篇论文,除此之外,项目中期汇报、结题汇报都需要花不少时间。

第四,申报专利和成果奖励。专利主要是理工科,成果奖励则适用于所有学科。成果奖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我个人觉得除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社科奖外,其他级别的成果奖励顶多都只能算是鼓励奖,还算不上真正的科技进步。但申报成果奖励很花时间,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都要耗在里面。

第五,平台建设。同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后,他就要肩负学科平台建设的重任。学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非常非常重要),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团队建设),学位点建设(能不能招硕士博士),最后学科还要面对学科评估的考验。

最后还有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现在,完全埋头自己干的老师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学术交流、学术合作越来越密切,学术服务、成果转化渠道也越来越多。所以,高校教师在这方面也会投入大量精力。

第一,学术兼职。学术兼职其实是一个人学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学会会员、理事等,这类兼职本身没有实质工作,但绝对会为你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比如做评审专家。另外还有期刊编审、审稿人,学术会议召集人等兼职工作。

第二,咨询或讲座。高校教师到了教授这个层次,基本上都会收到各类讲座邀请,有面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有面对企业专业人员的,还有同行交流的。讲座一般都有不菲的收入,但真正的大牛是不愿意去做这类讲座的,太费时了。

第三,成果转化。高校教师比较成熟的成果可以和企业对接,有的是企业派人到老师实验室来配合老师做,也有的是老师定期到企业现场去做,因为要做成产品,所以要考虑的事情比单纯的研究要复杂很多。比如我研究生期间和老师一起为企业设计了一台机床,实际上我们设计的部分只有刀头和控制部分,但实际做的时候还要考虑与整个电气部分的结合,还要考虑工人操作界面的设计等等。这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做成果转化的原因,因为做着做着就容易被带偏。

大多数老师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以上的这十几项是除去课堂教学的其他工作,还不算全。而一个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年均课时需要达到32学时或者64学时,差不多就是一周1-2节课。刨去这些时间,留给老师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且,以上这些工作真的是身不由己的,到了那个阶段你就得承担,否则可能会被同行或整个学术界遗弃。

前段时间,我和几个80后年轻老师聊天,我说我已经好几天晚上加班到12点才睡了,他们都笑,说他们常年12点后睡觉,上午6点起床,中午就在办公室眯一会,而且没有周末,节假日也就是抽一两天陪孩子。当然,这几个老师学术和教学都做的很好,可能也不是每个老师都是这种工作强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老师不上课的时候也绝不会闲着,要干的事情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