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洪晃徐静蕾 博客:我写东西可不想刺激谁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昨天上午,文化名人洪晃(blog)携新书《无目的美好生活》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签售徐静蕾 博客。参加活动前,她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谈到新书的“口无遮拦”,她笑称自己写文字不是想刺激谁,“关键是,余老师那种文章我写不出来徐静蕾 博客。”

谈到这本“博客书”的销售是否会重蹈徐静蕾(blog)覆辙,从不愿跟别人比较的洪晃连忙说,“要是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无目的美好生活》中的内容来源广泛,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和其主办的杂志《乐》,多数文章在她的博客上都粘贴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反正过去写过的字都在这本书里了。”其内容主要是随笔小文,谈人生、谈社会、谈态度。

谈到这本书的书名,洪晃解释说来源于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那篇文章是给潘石屹的‘SHOO小报’写的。当时他出个题目,写什么是幸福。我想了半天,发现想的过程最痛苦,什么也不想最幸福。”把这篇文章的题目作为书名,是因为她觉得当下很多人活得太累,“天天忙着挣钱,今天跟这个比,明天跟那个比。这么比,有完吗?”

徐静蕾曾把博客文字弄成图书出版,但买账的读者不多。洪晃对自己新书有信心吗?听到这样的提问,洪晃先是开玩笑似的双手举过头顶,笑着说:“人比人气死人,要是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转而她才认真地回答:“我和她的内容还是有区别,大家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我没把博客当日记写,而是把博客当专栏写,所以这是本专栏集,非博客集。”

王朔这一代灭不了80后

最近,“复出”的王朔曾把“80后”一顿臭骂,在他嘴里这一代人完全没有战斗力,称“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能打垮他们”。

对“80”后,洪晃并不反感,“‘80后’挺好的。他们挺新潮,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他们目的性很强,但另一方面多少有点空虚,有点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一代人。他们比父母那代人的物质生活好多了,却在生活中容易找不到感觉,恨不得自己给自己一刀,才知道什么是疼。”

虽然洪晃也认为“80后”写的东西有点无厘头,“他们的文体文风似乎突然就转了,看他们的东西就跟看法国新小说一样,让你抓耳挠腮。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作品至少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引起了共鸣,这就够了。”

至于王朔说的“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能打垮他们”,洪晃不赞同。“‘80后’肯定会被灭掉,这毫无疑问,但我不相信是王朔这帮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能灭‘80后’的是‘90后’。”同理,洪晃认为自己也有这一点。“我肯定也会被灭掉,我也在等着这一天。那天到来的时候我就轻松了。”

余秋雨(blog)那种文章我写不出

《无目的美好生活》中,洪晃犀利一针见血的文风让人看了觉得痛快,但直率坦白的语言也让人觉得有点“口无遮拦”,传统观念中适合私下说的话被她大大方方地写了出来。

对记者的这种评价,洪晃笑着说,中国人一般都有两面性,有公众的一面,也有底下的一面,一个人只要公众的一面表现得好,别人并不追究他底下那面是怎样的。但这样也造成人活得很累,伪君子成为普遍现象。“我刚从美国回来时,也想这样做,但发现别人都能看出来我是在装,后来一想,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吧,体面的感觉不适合我。”至于文章内容,“我不是想刺激什么人,关键是,余秋雨老师那种文章我还真写不出来,是水平的问题。”

除了自己的文字,洪晃力荐读者留意为她这本书配了40幅漫画的漫画家王原,“你们一定要去采访他。我不知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喜欢几米的漫画,那种卡哇伊的东西我看了就不喜欢。文字和图画是应该放在一起的,你看了他的漫画会发现他有点像郭德纲(blog),心肠是好的,但巨损。”(赵明宇)

(编辑 小题)

博客要关了!还记得当年的话题女王徐静蕾,第一代网红芙蓉姐姐吗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文/ 天下网商记者 王金成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2018年8月21日,投资人段永平在网易博客上发了一个博文:博客要关了。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他保持着写博客的习惯,而且只在网易开博客。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他的这个习惯有渊源。2001年,他认识了丁磊,并在网易当年巨亏3000万,股价0.8美元的时候,大举买入网易股票,最终带来了1亿美元的收益。

徐静蕾 博客:洪晃出博客书口无遮拦: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在他发这个博文的前一天,网易博客宣布将在11月30日关停,很多人感叹:博客时代翻篇,一代人的青春逝去了。

段永平

段永平认识丁磊的前一年是2000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些久远。

中国人尊敬的著名艺术家赵丽蓉,患癌病逝。那一年演艺界损失的还有一位年轻的演员,《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因为车祸香消玉殒。

那个夏天,法国人改写了世界杯冠军无法成为欧洲杯冠军的历史,而俄罗斯人有些哀伤,因为他们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北冰洋,全体官兵死亡。彼时的美国,总统从克林顿变成了小布什。

对中国股民来说,那个夏天也是令人兴奋的,沪市第一次飞越了2000点。不过,18年过去,它只上涨了700多点。让中国人高兴的还有一件事,北京奥运会就在那时候敲定了。两家电信公司,中国移动成立,中国联通在香港上市。

那一年,全球计算机被“千年虫”问题困扰,微软发布了经典的windows 2000系统,我们的阿里巴巴才一岁,QQ也还被称作QICQ。

还有一件事情,几乎一点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2000年,“博客”悄悄进入中国,接下去的十年,它风靡互联网。

1那时候,大部分家庭还没有买电脑,博客就悄悄进入了中国,接下来便是三年的沉寂。

终于到2003年了,这一年的开始,不太顺利。SARS病毒肆虐,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我们至今记得当时凝重的空气和可以放心呼吸的自由。这种被病毒笼罩的压迫感,到7月份才渐渐消失。

8月,我们认识了一位网名叫“木子美”的女作者。

木子美

那一年,木子美25岁。她是一个很大胆的女性,敢在公开的博客上写性爱日记。她写了2个月后,一篇写她与广州著名摇滚歌手“一夜情”的日记,在网络上被转载了无数次之后,木子美一炮走红。

网络上、媒体上都在讨论木子美现象。人们在谈论木子美的时候,又注意到了博客这个新鲜事物。

一直没人搭理的博客,就这样意外变成网络热搜关键词。原本不看好博客的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开设博客。

博客在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木子美功不可没。

博客这种私人性和公共性结合的网络产品,快速风靡,并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现象。

写博客成了一件很时尚的事情,几乎所有网民都开始注册申请博客。大家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也变成交换博客地址。

那时候,大家在博客上认真地写作,真诚地交流。普通人在上面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悟;文艺青年在上面创作小说、散文和诗词歌赋,与同道交流文学;而知识分子们,写文化、写财经、写时评,成为 “意见领袖”。

博客激发了越来越多人创作的欲望,那些年很多草根作者,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机会,逐渐被大家熟知,比如胡戈和当年明月。

博客上这种热闹的氛围,一直延续到2010年前后。

22005年开始,博客进入真正的黄金时期。

这一年新浪博客诞生,品牌门户网站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将博客迁移到新浪网。“我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你时常过来做客,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会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你分享。也希望你记住我的BLOG地址,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这是新浪博客的欢迎词,也是所有新浪博客注册用户的第一篇文章。

很快,腾讯、搜狐、百度等都在当年上线博客产品,网易动作稍慢一些,到2006年9月才推出博客。

从MSN、博客大巴到新浪、网易的博客,博客太多,有人索性注册了好几个博客。

当年十月,时任新浪网总编辑的陈彤,给包括韩寒、徐静蕾在内的众多名人发了一封邀请邮件:“我以新浪网总编辑的名义,代表新浪网,诚挚的邀请您入驻新浪Blog。”

新浪博客利用名人效应,很快就成为热门话题的主流平台。

2006年2月24日,白烨在Blog上贴出一篇长文《80后的现状与未来》,评价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并对“80后”提出了批评。韩寒在博客上回应了一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其中还有一句成了网络流行语: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最后也都是花圈。

这场文坛之争,吸引了很多名人加入论战,成为当时焦点。有业内人士评价过韩寒,他对各种敏感话题拿捏非常准,从不趟雷,懂得进退。

那时候的徐静蕾,是当之无愧的流量王者,她是博客上点击量第一个过亿的博主。2006年2月10日这一天,她在博客里只写了一句话:“心情不好,说什么也是无益。”就有88219次点击和1102条评论。

徐静蕾

博客有多火,已经不言而喻了。

不断有热点事件在博客发生,也不断有人在博客上展现创造力。2005年,胡戈拍了一个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了一大波恶搞,他自己也称为被追捧的网络红人;还有第一代网红“芙蓉姐姐”,在那时也是博客流量担当。

博客也造就了不少草根作者,比如写《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很多网友是在他的博客里看完了这本书。

到2007年,多家门户网站的博客频道的流量已经超过了新闻频道。

32010年可以算是个分水岭。

这一年,韩寒仍在博客上积极写作,谈论电影,谈论流行,更多的时候他用犀利的观点去谈论社会现象,他的每一篇博客,都有百万的阅读量和数百条的转载。

2月6日,博客上话很多的韩寒,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只有一个“喂”字。被转发了5500次,评论了11000多次,轻松超越了他在博客上写的文章。这一幕,与博客刚兴起时,徐静蕾发那一句话的场景多么相似。

韩寒

敏锐的人已经意识到博客的时代要过去了。新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越来越“短”,有140字限制的微博,碎片化的表达,成为了新的流行。

如果把视线转向国外,博客衰落与社交软件流行在同一时间节点。2011年,微软停止Windows Live Space的运营,接下来几年,众多博客平台相继停止运营。

停更的人越来越多,活跃用户越来越少。2014年,中国博客使用率只剩下19.3%。名人当中,2010年11月徐静蕾停更博客,韩寒更新到去年1月26日。特别要提到的是古天乐,他至今还在坚持更新新浪博客,每一篇下面还有几千的阅读量。

今年8月20日,网易博客的声明,就像博客时代翻篇的宣言。很多人感怀博客上记录下的青春岁月,有人怀念博客里的成长记录。

“我十年的青春记忆全在博客里啊。”有网友感叹,博客的时代没有约束不功利,写的都是自己想写的,这样的内容更有创造力,思考得也更深,“用微博和微信,后来都被用来发工作内容了。”

但是,博客的衰落,用情怀挽救不了。

博客和电脑共生,离开电脑就上不了博客回复不了信息,这在以前算不上什么弱点。但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人们上网方式更多地转移到手机上,人们可以拿着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发微博,发微信。博客缺少互动性的社交弱点就变得非常致命。当微博突破140字限制可以发长微博时,当微信在2011年开发了可以发长文的公众号时,博客唯一的优势——发布长文章,更丧失了竞争力。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说:“博客是作为用户创造深度内容的第一个重要应用。博客的功能和价值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今天的微信公号、微博、快手、抖音等新一代的社交媒体之中。在互联网继续高歌猛进的大众化浪潮中,博客的消解和回复平静是非常正常的。”

在产品高速迭代的时代,或许微信、微博的时代比博客时代还要短,但我们也要习惯告别。