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的典故见于《 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祖姬奵, 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 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 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 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 晋国大夫 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祖姬奵:“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祖姬奵,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 杜回来报答你!
衔环典故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 杨宝九岁时,在 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 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 杨秉、曾孙 杨赐、玄孙 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历史上好人有好报的名人真实案例有吗?
当然有的。春秋时期的“赵氏孤儿案”家喻户晓,但在这件事之前两代,赵氏的掌舵人赵盾就曾面临过灭顶之灾;不过他的善行,帮助他躲过了一劫。春秋后期,中原头号大国晋国的大权,被六卿—也就是六个权贵家族掌控,甚至君主的册立都掌控在他们手中。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第二年,在各方压力之下,主政的赵盾立年幼的太子夷皋为主,是为晋灵公,其后晋国大政基本上被赵盾掌控。
赵盾虽是权臣,但并不是个坏人,他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极为清贫、为人宽厚、心肠善良。
有一天,他去首山打猎,在一颗桑树下发现了一个面有菜色、饿得奄奄一息的男子。赵盾心生恻隐之心,于是分了一些自己随身所带的食物给这位可怜人。
这个男子虽然极饿,但只吃了一半就停住了。赵盾很奇怪,就问他怎么不吃完。这位男子说:“我出来讨生活已经三年多了,不知家乡的老母亲是否健在。这些年我没什么出息,没条件孝敬她老人家,想把剩下的这些食物带回家给她吃。”
赵盾一向敬重孝敬之人,于是他让这位男子大胆吃饱,自己又送给他大量的饭菜、肉。
其后,对方告辞而去。对于这种举手之劳,赵盾也没放在心上。
不久后,晋灵公逐渐长大了,但也一步步长废了:他不仅极尽骄奢,而且对手下极为凶残,随意草菅人命。曾经有位厨师没把熊掌做好,就被他当场杀掉,并把尸体随意扔出宫殿。赵盾等重臣时常进行劝告,反而引起了晋灵公的反感。
有一天,晋灵公派杀手前去刺杀赵盾。但当这位刺客发现赵盾住处极为简朴时,不愿意杀害这么一位忠臣,但又不能违背晋君的命令。两难之下,最终他撞柱而死。
不过晋灵公不会这么罢休。公元前607年9月,他在宫中设宴招待赵盾,实际上埋下卫士,准备在酒席中将其杀害。
对此,赵盾浑然不知,于是如约进宫赴宴,眼看就要羊入虎口。
但是,当初他在桑树下救助过的男子此是已经做了晋灵公的厨师,对这些计划一清二楚。在酒席上,他找机会劝赵盾少喝酒、尽快离宫。赵盾虽没认出他是谁,但也察觉到情况不正常,立即起身退出;晋灵公眼见召唤卫士不及,急忙放出了自己养的恶狗扑咬赵盾,但被那位男子挡在身前、徒手将狗击毙;紧接着,晋灵公的卫士们杀上前来,也被这位勇猛的男子顽强击退。
最终,赵盾全身而退,当他问身前的这位男子为何要救自己时,对方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感慨万千,询问其姓名,但对方闭口不言,悄然遁去。
最终,在赵盾外逃的途中,他的弟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百姓无不称快。其后赵盾立晋成公即位。
多年后,晋灵公之死,也成了赵氏几乎被灭门的理由,不过这都是后话,最终赵氏还是顽强的延续了下来,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