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觉得,饮食方面,宁德偏甜鲜,当然也不是人不能吃的,只要作为人都能适应,气候常年湿润,不干,宁德城后面是高大的山脉,雨水充足,气候宜人,每年五月到十一月是台风季(这几年都没有大的台风来过),关于职业方面没什么好说的!我不了解?宁德新能源可以换车间吗。但我知道宁德新能源是很好的公司,对员工很好,工资高,在我们那儿名气很高,而且新能源科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前途好。作为一个宁德人,我告诉你,我们这儿很欢迎外来人员,大家一起发展,可能是宁德刚刚开始发展起来,大家都不富裕,没那么多傲气。
宁德新能源公司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宁德新能源是在宁德蕉城区,周围环境还是不错。听去过的人说,工资待遇挺高,暑假工都能拿3000-4000千。但是去过的人都不想去了,本地人都不去,只能从外面招一些人进来。做电池的辐射较大,对人的 身体不好,没结婚的是最好别去。那边好像还经常有che jian shi gu,会si ren,但是和government走的比较近,总是能安全躲过。差不多是用life来赚钱吧。。。。 说的仅供参考,最好是问问那边的宁德人。望采纳
为什么电动新能源车不能走车电分离这条路?
车电分离没有普及的可能性,新能源汽车电池污染是伪命题关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方向的讨论经历了很多年,现阶段确定的技术方向包括电池类型多元化、充电站的普及以及充电道路的配套建设,唯独车电分离(换电站)没有被主流车企接受,原因实际并不难以理解——换电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
1:换电要求动力电池类型完全相同,这点是绝对做不到的。比如高性能汽车可能坚持使用镍类三元锂,这些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且放电效率高。而追求性价比的车辆则会开始慢慢转型磷酸铁锂电池,此类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且综合性能不见得都会很强,但是安全等级高且制造成本低,对于普通代步车而言会是不二之选。那么电池类型的无法一致,这对于换电站则是巨大的挑战。
假设换电站要储备主流动力电池的三种类型,储量按照多少台车储备呢?就算是50台车吧,那就是150组动力电池。按照每组电池组的容量为低标准的50kwh计算,仅仅电池组的储备成本就要高达1100万以上,加上场地、硬件、人员等诸多成本,没有2000万的启动资金能考虑建设换电站吗?而新能源汽车使用充电桩充电每次的成本只是几十元,换电的成本自然不能高于这一彪悍尊很多,否则必然没有客户;那么哪些资金会愚蠢到巨额投资等待“细水长流”呢?
2:换电要求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技术标准完全一致,然而这100%不可能实现。比如某些年度研发资金投入接近百亿的自主品牌,其数万人的研发团队呕心沥血研发出的IGBT模块、电池温控系统、电池组预热系统、高效率放电、超级电容动能回收等等。让这一企业把研发成果拿去给一些几乎没有研发投入的三四流车企共享,甚至拿去给外企共享——您试试看提出这一建议值不值得左右开弓1000个大嘴巴,什么叫专利保护?什么叫民族汽车工业振兴?
那么在电控系统技术做不到一致的前提下,这些车即使做到了动力电池类型的相同也不能互换电池组。要知道同一种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会有巨大的差异,比如镍类三元锂有系统能量密度超160WH/KG的高标准类型,同时也有140WH/KG的低标准选项,放电倍率、放电效率、电池组线束、温控系统等等结构的PACK工艺差距都会很大。试想换电站无法识别哪些电池组有问题或哪些电池组是高标准,盲目的换上不同品牌的电池包如果引起车辆失控或自燃怎么处理呢?
再假设一个问题:不同标准的电池组用在不同功率的电动汽车上,相同的参数与容量的电池组用在60kw电机的代步车上在高速公路驾驶,其续航里程可能连300公里都没有;但是如果用在120kw电机的准性能车上,同样的高速巡航不会轻易达到恒功率高电耗转速区间,结果则是电耗很低可以行驶400公里以上。相同容量的电池组无法保证车辆续航的一致性,这会为换电站带来多少不可以预测的问题呢?
综上所述,换电站可以说是门外汉对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的一种猜想,可以说完全没有实施的价值与可能性。能采取换电的只有单一品牌在小范围为用户提供的特殊售后服务,亦或者是商用车辆比如公共交通才会选择这一模式;然而一旦配套的充电道路开始兴建,小范围的换电模式也会完全取消。乘用车的换电预计会采用低功率的地面无线充电,对于平均电耗15kwh/100km左右的家用代步车而言已经足够了。
中重型商用车应采用架空接触网的“无轨电车”模式,高铁与无硅电池均以这种方式实现与道路相同的准无限续航。普通商用车采用这种模式无非是为电动车加上充电弓,搭线充电功率足够高可满足所有车型;而架空接触网的假设成本还要低于无线充电道路,所以可实施性是非常高的。这一模式在国内淘汰了很长时间,但很可惜还是被海外某些地区先行测试并开始实施;由此也可见充电道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不对呢?
总结:换电站没有实施的可能性,解决车辆续航问题只有配套设备的建设与电池类型的多元化。充电时间30min并不是问题,因为与加油相比20分钟的时间差带来了的用车开支十倍的减少,真正使用过这些车的人并不会有很多抱怨。至于所谓的电池污染也是缺少常识,主流的磷酸铁锂与镍类三元锂并没有重金属,电解液的污染性也是很低的;相比电瓶车铅酸电池的严重铅污染而言可以忽略,尤其是在溯源平台对每一节电芯的监控严格到另车企无奈的程度后,电池的回收再制造几乎没有漏洞。
重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汽车使用后大部分不会直接报废,在分拣测试后会陆续进入电力与通信行业作为储能电池使用——这就做梯次利用,这些电池可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使用30~50年,为电能的清洁转型会做出巨大的贡献。电动汽车之所以会叫做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终端零排放,能驱动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才是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看问题要宏观要看本质,电动汽车只是第四轮能源变革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