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有声小说西游记唐僧,我是晨曦小荷,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西游记》中为什么要唐僧去西天取经?简单一句话,唐僧最有资格去取经,主角光环。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因:
一、佛祖观东土大唐有大乘气象,所以要把大乘经 典传播到东土大唐帝国。说白了就是要扩大佛教影响力。
二、与其送经不若取经,这样才显得庄严和神圣。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上赶了不是买卖。
三、唐僧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的第十世转世。属于佛教人物。
四、本质来说孙悟空、沙悟净、猪八戒等等角色开始都可以算成道教人物。所以他们不具备取经的资格。只能是配角。
五、李唐王朝是尊道教的,就如同明朝皇帝也尊崇道教一样。唐僧的取经之旅也是让佛教在东土兴盛的一个新开端。
六、唐僧西游取经可以把东土威仪传播四方,这也是作者所处时代人的胸襟。明朝人是开放和领先的。正如李唐王朝。
七、自宋、金以来儒、释、道渐趋融合,彼此学习和借鉴。集大成者屡见不鲜。诸如传说的吕洞宾、刘海蟾,现实的王重阳、苏轼、全真七子、王阳明等等。吴承恩先生也是这三教的大家风范。有人说西游记里崇佛抑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看待。小说里玄奘法师的父亲是大儒,师父是佛陀,弟子是道家至尊的徒弟。英雄莫问出处,智慧和慈悲难道有姓佛、姓道、姓儒的分别吗?
八、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因为天竺在唐朝的人的印象里在西方。或者说佛经、佛教从西方的西域先传播过来。古代人对地理的理解如此。那里是佛教的诞生地,自然唐僧要去那里取经。
九、唐僧是以凡人之身去行圣人之行的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外有山川阻难、路途凶险,内有人身七情六欲的考验。唐僧西行就是一次修行之旅。凡人可以超越自我,这是榜样作用。所以主角必须是唐僧。若有心,你我皆可是唐僧,去追求智慧,去追求善良慈悲。
十、唐僧不凡,那徒弟几人难道就不是唐僧的身躯一部分吗?这就是唐僧不凡的地方。
总之还有很多理由,我就在这里耍会大刀,希冀能有抛砖引玉的效果,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那么就是最让人开心和欢喜的事情了。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和转发。谢谢!
小说《西游记》中唐三藏品行如何?
谢邀!江流儿的品行~
《西游记》中的主角唐僧因为父亲陈光蕊带妻子上任途中被奸徒截杀,其母为报肚子中的孩子忍辱偷生,孩子降临时受到神仙托梦,于是其母把唐僧放入木盆放入江河,被金山寺长老相救,托人抚养到十八岁,直接削发修行。其来历也说明是神仙送的,那其性格秉性也应该是神仙给设定了的呗。
光阴迅速。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言讫而去。
却说此子在木板上,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涯边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唐僧从出生到长大就直接做啦和尚,但其对自己的生养父母一无所知,这种追根溯源是人本性,于是有了唐僧从母亲遗留血书知道了父母之变故,产生了报父母之仇之念,报父母生育之恩之念。开始了寻访母亲,拿母亲信物找到外公,禀告唐王,拿杀奸贼,又获得父亲复活,一家老少安好团圆。于是自己从此安神修禅。
玄奘读罢,不觉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十八年来,不识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亲。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师父道:“你要去寻母,可带这血书与汗衫前去,只做化缘,径往江州私衙,才得你母亲相见。
丞相大喜,就令军牢押过刘洪、李彪,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进了相府,光蕊同小姐与婆婆、玄奘都来见了夫人。夫人不胜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庆贺。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为团圆会。”真正合家欢乐。
。唐王准奏,即命升陈萼为学士之职,随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
报父母生育之恩,雪父母被害之仇,尽为人子女之孝;同时报答长老养育之恩,投身佛教。这算唐僧第一品行吧!
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第二个品行应该是大善大德,为普渡众生而选择了自己一生的从事事情和工作,放弃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牺牲了自己的人生普通幸福生活。
第三个品行应该是有很深的心智和毅力,这也是他走上西天取经道路必须拥有的品质,不然面对千山万水,众多妖怪如何能坚持下去。
第四个品行应该是愚忠,进入佛门之后,对于佛门神仙那是恭顺有加,听从百分百,所以面对一些事情时不能看清,不能理智灵活聪明解决。
第五个品行应该是喜欢美不喜欢丑陋,你看他看到美丽的东西还是喜欢的,看到丑陋的东西还是有厌恶感的,当然他也一直在修炼一方面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心性。
第六个品行胆子小,会被妖怪吓的要死,看见凶恶的东西会害怕,遇到困难困境就手足无措的样子。
第七个品行怕女人,面对如花似玉所有的女人,不管是真人还是妖怪变得,他都会出现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化解,只是咬定坚持自己佛门戒律而已。
第八个品行也是喜欢听顺承话,耳根子软,不然也不会被猪八戒多次挑拨,针对孙悟空进行糊涂的惩戒。
第九个品行心智在某些方面不够通窍,很多人生常理看不清,看不懂,看不透,自我意识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经常会做出错误判断,做事有点糊里糊涂。比如到大雷音寺受到迦叶的索贿,肯定想不通这个道理,但也没办法反驳。
第十个品行依赖性还是很强的,一路取经依赖徒弟们的扶持救助,自己就知道念经,没有多少主见,遇事慌乱,虽然是个领导人,却没做好多少领导工作。
总之唐僧作为人类追求更美好事物的代表,有人类本身很多存在的复杂性,活生生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优点缺点并存。参考资料:《西游记》
作者@说客先生dys123 爱好庞杂,中庸之道,趣聊历史,文化畅谈,欢迎交流,趣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