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食品安全简化图!
对于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吃,本意是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关于汉字“吃”的演变过程,篆书是这样写的:
这个篆书“吃”字,是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查阅到的。当时“吃”字的写法已不是“喫”字的写法了。
上图中的隶书“吃”字,不是从汉碑上查找到的,我专门查阅了《汉碑书法字典》,遗憾的是,汉碑上没有一个隶书“吃”(喫)字的写法。
上图中的草书“吃”字,就是沿袭了篆书中“吃”字的写法。
上图为行书“吃”字,其中苏轼和黄庭坚二位书法家用的是“喫”字,而敬世江用的则是“吃”。
上图为楷书“吃”字,是唐人颜真卿和柳公权写的。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汉字“吃”的根在篆书,而在草书、行书和楷书的书写中,只有苏轼和黄庭坚书写时用了“喫”字,其他书家用的都是汉字“吃”。
为什么罐头里的食品不容易变坏?
通常大家说的“食品变质”是指食品的腐坏。食品腐坏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比如细菌和霉菌。微生物要生长,需要营养成分、水分、菌种以及合适的化学环境。通过控制任何一种因素,都可以防止细菌生长,食物也就不会变坏。罐头中有丰富的养分,也不缺水,对细菌的控制是通过彻底杀菌和杜绝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来实现的。
罐头的制作,是先把食物封装在罐头中,再进行高温加热。通常是要加热到罐头中的每一个部位都达到120°C以上,并且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是在20分钟以上)。经过这样的加热,不仅细菌霉菌被杀光了,细菌孢子也被杀光了。因为已经密封起来,所以也不会再有细菌进到食品中。没有了菌种,无论其他条件怎么适合微生物生长,也不会有微生物长起来。所以,罐头食品并不需要防腐剂,也不需要控制pH和含水量,就可以长期保存。
食品行业中所指的“变质”,除了细菌生长,还包括风味和口感的变化。风味的变化通常来源于风味物质的散失和油脂的氧化等,而口感的变化往往跟含水量的变化有关。因为罐头食品是密封的,水分和风味物质不能散发出来,隔绝了空气氧化也不容易发生,所以风味口感的变化也不明显。
从食品技术的角度说,罐头食品可以无限期保存而不变坏。不过,现实中还是会设定一个保质期,比如一年或者两年。一方面是为了促使食品流通,避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有的罐头容器的材料中可能有小分子物质渗出,设定一个保质期,也可以避免因为时间太长而渗出的这些小分子物质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