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伏贴时间:又到三伏,三伏贴该不该帖?

“冬病夏治”是怎么回事2015三伏贴时间

2015三伏贴时间:又到三伏,三伏贴该不该帖?

“冬病”就是易在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虚寒性体质人群易发,常见症状为畏寒喜暖2015三伏贴时间、怕风怕冷、神倦易困、手脚冰凉等。气衰血少、元气未充者,尤其是老、幼、女性最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这往往是外感、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患发作的内在诱因,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病根”。“冬病夏治”常包括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肢体麻木疼痛、寒湿腰腿痛等;亚健康、免疫力低下及多种儿童、老年性疾病。所以,只要体质偏于虚寒,都属于“冬病”的范畴。

“冬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2015三伏贴时间,加之冬天外界环境气温寒冷,这样内寒与外寒相夹,不仅症状比夏天重,而且病情缓解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阴冷的雨天晾衣服,是极其困难的。在盛夏三伏,人体阳气旺盛,体内积寒藏在背部膀胱经和关节等处,而且外界暑热骄阳,人体毛孔开放,此时体内寒邪最易被赶出。因此,在夏日三伏天气最炎热之时,利用针灸、中药或敷贴等方法来助阳温散,开泄毛孔,振奋人体阳气,尽祛陈寒。

“三伏敷贴”效果如何?

“三伏敷贴”疗法是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补养阳气、强壮体质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天突、膻中、大椎、肺俞等穴位,以扶助阳气、祛除积寒,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最好。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该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冬病”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李得民,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 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欢迎关注“中老年保健杂志”头条号,更多健康信息等您看~~~

三伏贴是什么东西?适合什么人用?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取每年的夏季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有两大人数适合三伏贴,世人多重视其一,就是冬病夏治,而忽视其二,就是三伏排湿,下面慢慢解释。

一般说来,三伏贴适合体虚、阳虚的患者,此类患者每到冬天天气寒冷时,身上的老毛病往往突然发作或加重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称之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机体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症。

而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膏药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以达到通络温阳散寒的目的。

换句话说,三伏贴就是借助了天时阳气旺盛的时节,而推动身体本不足的阳气,祛除身体寒邪,补充正气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其实三伏贴还适用于没有冬病的一类特殊人群,就是体湿的人群。现代人运动量少,吃得又好,代谢较慢,造成身体内很多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初期时就是湿,后期可以逐渐发展成为痰、瘀等更严重问题。而湿为阴邪,其性粘而趋下,容易流滞于腹部、下肢、关节等处,影响经脉通畅,功能活动和脏腑协调。

而夏至之后,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自然界由阳盛,开始逐渐向阴盛转化,所谓一阴生的时节),此时如果人体素有阴邪,就会造成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中焦脾胃),不仅影响食欲,而在入伏之后表现出头晕、恶心、倦怠、腹胀、水肿、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

而抓住这个时机,用三伏贴刺激一些排湿的关键穴位,将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适合平时缺少锻炼、有一定代谢问题的中青年人。

三伏天多贴几次三伏贴能行吗?

三伏贴帖几次

三伏贴通常是三年一个疗程,每一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每10天一次。每伏贴1~3次,三伏共3~9次。 具体分析: 1、在贴三伏贴之前,应该将贴敷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出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膏按照医嘱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并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 2、在贴三伏贴过程中,大家要注意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3-6小时,而儿童的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的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